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发(疯狂的代价)
苏河望项目,房价与地价之间,只有万把块钱的差价。
从拿地到开盘,只用了一年多时间,就卖光清盘了。
高价拿地之后,它拉着掏了上千万买房的业主,一起跳进坑里。
今年底,苏河望就要交房了。
六十多亿地价,六七百套房——
与几家大央企厮杀了三百多轮,抢到了土地,但也把自己的赚钱的路子,堵死了。
据说,苏河望的施工工艺辣眼睛,甚至找不到一面完全笔直的墙。
房地产业务毛利率,已经降到了15%。
苏河望一期开盘时,推出了三百多套房,吸引了五百多组客户抢购。
项目可售货值不到74亿,跟将近80亿的开发成本相比,还差了六个亿。
靠减配来抠成本,就在意料之中了。
招商蛇口,保利发展,金茂,以及融创与厦门建发组成的联合体。
存在重大质量问题、严重减配、大量偷工减料、欺诈销售。
政府要求开发商充分认识到政策的严肃性,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合理调整预期。
一些内墙,还有掉漆、裂缝。
苏河望总共有六七百套房源,去年就已经全部售罄。
今年十月份,建发邀请苏河望的准业主们,进行了一次预看房。
在拍卖会上,有四家开发商报名竞拍——
按照每平米十万出头的价格,总价最少也要上千万。
这意味着,苏河望每平米十万出头的价格,覆盖不了开发成本。
还没住进新房,业主们的心态就崩了——
在外墙施工中,窗框、屋檐、围墙等部位,使用了大量泡沫材料。
苏河望的户型面积,介于96平米~151平米。
那年,上海楼市调控,已经越收越紧了。
住宅楼的外立面,存在大面积空鼓、褪色、脱落。
在土地年限内,严格落实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确保项目品质。
政府给它批的预售价格,每平米只有十万出头。
融创建发高价抢下的苏河望地块,起拍楼面价6.5万/平米。
距离正式交房,只剩下一个月了。
按照项目可售面积计算,平均开发成本11万/平米。
折算下来,平均楼面价大约8.9万/平米。
虽然卖得很快,但不仅赚不到钱,可能还要赔本。
地价被抬高到了64个多亿,溢价率36%。
在低楼层的业主家里,出现了渗水。


最终,经过三百多轮鏖战,融创建发联合体抢下了这块地。
计容面积7.6万平米,还要无偿配建5%的保障房。
按照最后政府批准的十万出头的房价,每平米原本有三四万的操盘空间。
此后三个月内,项目又连着加了两期房源,也都是开盘日光。
赚到的净利润,只有两个多亿,又下滑了六成。
在房地产行业,这属于很低的利润水平了。
对建发来说,根本没有利润空间。
但开发商在合同中,并未注明。
激进的后遗症,一直到现在,也还未消退。
在约谈时,政府还给他们提了醒——
单价逾十万、总价上千万的豪宅,让这些有钱的上海人,妥妥地买成了教训。
两年前,房地产从高处向下俯冲之前,上海土地市场上演了最后的疯狂。
地价太高、房价下跌、市场不及预期,开发商就要为此买单了。
而且,在销售期间,项目还向业主提供了几十万的装修包,需要额外加价。
这块地被开发成了上海·苏河望,其中建发持股51%,融创持股49%。
融创建发联合体高价抢下这块地以后,被普陀区政府约谈了——
十一弟查了下,苏河望的总投资,大概需要80亿。
今年上半年,建发累计对上百个项目计提了减值,大约有57亿。
拿地十个月后,苏河望入市开盘。
上半年,房地产业务对建发的利润贡献,还不到13%。
这几天,将近有五百名业主,写了一封长达三十多页的联名信,控诉开发商——
最终,不出意料,开盘当天售罄。
上半年,建发由房地产业务结转的营收规模,增长到了329亿。
十一弟之前写过,这几年,建发疯狂拿地,踩了不少的坑。
当时,上海普陀区挂牌了一块地,起拍价超过47亿。
作为大股东,建发对项目公司合并了报表。
两年前,在建发的利润结构里,房地产业务的占比,将近一半。
文/十一弟
小区大堂、边门、儿童乐园等公区,也与宣传资料相差甚远。
跟当初楼面地价相比,房价仅贵了万把块钱。
那些高价上车的业主,当初抢房的时候有多凶猛,现在收房的时候,哭得就有多大声。
看着同事买了一套又一套房,我承认我酸了,希望我有一天也买得起
前段时间,同事李可打电话过来给我,让我一起去看看房子,说江边有很多不错的楼盘,价格也还可以。我找了个借口拒绝了,因为我知道,就算去看了,我也买不起,我现在的任务还是先攒钱还债,再过两年再去考虑买房子的事情。大财经2023-12-01 15:37:220000第一届冬奥会 第多少届冬奥会
央广网北京2月13日消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联合全国广播电台共同推出特别报道《中国共产党百年瞬间》。本期推出:中国首次参加冬奥会。1980年2月13日,第十三届冬奥会在美国普莱西德湖开幕,中国代表团派出28名运动员参加。这也是国际奥委会1979年11月恢复中国奥委会合法地位后,中国首次派队出席冬奥会。00002023年旅游装备发展趋势
近年来,旅游装备消费变化巨大。曾经火热的以房车、游艇为主的个人大型旅游装备和以缆车、玻璃栈道为主的旅游设施装备消费放缓。以个人轻型露营、冰雪、水上水下装备为主的个人轻型旅游装备消费越来越火。旅游装备制造企业涵盖的门类众多,其发展趋势令人关注。经过数月调研,笔者归纳出2023年旅游装备制造企业的几个主要趋势:趋势一:普遍活跃。大财经2023-05-22 16:20:370000年报陆续落地,大消费板块进入业绩兑现期
今年五一,全国各地街头巷尾都是腾腾烟火气,而这无疑就是重新被激发的居民消费力。由此,市场也开始关注并期待大消费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如细分的白酒、乳制品、休闲食品等。与之同时,业内上市公司的2022年报及2023年一季度报也悉数出炉。根据申万数据,2022年食品饮料行业收入9821亿元,同比增7.9%;净利润1792亿元,同比增12.7%。大财经2023-05-22 12:03:4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