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371度(美国居民月均耗电量是中国的5倍,这些电都去了哪里)

也就是说, 2021年,美国人均年用电4454度,月均371度,中国人均年用电仅831度,月均69度。美国人均用电量约为中国的5倍。
文| L先生
更令人惊讶的是,在美国用电总量中,居民生活用电竟高达14765亿度,占比近40%,远超工商业用电。
近年来,美国最大城市纽约和高科技发达的加州都发生过因电网老化引发的大规模停电。2019年,纽约曼哈顿就因为变电站设备老化,在夏季高温天发生跳闸,近10万用户停电。
这些浪费电力的行为积少成多,最终导致了居民用电量的大幅增加。



第四,美国地广人稀,能源供给能力强。丰富的能源资源长期以来减轻了美国对节约资源的重视。
编辑|笑史云烟
部分地区甚至直接禁止了老式的晾晒,迫使居民购买烘干机,仅烘干机一项,美国每年的用电量就高达950亿度,相当于一个大型水电站的总发电量。
一旦新能源发电或某地区电力供应出现问题,就很容易通过相互连接的电网产生连锁反应,导致更大范围区域停电。




三、电力供需关系失调,高耗电地区更易跳闸断电
四、相比之下,中国电网规划更为统一,电力供应更可靠
第二,美国民众消费理念更加享乐主义。空调、电视、洗衣机等家电覆盖率更高,车库门开关、院落灯光也广泛使用电力,这些都反映出美国人不计成本地追求生活质量。
廉价的电力减少了美国人节约用电的动力,与许多发展中国家形成强烈对比,这种“便宜的电”也塑造了美国人特有的消费心态。



可见,各国在推动绿色可再生能源发展道路上,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居民生活水平名列前茅,但其电网基础设施却非常脆弱。
其次,美国人依赖电器的生活方式也推高了用电量。他们烹饪时依靠微波炉和电磁炉,不用明火,洗衣服全靠洗衣机和烘干机,不晾晒。
第三,美国能源价格相对较低。电费只占美国居民收入的2%左右,而中国达到5%以上,这也导致美国用户不太在意节约用电。

与美国电网管理部门分散、电力供应复杂混乱不同,中国实行高度统一的电网管理,电网规划更加统一集中,配电结构也更加合理。
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能够有效抵御极端天气的影响,确保电力供应的可靠性。


首先,美国的建筑结构决定了强大的供暖和制冷需求。与中国的水泥混凝土结构不同,美国民居多采用木质框架,这种房屋保温性较差。
最后,浪费资源的生活习惯也是美国人用电量大的重要原因。他们不注重节约用电,任由公共场所和住宅一年到头灯火通明,室内空调一年四季打开,冬天供暖,夏天制冷,各种大功率电器应有尽有。
综上所述,美中两国在用电量上的差距,也反映了两国在发展理念和国民生活状况上的差异。
这样巨大的差距让人不禁要问,美国人的电能都用到哪里去了?是什么原因导致美国居民的用电量如此之大?

第二,美国是一个消费主义盛行的社会。“购买快乐”已经成为当代美国主流价值观念之一。美国人喜欢大房子大汽车,喜欢各种电器产品,这都需要大量能源来支持。
美国复杂的电网结构与布局,使这种连锁反应难以避免,此外,美国电网管理部门分散,不同电网环节由不同企业经营,整体发展缺乏统一规划,也是电网脆弱的重要原因。
2020年,得克萨斯州也发生过大面积停电,造成数百人死亡。
第一,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在这里建立了多元的生活方式。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的美国人,在饮食、居住、娱乐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这导致了高度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生活需求。
2020年加州也出现过大面积停电,连续两天超过30万用户无电可用,可以说,美国电网脆弱导致的大面积停电已经成为一个长期难解的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
分析认为,如果居民能够在电力供应紧张时节约用电,也可能避免停电事故的发生。但是美国民众普遍不愿积极节约用电,有时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加大用电量,结果进一步加重了电网负担,导致更频繁的跳闸断电。
在发达地区如加州和得克萨斯州,由于经济活跃,居民生活水平较高,用电量也远超其他州,对电力供应系统的压力巨大。


进一步分析美国人高耗电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看到形成这种生活方式的复杂社会经济文化因素。

电力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命脉,一个国家的用电量能反映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状况,作为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美国和中国的用电情况最为引人瞩目。


同时积极发展风力、太阳能等新能源,实现了电力结构的最优化,在电力需求方面,中国政府和电力部门也会采取各种措施引导居民和企业节约用电,保证电力供需关系的平衡。
第一,美国的生活方式更加便利化和自动化。中国家庭多采用省电的光热设备,而美国家庭普遍使用大功率的电热水器、电冰箱、洗碗机等电器,这直接推高了居民用电。
这一数据充分反映出美国民众已经习惯了高标准的生活用电,2022年上半年数据也显示,美国月人均居民用电依然高达363度,而中国仅为72度。
第五,美国的城市规划与建筑方式影响了居民的生活习惯。以洛杉矶为例,分散的城市布局需要人们频繁驾车出行,大量的高层建筑需要中央空调等设施,这些因素都推高了能源消耗。
二、电网规划与布局不合理,一旦出问题引发连锁反应
因为相比之下,中国居民的人均月耗电量仅为69度,不到美国水平的五分之一。
在电力供给方面,中国大力发展水力发电,并采用多种煤炭清洁高效发电技术,保障了基载电力的稳定供给。

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比,美国的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都非常复杂,这个广袤的国土横跨几大洲,从阿拉斯加的极寒到佛罗里达的酷暑,各种气候特征明显。

第三,美国电价相对较低也导致了人们用电浪费。以人均收入而言,美国电费只占很小一部分开支。
这些老旧电网设备很难承受日益增长的工商业和居民用电高峰期的强大冲击,导致美国屡屡出现大面积停电。
根据数据显示,美国居民的人均月耗电量高达371度,这一数据令许多中国人感到惊讶。
为了适应这种复杂多变的环境,美国人形成了一些特有的生活方式,这也直接导致了他们高出其他国家的用电量。
一旦发生用电高峰,就极易导致供电系统过载跳闸,近年来,加州多次被迫采取大规模轮流停电措施,居民生活和生产经营遭到严重影响。

综上所述,美国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特征塑造了当地居民高耗电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与美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满足这些不同需求的过程中,能源消耗自然增多。


美国电网规划和布局存在诸多漏洞也是导致其脆弱性的重要因素,美国电力来源复杂多样,不仅有火力发电,也在大力发展新能源如风力和太阳能发电。

一、美国电网基础设施老旧,频频跳闸断电
北方严寒的冬天需要巨大的能源来取暖,南方酷热的夏天也需要大量电力来运转空调,一年四季,美国人的房屋几乎离不开这些用电量大的设备。

但是,过度依赖能源并非长久之计,美国也开始意识到发展绿色可持续能源的重要性。
统计数据显示,美国70%的输电线路使用年限已经超过25年,60%的断路器使用年限超过30年,大都面临严重老化问题。

同时,消费主义也导致了“一次性”文化的出现,许多商品使用周期短,容易被丢弃,这也是一种对资源的巨大浪费。
第四,美国夏季酷暑,冬季严寒,空调和取暖费电更多。中国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和气候,这一点也使美国用电量增加。

在21世纪的今天,电力已经渗透到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国家的居民用电量,往往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状况,在发达国家之中,美国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高耗电大国。
首先,从总用电量来看,2021年美国用电量高达37945亿度,而中国为83128亿度。考虑到人口基数差异,转而关注人均用电量。
但新能源发电与火力发电不同,受天气环境影响很大,发电量较为间歇性,这造成美国不同地区电力分布极不均衡,局部地区经常会发生供需缺口。
重罚!兰州银行及9家支行遭罚710万元,3人终身禁业!
引言:重罚!兰州银行及9家支行遭罚710万元,3人终身禁业近日,兰州市银行监管局对兰州银行及其9家支行进行了严厉处罚,总计罚款高达710万元,并对涉案人员做出终身禁业的决定。此次严厉的惩罚措施再次凸显了银行监管部门对金融行业违规行为的零容忍态度。以下是对此次事件的详细报道。部门调查,兰州银行及其支行在贷款审批过程中存在放松内部控制,大量发放高风险贷款,违规操作频发。大财经2023-11-13 15:36:340000煮饺子用冷水还是热水 煮饺子的最佳方法
大财经2023-03-21 22:49:070000张国荣什么时候走的 张国荣多久走的
2003年4月1日,当张国荣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向世人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后,愚人节,从此以后有了新的意义。一晃眼,已经过去了19年,整整19年,我们从未有过一刻忘记张国荣,这不仅仅是因为对他的喜欢,更多的,也是对他命运的惋惜,不甘,以及悲痛。而这么多年来,大众最为关心的,显然还有关于张国荣身上的种种谜团,其中之一,便是张国荣的死因,以及他在世上留下的遗憾。大财经2023-03-25 15:43:450000FILA还是想做中产生意
出品|虎嗅商业消费组作者|齐敏倩编辑|苗正卿头图|视觉中国因为生意不好,2022年,FILA(斐乐)管理团队过得都不轻松。2022年,FILA实现营收215亿元,同比下滑了1.4个百分点。这还是连续增长10多年后,FILA首次出现业绩下滑的情况……大财经2023-12-28 20:20:100000观点 | 沈进军:为应对深度调整期,将建立汽车品牌经销商退出机制
文:懂车帝原创彩丽美[懂车帝原创行业]5月26日,在2023中国汽车经销商发展论坛上,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沈进军在会上发表致辞。沈进军表示,今年汽车流通行业和广大经销商进入了深度调整期。伴随着产品变化,过去以燃油车产品为主体的经销商,迫切地需要对产品品牌进行“瘦身”,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经销商需要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的特点和状况,对经营的区域和结构进行量身定制和优化调整。大财经2023-05-27 20:24:0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