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755

你买的大牌牙膏可能只是徒有虚名(有代工厂人士称知名老品牌只要交钱就能用)

大财经2024-01-10 11:09:310

在直播平台上,牙膏品牌的直播间不少,还有多款知名老品牌活跃其中,如敬修堂、同仁堂、白云山、仁和等品牌均在牙膏直播间中高频出现。

牙膏市场花样百出,与这一市场原本缺乏明确的规则指导及监管有关。一家代工厂的工作人员表示,“以前只要你下单,我们基本上25天就可以出货,甚至还会提前”。但《牙膏监督管理办法》自2023年12月1日开始实施后,这一流程拉长到了至少2个月,还面临着审核、备案不通过的风险。该人士主动劝以客户身份咨询业务的记者,“如果以前不是做这个的,建议现在先不要开始做牙膏”。

但品牌厂商也不是对所有贴牌生产都照单全收。“他们会规定一次的起订量。比如一支牙膏有一个防伪商标,厂家会要求你一次至少要订5万个(防伪商标),这是起订门槛。以前我们自己也做某品牌的牙膏,后来不做就是因为厂家提高了门槛,一次性至少要定10万(支牙膏)”。

针对品牌授权乱象、网站上相关牙膏代工产品是否获得授权等问题,记者在2023年12月22日给仁和药业发去了采访提纲,并多次拨打电话,但无人接听。12月27日,记者再次拨打仁和药业电话,公司董事会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如果要回复采访问题会通过电话联系。但截至发稿,记者未获得仁和药业方面的回复。

当记者以客户身份咨询使用这些品牌是否将带来法律风险时,宁柠充满信心地表示:“这些品牌都会出具授权,有协议(约定你可以去使用它的品牌),他们就是收取‘点费’,相当于卖品牌的费用。很多知名品牌都可以这样操作。”按照宁柠的说法,“这些牌子卖品牌已经很多年了,就靠做这个赚钱的”。

记者在多个电商渠道看到,有着知名品牌“外衣”的牙膏不胜枚举,具体品种、销售店铺均有不同。

但实际上,以牙膏产品为例,由第三方进行生产的“仁和”牙膏频频出现“翻车”案例。

这些身披“华丽外衣”,实则与知名品牌关联甚微的牙膏,多次出现质检不合格现象。在直播间中,也存在不少夸大宣传的情况。但硬币的另一边,是多个知名老品牌靠授权获取高额收益,甚至撑起了一家上市公司业绩的半壁江山。

按照《牙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国产牙膏应当在上市销售前向备案人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备案人或者境内责任人进行牙膏备案,应当提交的资料包括备案人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生产企业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产品名称;产品配方;产品执行的标准;产品标签样稿;产品检验报告;产品安全评估资料等。

有代工厂人士向以客户身份咨询的记者提出建议:“最近形势不明朗,建议过段时间再做。”

成本增加只是一方面,无论是客户还是代工厂方面,更担心生产的牙膏无法通过备案最终只能报废。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客户的身份咨询了多家牙膏代工厂,代工厂方面人士自称,只要缴纳费用,就可以使用这些知名品牌。“只要达到厂家的起订量,其他的不会管你”。

仁和药业或仁和匠心旗下,是否有其官方出品的牙膏?记者在隶属于仁和药业的江西聚和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官网上看到,仁和匠心品牌被归在该公司旗下,但仁和匠心的品牌下并没有牙膏产品,更没有前述两款涉嫌违规的牙膏。同时,记者以“仁和匠心”作为关键词,在国产特殊化妆品注册信息平台上查询发现,截至发稿前,包含“仁和匠心”关键词的记录共有32条,但其中未包含牙膏产品。

知名老品牌“躺赚”授权费?市场观察:授权产品频频翻车

在牙膏直播间中,主播的呐喊依然声嘶力竭。但记者仔细观察直播间话术后发现,牙膏的宣传用语已经“低调”了很多,但仍有商家打宣传的“擦边球”。(拓展阅读:深度|“变味”的“牙膏”:监管新规出手后,谁还在打诱导性宣传的“擦边球”?

以“仁和”品牌为例,电商平台上就有仁和酵素益生菌牙膏、仁和匠心牛磺酸净齿液体牙膏、仁和匠心海盐酵素净齿牙膏等多个产品在售,售价从10元/支到60元/支不等。

随着牙膏新规自2023年12月1日起实施,这些套牌牙膏将何去何从?知名老品牌依靠授权躺着赚钱的发财梦还能否延续?(拓展阅读:警惕!你用的“牙膏”,可能是“医疗品”

记者在网络批发平台上看到,有多个自称代工知名老品牌的牙膏产品在售。单只售价从三元到六元不等,如果订购量大价格还有优惠空间。

这些批发价两三元一支的牙膏的成本有多高?宁柠坦言,用大品牌要给“点费”,还有包材费这些都是硬性的。想控制成本只能在料体里面减,换句话说就是在品质上做文章。“比如你宣传这个牙膏是带功效的,但添加多少比例都是按成本来定的。大部分都是做个概念而已。”

另据青眼统计,截至2020年6月份,国产非特殊化妆品备案平台上有76条仁和匠心品牌相关产品的备案信息,大部分产品备案信息显示为代工企业自主生产,涉及的相关代工厂超过20个。

2023年10月30日,国家药监局通报了一批不合规化妆品。一款名为“仁和匠心金粉版香口牙膏(北极冰柠薄荷)”的产品出现在通报名单中。仁和药业官网显示,“仁和匠心”品牌是仁和旗下进行化妆品研发的子品牌。但这款产品的注册人/备案人、受托生产企业、境内责任人(经销商)等名称为佛山市南海区和顺安富日用品有限公司。该产品的不合规原因为菌落总数超标,其检验结果为1.5×103CFU/g,远超≤500CFU/g的规定。

另一家代工厂举例称,按照现行的规定,牙膏尤其是功效性牙膏必须进行备案。此外,功效性牙膏,如主打美白功效的,必须得有检测报告证明膏体中有有效成分。“以前虽然也要求备案,但是对功效的(备案)要求没有这么严格”。

据宁柠所述,除了起订量,其所在公司代工的品牌不会考察客户资质、质控能力和销售渠道,也不会要求客户提供其他资料,“既然我们来帮你代工,生产质量这块我们来保证”。

另一家位于山东的牙膏代工厂称,“你看到市面上那么多大品牌的牙膏,其实也不是假冒伪劣,就是品牌对外授权授得太乱了。有几个用得比较乱的,确实比较鱼龙混杂”。

这些大众耳熟能详的老品牌,究竟是品牌被盗用了,还是品牌方和商家合谋的一场游戏?记者进一步调查后发现,要获得这些品牌授权似乎并不难。

每经记者:陈星 金喆 每经编辑:魏官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知名老品牌牙膏“盛名难副”。这些商标持有者们,项庄舞“牙膏”,意在“品牌授权费”。

其中还有一款名称中含有“医用”字样、自称为牙膏的产品,宣传页面上包括“药监局认证”等字样。但实际上,这是一款械字号的口腔产品,并非牙膏产品。

“以后好的牙膏价格会越来越高,比如要做严格的临床试验、有证明功效的报告,这对企业来说都是不小的成本。”该人士表示,未来牙膏行业的趋势就是两极化,好的越来越好,不好的逐渐退出市场。

不少消费者对知名老品牌有信任“滤镜”,如果你也是其中一员,那在购买老品牌牙膏时,可要留个心眼了。

“现在牙膏都是铺线上渠道比较多,它必须要有卖点,消费者很少去研究质量、品质到底怎么样,就看品牌效益。”该名工作人员表示。记者注意到,很多在直播间卖得火热的知名品牌牙膏,在线下渠道却身影难寻。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大牌牙膏,可能出自代工厂的生产车间,有些甚至可能来自同一条生产线。多家位于广东的化妆品代加工厂对以客户名义进行电话咨询的记者表示,工厂有品牌,也有功效检测证明,均可以提供,客户方面只需提供一个品牌名称就行,牙膏或者其他洗护用品均可通用。

一家代工厂广告页截图 图片来源:网站截图

一位供职于某知名牙膏品牌企业的业内人士表示,从2023年12月1日起,牙膏应当在上市销售前向药监部门备案,备案人需对牙膏的质量安全和功效宣称负责。备案流程的增加意味着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来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法规和监管要求,这将会延长总体的上市周期。此外,对于功效宣称的要求也将增加企业的人力、物力等生产成本。但是对于整个行业来说,这一新规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它提高了市场准入门槛,有利于优质产品间的竞争。相信新规能够全面提升我国牙膏产品和行业的整体水平,实现“良币驱逐劣币”的效果。

一个品牌、多个生产厂商、多个“套牌”产品……这些正严重蚕食国货老品牌真正的价值。

有代工厂告诉以客户名义前去咨询的记者,“以前是不需要检测费、备案费的,现在这些都是附加费用。之前下单的客户有不知道怎么回事的,还以为我们是临时加钱”。另一家牙膏代工厂的工作人员则直接表示:“现在做牙膏的话,检测费就是3万元左右。”

前述具有医用功效的口腔产品 图片来源:网购平台截图

但目前对于代工厂来说,似乎还有宣传的“操作”空间。这名代工厂的工作人员就表示,“如果你想宣传自己的牙膏有中药成分,可以只宣传自己添加了这个成分,但不去宣传具体功效,这就不用做功效检测,只做常规质检就可以”。

近期,《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在直播间、电商平台卖得火热的多款知名老品牌牙膏,可能出自代工厂的生产车间,有些甚至可能来自同一条生产线,只是被标上了不同的品牌名称。

2019年报和2022年半年报中,公司称,从收入来看,自有产品和OEM贴牌产品各占一半,由此粗略计算,贴牌产品在2019年和2022年上半年分别给公司贡献收入近23亿元和13亿元。

据上市公司财报数据,品牌授权看起来是一门稳赚不赔的生意。以仁和药业为例,仁和药业的OEM模式由来已久。早在2014年年报中,仁和药业就提及了OEM产品。

图片来源:批发平台上的知名品牌牙膏截图

虽然仁和药业在财报中多次表示,公司自有产品是根本,OEM产品是有益补充,并称公司非常重视对于OEM产品的管理工作,所有与公司合作的合作伙伴,必须是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合法经营主体,不存在与无资质公司进行合作的情况。所有OEM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法规政策、产品资质要求,并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经营活动。公司对于OEM产品包装设计、质量审核、生产监控、成品检测、售后服务等环节,全部纳入公司内控体系。所有委托生产的产品,都必须经过公司专业的质检团队验收合格后,方可授权生产和销售,并且公司不定期对合作工厂进行检查,对其原料、生产记录等进行抽查,最终保证产品质量。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于垚峰 摄

当《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客户名义打去电话时,该工厂的工作人员宁柠(化名)直接表示,“只要达到起订量,这些牌子你都可以用”。

“基本上我们卖两三块的大牌牙膏,利润在几毛钱一支。”她说道。

“小品牌肯定没有这些大品牌好用的。我们自己也生产牙膏来卖,做了这么多产品,还是要带上这些品牌销量才好。”宁柠说,“很多中老年人就认老品牌”。

另外,有一家位于湖南的代工厂表示,今年以来,已经有大品牌陆续收紧了品牌授权。“原来点费比较低,也不要押金。今年很多牌子的点费提到了30%,押金10万元,还对被授权方的销售量有考核”;“现在做大品牌授权牙膏的都是比较有实力的”。该人士表示,她所在的代工厂已经没有大品牌可以供授权使用,如果要使用这些品牌,需要客户自己去对接品牌方。

多个知名老品牌牙膏可能是贴牌出售?代工厂方面:只要交钱其他不用管

批发平台上售卖的牙膏 图片来源:网站截图

新规实施后:原本25天出货,现在备案就要两个月?代工厂建议现在不“下场”

一家位于广州的牙膏代工厂,就在其广告页直接打上了一些知名老品牌的标志和名称。

宁柠说,现在的工作流程是工厂先做设计,然后提交审核备案。但在审核过程中,被驳回的也不少。有很多客户担心现在下单做出来的牙膏,万一不符合新规的规定,到时候不能卖,成本都打水漂了,所以大家现在都在观测中。

从实际情况看来,仁和的OEM产品管理处于较为混乱的境地。

每日经济新闻

大品牌给小产品带来的利益显而易见,而对于这些品牌本身而言,究竟是品牌被盗用、滥用,还是一场多方合谋的游戏?

图片来源:国家药监局通报截图

2020年,还有一款名为“仁和匠心HP牙膏”的产品因在宣传中使用了“抗幽门螺杆菌”等描述,而被外界质疑涉嫌虚假宣传。彼时的公开信息显示,这款产品的生产企业为扬州信诺日化有限公司,该公司还曾在2018年因“新建厂房及沐浴液及洗发液生产线未取得相关环保审批手续”被处罚。

其次,这些动辄售价几十元一支的知名品牌牙膏真实含金量如何?宁柠以自家代工销售的品牌牙膏举例称:“我们在批发渠道卖两三块钱一支,客户都嫌贵,说还有几毛钱一支的。说实话确实是有那个价格的,但质量可想而知。”

卖品牌能赚多少钱?不同品牌收取费用的比例略有差异。据宁柠介绍,有品牌收取的品牌授权点费约为一次下单量的30%,还有品牌收取的点费在25%左右。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