登陆注册
40644

山东烟台浮现九位大富豪(总身价超1200亿,一张新面孔闯入前三名)

大财经2023-11-13 16:59:022



孙惠刚,出生年月、学历信息不详。他是一位极其低调的隐世牛散,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间,孙惠刚先后四次大手笔重仓买进万华化学的股票,从2020年开始,他又先后多次减持,累计套现超过50亿元。目前,孙惠刚继续持有万华化学约0.61%的股份,系万华化学第九大股东,同时也是万华化学前十大股东中的唯一一位自然人。除了万华化学之外,孙惠刚目前还持有牧原股份、汤臣倍健、寿仙谷、长江通信、葛洲坝等多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孙惠刚先生以95亿元的身价位列全国第635名,财富较去年同期增长了5亿元,全国排名上升68位。


2023年初,伴随着大洋彼岸的ChatGPT的蹿红,带火了整个CPO(共封装光学)行业,作为国内这一领域的龙头,中际旭创成为了这场资本盛宴中最大的赢家之一,从3月初起,中际旭创股价开始直线拉升,市值一度直逼1500亿元大关,使之成为本年度国内最大的“妖股”。目前,虽然较最高峰时有所下滑,但中际旭创的市值依旧超过700亿元,是烟台市值最高的上市民营企业。王伟修先生以150亿元的身价位列全国第377名,系本年度新上榜企业家。

王希成


万华化学

1995年,王希成组建玲珑集团,2001年,为了让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步伐,王希成带领玲珑集团实行改制,正式成为了这家老牌轮胎企业真正意义上的主人。如今,玲珑集团俨然已经发展壮大为一家国际领先的轮胎制造商。王希成先生以200亿元的身价位列全国第268名,财富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0亿元,全国排名上升51位。

素有“山海水乡,红酒之都”美誉的烟台市地处鲁东北,扼渤、黄两海,是山东省的三大核心城市之一。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烟台的营商环境日益渐佳,因此催生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民营企业家,他们靠着过人的胆识和卓越的商业智慧,在各自的领域内创造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商业传奇故事,与此同时也收获了与之匹配的巨额财富,成为众多创业者心目中的佼佼者。

孙伟杰

宋飞,1966年9月出生,现年57岁,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本科学历。大学毕业后的宋飞被安排到当时的烟台市再生资源总公司上班。90年代末,在席卷全国的“下海潮”的影响下,宋飞辞去稳定工作,开办了一家从事代理销售液压属具的小公司,由此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从业过程中宋飞发现,由于相关技术受限,当时国内市面上在售的液压属具基本都是进口产品,外国公司从国内攫走大量利润。

为了打破这一行业格局,打造出民族品牌的液压属具,2003年,宋飞放弃了此前的业务,创办艾迪精密,开始自主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液压属具产品。经过二十年的创新和发展,如今,艾迪精密已经成长为一家业内领先的工程机械属具和伺服数字液压系统供应商。宋飞先生以100亿元的身价位列全国第585名,财富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0亿元,全国排名上升118位。

在烟台地区,本次我们共计发现了9位上榜企业家的身影,较去年同期减少了2席,去年在榜单中赫然在列的于晓宁、王坤晓、刘贞峰三位企业家本次纷纷出局,与此同时本次又有一张新面孔首次入围,且成功跻身到了前三甲之列。本次上榜的九位企业家共计拥有财富1267亿元人民币,其中更有5人的身价超过了百亿元大关。那么接下来,老马便带领大家一起,领略一下这九位烟台商业大佬们的风采。


曹积生,1960年5月出生,现年63岁,毕业于山东农学院(现山东农业大学),本科学历,后获得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颁发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在畜牧业,曹积生算得上是正儿八经的科班出身,他在大学校园里主修的便是兽医专业,毕业后又在烟台外贸食品进出口公司下属的种鸡场工作多年,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

孙伟杰,1963年7月出生,现年60岁,毕业于中国煤炭经济学院(现山东工商学院),大专学历,后通过成人教育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走出校园后的孙伟杰被分配到当时的烟台黄金技校任教。1993年黄金技校成立校办企业黄金实业开发公司,孙伟杰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以2.5万元的价格承包下了这家公司的经营权,但此时的孙伟杰并没有太多心思经营企业,不久后,他又回到学校上班。

文章不作商业用途,无意侵犯任何人的权益,如有信息纰漏请私信作者修正。本文系原创作品,谢绝转载。

李登海

1986年,孙孟全创办莱阳鲁花植物油厂,开始进军花生深加工行业,他带领团队在车间经过夜以继日地的努力,成功摸索出了全新的“5S压榨工艺”,以此奠定了鲁花在花生油市场上的标杆地位。三十多年后的今天,鲁花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花生油第一品牌。目前,由于年事已高,孙孟全已经退居幕后,将企业的管理大旗交给了儿子孙东伟。孙孟全先生以135亿元的身价位列全国第427名,财富较去年同期减少了30亿元,全国排名下降71位。


李登海,1949年9月出生,现年74岁,初中学历,后考取莱阳农学院大专文凭。1966年,初中毕业后的李登海回乡务农,由于踏实肯干,没过几年便坐上了农科队队长的位置。70年代初,李登海看到了一则美国玉米亩产2500斤的报道,经历过饥饿年代的他深知粮食产量的重要性,而当时国内的玉米亩产量平均也就二三百斤,这其中高达十倍的差距,瞬间点燃了李登海的斗志,下定决心要培育出中国人自己的高产杂交玉米,于是一头扎进了这项领域。

宋建波,1970年10月出生,现年53岁,本科学历,毕业院校未知。他是一位“创二代”,南山集团奠基人宋作文老先生的长子,40多年前,其父宋作文带领前宋村的父老乡亲一起从做豆腐、翻新水泥袋、制石棉瓦、生产玻璃纤维和毛纺制品起步,逐渐构建起了南山集团庞大的商业帝国。20岁那年,宋建波进入南山集团工作,先后担任办公室主任、南山铝业董事、南山精纺呢绒总厂厂长、南山铝业副董事长等重要职位。2015年,宋建波从父亲手中接过南山集团的管理重担,开启了属于他的新商业时代。宋建波先生以375亿元的身价位列全国第123名,财富较去年同期减少了15亿元,全国排名上升3位。

王伟修,1950年11月出生,现年73岁,大专学历,毕业院校未知。1987年,王伟修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在老家龙口创办振华电工专用设备厂,这便是中际旭创最初的雏形。次年,他和他的团队成功研制出了国内首条电机绕组装配成套设备,一举打破了外企在该项领域内长达多年的垄断地位,成功填补国内市场的空白。2008年,王伟修带领公司转型升级,进军通信行业,并逐步将中际旭创打造成为了一家国际领先的高速光模块解决方案提供商。

曹积生

就在前不久,业内知名的财富研究机构胡润研究院发布了本年度最新版的《2023衡昌烧坊·胡润百富榜》,统计了全国身价在5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所有企业家名单。在本次的榜单中,全国共有1241位企业家成功入围,相较上一年度减少了64人,上榜的总财富与去年相比减少了约1万亿元,降幅约为4%。

该份表格中的身价数据采用(企业最新市值*持股比例 历年净利润分红 历史累计减持获利数额)的方式取得。

王伟修

孙孟全,1950年3月出生,现年73岁,高中学历,后通过成人教育获得大专文凭。高中毕业后,正值当年全国高考“停摆”,无学可上的孙孟全进入当时的莱阳姜疃镇物资站工作。80年代初,物资站由于经营不善濒临破产,孙孟全临危受命出任站长,为了解决物资站的危机,他大胆舍弃了物资站主营的木材和建材业务,将重心集中至农产品,结果短短一年的时间,物资站便顺利扭亏为盈。1984年,孙孟全得知作为全球主要花生产区的南美洲遭遇大旱灾,商业嗅觉敏锐的他预判到了花生价格即将上涨的行情,于是带领物资站开始在市面上大量收购花生,果不其然,不久后,全球花生减产,孙孟全帮助物资站赚得盆满钵满。

宋建波

1979年,李登海成功培育出了亩产超过1500斤的紧凑型杂交玉米——掖单2号,一举创造了当时的全国纪录。十年后的1989年,李登海的掖单13号亩产突破2000斤,顺利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并因此斩获了当年的全国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年,为了让自己的科研成果实现产业落地,李登海与莱州市农业科学院合资成立登海种业,现如今,登海种业已经发展成为国内杂交玉米选育领域的龙头企业。李登海先生以80亿元的身价位列全国第755名,财富较去年同期减少了20亿元,全国排名下降134位。

90年代中后期,由于国内肉鸡市场萎靡不振,种鸡场陷入发展困境,一度濒临破产,为了让手底下的工人们有饭吃、能发展,时任种鸡场场长的曹积生率领种鸡场实行改制,以身作则率领职工自筹资金完成了对种鸡场内原属集体所有股份的收购,并在此基础上组建起了如今的益生股份,经过二十多年的行业深耕与沉淀,如今,益生股份在他的带领下,已经壮大为一家国内领先的大型现代化农业产业集团。曹积生先生以62亿元的身价位列全国第999名,财富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1亿元,全国排名上升212位。

孙孟全
宋飞

1994年,由于家中突遭变故,他的母亲突然病重,亟需大笔医药费,为了挣钱给母亲看病,他选择了辞职下海,同年,孙伟杰叫上老同事王坤晓、刘贞峰等人一起,创办了一家名为“金日工程配套有限公司”的小企业,通过代理销售机械设备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1999年,孙伟杰创办杰瑞设备有限公司,开始将目光转向石油设备行业,如今,杰瑞股份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国际一流的高端石油设备制造商。孙伟杰先生以70亿元的身价位列全国第896名,财富较去年同期减少了20亿元,全国排名下降193位。



王希成,1948年11月出生,现年75岁,大专学历。他做过金矿上的淘金工人,也在化工厂当过小干部,1987年,王希成的事业迎来转机。当年,招远县轮胎制修厂由于常年亏损,走到破产的边缘,上级开始着手对厂里的管理层进行大换血,此前一直勤勤恳恳工作的王希成被调到这里担任第八任厂长。为了解决厂里亟需的资金难题,他不顾家人的反对,以个人的名义为企业向银行贷款了5万元,并实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放弃此前的轮胎翻新和修补业务,全力投入轮胎生产,使得工厂很快重现生机,到1991年时,招远轮胎厂已经成为年产值超亿元的大企业。

0002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