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075

忍了好久(忍到今天,解除大A流动性危机,就看眼前)

大财经2024-01-22 21:14:480

03

这也让“太便宜了--不能再低了。” “反弹到买入价时,就卖出”的认知,成为一种痛。

从红色金融中汲取养分是“体”,推动做好“五篇大文章”是“用”,在具体工作中践行红色金融的价值观与方法论。

那么在眼下,应对不确定性的最佳方案,在我看来也同样如此:

最后烦请加入我的“圈子”,不错过“第一手”研判

当下同理,可参考。

一是持币,二是读书。

基于此,我们会发现一个残酷的现实:现在抄底,玩不好就是被抄家。

“我来晚了--我错过了。”

上周我们依然没有任何加仓动作。

事实上,经过这么多年打磨,现在金融体系不说固若金汤,但至少不存在系统性风险。

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

如果我们将每个上市企业进行等权计算,会发现等权指数显示仍旧是在高位。

如果平准基金能够继续注入流动性,市场有望摆脱流动性风险,录得一次普涨。

市场已经给出了答案:

也跟市场完全“不上当”有关。

那么,在这样的暗示下,以及在禁止卖出后,又对做空进行了限制的背景下,平准基金会不会进一步发力?

2015年救市,是因为救券商,当年券商放出了大量高杠杆产品,如果券商倒了会波及整个金融体系。

要解释这个现象,我们首先要厘清一个概念,什么是救市?

既然没有降息,那市场的流动性自然承压,流动性没了,单靠平准基金,资本市场会重振雄风吗?

我们要搞清楚自己位置,另外放弃幻想,就像那首没有歌词的歌里写着:

对此,我只能说能不能有点科学素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我就想问三个问题,为什么要救?谁来救?怎么救?

读书的好处是,自己不会为难自己。

这既跟一次次托而不举的“护盘”动作有关,导致指数不高,但相关个股价位已经很高的bug。

04

基于此,我认为市场短期内难言底部。

道理不复杂,投资者最常见的妄念是:

”从来就没有什么神仙皇帝“....

答案是否定的

一是钱,二是书。

比如,眼下大盘的估值已经崩,流动性承压,那么——个股整体价格调整到位了吗?

当然,如果没有出现预期的普涨现象,我们将继续等待。

点击关注,我们一起进步

领导话里话外就一个意思:

“太贵了--不能再高了。”

这将提供一个绝佳的观察窗口(建仓时机):

普涨之后,则需要根据市场的情况来进行仓位的调整。

这不是我说的,而是自上而下就这么定义的。

为啥会这样?

结语

所谓救市,应该是国家层面下场提供流动性,让市场预期得到修复的同时,避免多杀多的现象,强化市场预期的同时,进而让市场走出谷底。

尤其是当一系列经济数据公布后,涨指数不涨个股的现象,伴随着相关指数etf异常爆量,让我担心“踏空”的心,踏实了一半。

1.围绕刚需、高频、超跌的板块进行布局。

在我看来,有两条主线:

02

2018年救市,就因为救银行,当年上市公司抵押了大量的股票在银行,如果不救,银行产生大量坏账,会暴雷,进而影响整个金融体系。

作者 | 谢筱白

那么他们有什么理由来救。

周四平准基金尾盘一波快速“回防”,让市场走出一个深V后,周五再次放弃抵抗。

01

比如:结束2018年大熊的标志信号是2019年2月13日,京东方A连板,这是2015年股灾以后第一个成交量超过50亿还能连板的票,然后东方通信借势二波完成十倍。

当习惯了“政策不尴不尬,作文一惊一乍,让利斤斤计较,做事格局不大”的叙事风格后,兜里还有几个钢镚的人,自然有养成了“好事不找我,找我没好事”的良好(韭菜)心态。

随着该思想的进一步发酵,导致只要不是真金白银的掏钱 现货交易,想让大家(资本)掏兜,可能吗?

基于此,降息就别想了。

另外,随着周五晚上美债收益率回落,A50冲高,预计下周一外资重新买入。

......

是我,秦始皇,打钱。

耐心、再耐心一点。

更有甚至,“让我鼓掌可以、让我摇旗呐喊也行,但让我真金白银掏兜....免谈”的思想,已经出现人传人现象。

如此稳抓稳打,该不会有上涨的风险吧?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发现,对普通人而言,真正的神器:

有钱的好处是,别人很少为难你。

另外,很多人总盼着救市!

2.围绕外资(增量资金)流入的板块进行布局。

原因就在于鲁迅曾经说过,“上涨与下跌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是觉得他们吵闹。”

另外,站在他们角度,做啥事没代价?这次很不巧,代价是股民罢了。

比如,这周末最大的两条消息就是,金管局强调“金融报国”,以及刚履新的人民银行副行长陆磊出席红色金融史专题研讨会时表示:

“太便宜了--不能再低了。”

“反弹到买入价时,就卖出。”

事实上,GDP5.2%如此亮眼的成绩说明,我们很多时候在瞎操心,哪有什么通缩,哪有什么消费萎缩,我们现在要担心的分明是——经济过热。

事实上,在这几年房市、股市的高强度发文背景下,大家多少有了“耐药性”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