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l(in,May,五穷六绝,5月卖出法则,还适用吗)
A股股谚“五穷六绝七翻身”也显示了与海外相似的季节性;A股5月表现的相对弱势,更多受到上市公司业绩发布中“早报喜晚报忧”择机行为的拖累。2000年以来,5月至7月间,A股市场月均收益率分别为-0.7%、-1.5%和1.3%,“五月卖出效应”同样显著。国内上市公司业绩披露的择机行为,导致4月底扎堆发布的业绩,更易对市场造成负面冲击。业绩披露的冲击,容易促成A股市场4-5月的V型走势,当业绩预期整体向好时,无需过虑季节性扰动。
商品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涨跌分化,原油、农产品涨跌分化,贵金属价格上涨,有色、黑色多数下跌。在对欧美持续收紧货币政策和经济衰退的担忧下,需求不旺是当前工业金属包括黑色、有色的价格走势偏弱的核心原因。受前期交易拥挤的影响,COMEX金价在4月4日触及2024美元/盎司高位后,震荡下跌至1988美元/盎司,向价值中枢回归。
月度回顾:欧美股指多数上涨,10年期国债利率全线上行,美元走弱,商品涨跌分化
风险提示
股票市场:全球主要股票指数多数上涨,港股领跌。发达国家股指中,英国富时100、日经225、法国CAC40、澳大利亚普通股指数、德国DAX和标普500指数领涨,分别上涨3.13%、2.91%、2.20%、1.91%、1.88%和1.46%。A股各类宽基指数下行为主,创业板指和万得全A分别下跌3.12%和1.44%;香港市场下行,恒生指数下跌2.48%。
汇率市场:英镑和欧元兑美元分别升值1.88%和1.64%,日元、挪威克朗和加元兑美元分别贬值2.58%、1.69%和0.22%。在岸、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分别贬值0.63%、0.77%至6.9120、6.9273。
二问:A股市场,5月的历史表现为何偏弱?业绩预期的波动或是主要原因
三问:“5月效应”会重演吗?疫后修复过程中,市场回归基本面
1950年以来,“五月卖出法则”在美股市场长期应验,但近些年有所减弱;流动性与交易行为等季节性变化可以辅助解释“五月卖出效应”,而疫情的扰动打破了这一规律。从标普500指数来看,1950年以来,11月至次年4月的市场平均表现,优于5月至10月,两者分别为6.9%和1.8%,差异显著;流动性的季节性波动、机构投资者“度假”带来的交易行为变化或是主要原因。新冠疫情爆发后,市场季节性规律受到明显扰动,“5月效应”也变得不再明显。
俄乌冲突再起波澜;大宗商品价格反弹;工资增速放缓不达预期
热点思考:五月卖出法则,如今还适用吗?
疫后修复过程中,市场或重新回归基本面:分子端矛盾是美股博弈的关键,“杀盈利”压力下,美股或将维持高波动;而伴随经济内生增长动能增强,国内企业利润有望加快恢复,财报业绩偏弱带来的“季节性效应”有望被打破。不同于过往,美债利率的回落或对二季度的美股有所支撑;但“杀盈利”压力显现下,美股高波动或将延续。年初以来,微观数据拖累下A股表现疲软;当下经济复苏刚刚开启,一季度多数行业利润已有修复,市场有望受益经济改善。
债券市场:发达国家10年期国债收益率全线上行。美国10Y国债收益率上行5.00bp至3.44%,德国10Y国债收益率上行23.00bp至2.35%;意、英、法和日10Y国债收益率分别上行33.10bp、26.85bp、19.40bp和0.40%。
市场主线:自3月中旬,市场对欧美银行业爆发系统性风险的担忧明显缓和,情绪修复下,风险资产价格上涨、美债利率则在阶段性超调后再度反复;4月上旬,这一交易主线得到延续。4月下旬,美国经济前瞻性指标走弱、就业市场紧张程度缓和,引发市场对经济衰退担忧再度升温;“衰退交易”或重归主线,期间美债利率回落,大宗商品普跌。
本文源自券商研报精选
东西方股谚“Sell in May”与“五穷六绝”,均指向市场表现的季节性“规律”,这一经验背后的原因?是否具有现实参考意义?本文分析,供参考。
一问:“五月卖出法则”成立吗?海外市场普遍存在,疫情期间有所减弱
中国科企“倾家荡产式”投入科研让老美焦虑,连马斯克都急了
这段时间,讨论中国科技实力的话题愈发引人关注。多数人普遍认为中国在顶尖科技领域落后于美国,但实际情况或许并非如此。近期,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如比亚迪和蔚小理,正在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竞争激烈,一度凌驾于特斯拉之上,这无疑展示了中国科技实力的潜力和实质性发展。在可回收火箭技术方面,中国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一成就使中国航天具备了可重复使用的能力,为其在太空探索领域掀开新的篇章。大财经2023-11-11 03:48:150003多地公交停运!电池衰减车损严重,新能源公交车到底还靠谱吗?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为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气候变化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40°C高温天气,空调使用受限,电量剩余只有75%却导致公交系统瘫痪。这不是个例,在黑龙江漠河、河北保定等多个城市,也出现了公交车因电池问题停运的状况。截至2022年,中国98.8%的公交车改为新能源电动车,大财经2023-10-25 20:36:280000“龙茅”价格腰斩!
1月6日,“龙茅”正式开启申购,首日申购人次超过850万人,火热的发售,一度将“龙茅”的市场价推至近8000元/瓶,不过这几天,“龙茅”的价格已几近腰斩。“龙茅”价格腰斩大财经2024-01-22 15:53:4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