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民币贬值,经济却通胀不起来)
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来解释下逻辑。
2020年1月1日以来,我们一年期的LPR从4.15%,经历4次降息,降至3.65%,累计降息0.5个百分点。
这或许告诉我们一个宏观逻辑:当本国货币利率高于美元利率时,降息效果往往比较明显,且容易造成通货膨胀。相反,当本国货币利率低于美元利率时,降息效果或许会有所减弱,且容易造成一定程度的通缩。
文/慧净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想要的结果是“CPI、PPI重心抬升,通胀温和上涨”,它对应着人民币利率高于美元利率、人民币升值周期,而其它周期内的结果并不是我们想要的。

王五喝了一口手里的酒,迷茫地说,我们又是降息、又是降准,人民币也贬值了,经济按理应该说是温和通胀,怎么会还有失业?怎么还会有降薪?
另外,汽车行业也在上演着比亚迪、长城你来我往,隔空喊话的互怼大戏。

土耳其当前的利率为8.5%,高于美元利率,土耳其央行不断地放水,汇率贬值,并且导致土耳其国内的通胀不断攀升。
该怎么办?

这或许暗示着,汽车行业确实拿到了钱,投放了产能,然后发现市场消费能力有限,蛋糕不够大,行业内不得不卷一卷。
据腾讯新闻报道,5月29日,隆基绿能官网发布,182型硅片价格由4月27日的6.3元人民币下调至4.36元,166型硅片价格由4月27日的5.44元人民币下调至3.81元人民币,两种产品价格降幅均超过30%。
如此,消费需求流到阻力最小的地方,形成合力发挥更大的杠杆效果,促进经济的温和通胀。
我安慰他,薪水虽然比原来降了一半,但是也已经不少了,而且在这样的大环境里能找到工作已经很不错了。
2020年1月1日以来,我们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从12.50%,经历4次降准,降至10.75%,累计降准1.75个百分点。
人民币利率高于美元利率,人民币升值周期内;我们的CPI、PPI重心抬升,通胀温和上涨,经济稳健复苏。
概括一下微观逻辑,货币降息对各行各业头部企业等实体经济增加产能,扩大生产的作用立竿见影。然而,企业自身盲目无序的扩产造成了行业内卷,产品降价,使得CPI、PPI承压,给温和通胀带来了压力。
而免税企业现在遇到的问题之一是,货币放水、人民币贬值,商品的进口成本抬升,终端价格却无法顺畅地传导给消费者,所以难以有效推升经济的温和通胀。
另一个结果是,我们的人民币在中美利差正常周期内逐渐升值,而在中美利差倒挂周期内逐渐贬值。
日本当前的利率接近零利率,低于美元利率,日本央行实行货币宽松政策,汇率贬值,奈何日本的经济持续处于通胀目标2%以下。
也许可以从供应端考虑,把2016年供给侧改革的经验在汽车、光伏、地产等更多的领域进行推广;也许可以从需求端考虑,比如提高纳税门槛、对中低收入人群发放大额消费券等。
数据来源:wind
比如,免税作为消费行业的细分赛道,企业的价格走势往往反映了消费的真实情况。
据腾讯新闻报道,5月29日,五菱汽车官微宣布,响应国家新能源下乡号召,宏光MINIEV家族至高直降1.3万元,售价2.98万元起。
所以,我们也希望摸着石头过河,能够实现经济的温和通胀、复苏。

这说明什么?
然而,光伏行业作为新能源行业的另一大新兴领域,也在内卷。
进一步,举个例子来说明。
一个结果是,我们的利率从比美国利率高,逐渐到与美国利率持平,再到与美国利率倒挂,保持了“以我为主”的定力。


说明,经济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需要我们耐心地等待政策的种子发芽、开花、结果、丰收。
总结一下宏观逻辑,货币利率在和美元利率保持一定的空间内,加息、降息对经济的调控效果往往能够符合预期目标。所以,我们要保持政策定力,保持合理的货币空间。
这就是说,2020年以来,人民币的贬值幅度大于升值幅度。
人民币利率低于美元利率,人民币贬值周期内;我们的CPI、PPI中枢有所下滑,通胀开始放缓,甚至略低于预期,经济有所降温。
前一天的晚上,王五告诉我,他终于拿到了一个年薪70万的软件开发offer,但是纠结要不要去。
货币合理地放水,往往会引发本币贬值,并刺激出口贸易,获得外汇储备。同时,货币放水也往往会刺激消费、物价上涨,并形成温和通胀。
同时,隆基绿能总裁李振国预测,光伏行业将来的产能过剩就像2012年-2014年的光伏行业洗牌一样,今后两三年会有超过一半的企业被淘汰出局。
5月30日,人民币(离岸)开盘价为7.0854,随后盘中快速贬值超过200基点,并跌破7.1000整数大关,创下2022年12月1日来的新低。
先看下宏观方面,
其中,人民币升值周期是从7.1附近升值至6.3附近,升值幅度约为11%;人民币贬值周期是从低点的6.3附近,最高贬值至7.3附近,贬值幅度约15%。
货币放水,企业确实能够进行产能的扩张;人民币贬值,企业也确实能够增加出口。
很明显,我们在向经济注入流动性,在拿真金白银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最后,我个人觉得人民币已经在发挥应有作用了,只是消费潜力仍需进一步激活。
(免责声明:本文为叶檀财经据公开资料做出的客观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勿以此作为投资依据。)
然而,有一个问题,我们的CPI、PPI也出现了周期性变化。
这样做,产生了两个结果。
他却苦笑着回答我说,每个月房贷、车贷有3万多,每个月老婆零花、孩子教育有将近2万,我自己再应酬应酬。年薪70万看着多,其实根本不够用。
大家是怎么认为的呢?
数据来源:wind
接下来看下微观方面的逻辑。
苹果MR设备将采用Micro OLED屏幕 这些企业在硅基OLED产业链中积极布局
据媒体报道,苹果将在北京时间6月6日凌晨1点开始的全球开发者大会上发布MR头显,将配备2块1.4英寸的MicroOLED(硅基OLED)屏幕,亮度超过5000尼特,每块屏幕的像素密度为每英寸4000像素,每块屏幕的分辨率为4K。此前供应链亦传出MetaQuest3也将采用MicroOLED显示器方案。0001赢麻了?千亿巨头安踏,又买下一棵“摇钱树”
2023年年底,安踏对玛伊娅的收购终于尘埃落定。安踏此次收购对象,不再是海外高端小众品牌,而是一家2016年成立,以女性运动服饰为主的本土品牌MAIAACTIVE。官方对收购原因做了解释,即“收购事项对集团旗下女性业务板块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一位了解MAIA的投资人则对此表示,“这是MAIA的早期投资人退出的最好方式了,安踏跟他们谈了挺久。”创始团队离席大财经2024-01-12 09:00:280001匡衡凿壁偷光 闻鸡起舞的故事
古来勤学励志的人物不在少数,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牛角挂书……其中,凿壁偷光的匡衡,更是成为了代代文人学子砥砺奋行的榜样。然而,匡衡的故事似乎堪堪停在了他偷光苦读,成为一代相宰,扬名立万的巅峰时刻,之后的匡衡成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是辅佐王业,贤良终老,还是另有所为?大财经2023-03-24 18:44:260001双汇发展:今年肉制品成本或有所上涨将采取措施保持吨利稳定
2023年4月27日,双汇发展(000895.SZ)近期接待调研时表示,2023年一季度公司肉制品吨利4129元,主要受原辅包成本上涨影响,吨利同比有所下降。2023年肉制品整体成本对比2022年可能会有所上涨,公司将坚持“两调一控”的经营方针,通过一系列措施保持吨利稳定。风险提示:有连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0001汤臣一品房价多少钱一平 飞机失事2023
每次坐飞机,都要提前两个小时到机场,因为安检。为什么安检要这么复杂呢?因为怕坏人在高空这么一个无处可逃的地方干点坏事。但是打火机为什么不能拿?为什么超过50ml的液体不能拿?其实,很早之前坐飞机根本就没有这么复杂,每多一项“不允许”的背后,都是一场重大飞机事故。我们从每一场事故中,进行经验总结,然后在用到新的航空客运规则里面来。这个错误反馈系统,让飞机成为了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大财经2023-03-21 12:57:17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