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939

这一轮下跌(让深圳小户型现出了原形)

大财经2023-12-01 17:19:290

至于1-2房,其定位永远都会是过渡户型,无法满足一个正常家庭的长期居住需求。也正是因此,这种户型很难被一个家庭长期持有,换手率高。加上学区房被政策打压,学区价值被稀释,本来就住的不舒服,好学校如果也有概率读不上,那么小户型的价值就更低了。

两年下来,深圳楼市均价跌幅30%左右是差不多有的,其中,大量的小户型跌幅要超过全市平均水平,40%的,腰斩一半的,还有个别近60%的,极为可怕。

为什么小户型的跌幅要高于平均水平?

以500-600万预算为例,与其在市区福田南山买个弱鸡的2房小户型,肯定是不如在红山北站买个3房2卫的。

应该说,在深圳这样的高房价城市,普通家庭不敢奢望太多房间,因为那意味着面积更大,总价更高。3房属于最基本的刚需户型,而4房已可以勉强算作改善户型,但对二胎家庭来说,4房其实也是刚需。

通常我们说,3房是市场主流户型,原因就在于3房对于一个小家庭来说可以满足最基本的居住需求:夫妻一间房,子(女)一间房,老人(保姆)一间房,实在房间不够住,其中一个房间搞张双人床也能满足这类人口结构的家庭。如果有4房,那对这种结构的家庭来说就算是改善了,子女可以分别一个房,或者是多出来一间书房。

我们举一些例子,宝中花样年花乡和花郡,28平1房跌幅约55-58%;深圳湾太古城南区62平2房,跌幅约42%;前海诺德假日48平3房跌幅40 %;北站龙悦居62平2房跌幅约60%;另外,阳光里雅居,八卦岭多个老破旧,百花,等等多个小户型楼盘跌幅都超过40%。

我认为市区小户型价值变弱的另外一个主因是,国内几乎所有城市过去几十年都在变得越来越大,核心区的面积也随之扩大,特别是过去十多年轨道交通的大踏步前进,拉近了原本远离核心区的郊区的通勤时间。同时,这些片区的市政配套也在过去这些年有长足的进步。

割肉是很痛,但短痛不如长痛,趁着现在没有行情起来,差距还稍微小一些,能换就尽快换吧。

所以,买市区小户型搏升值快再来置换,变得不如以前划算和有意义了。

就深圳而言,最大的变化在于宝安和龙华,从政府规划层面,宝安的新安和西乡以及龙华的民治和龙华街道都被划入了“都市核心区”。我们换个不那么高大上的名字,把他们称为“近郊”即可,这些近郊,比起距离市区动辄30公里开外的远郊,地段价值还是高挺多的。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在市区里买一套小户型,然后等待房价上涨再添点钱去置换一套3房,这是很多人,也包括一些大V建议的操作。

但是经过这一轮房价的下跌,恐怕这个逻辑要发生改变了。

就实际而言,以北站红山为例,距离福田市中心10公里出头,这些年堆积的大型配套,包括名校、大型购物中心、图书馆美术馆、三甲医院等,已不亚于市区多数片区,再加上新开建3条地铁分流交通压力,只要这两年的新盘集中供应潮过去后,我认为这里的房价表现未来不会比市区普宅片区差,这是一个新核心区 次新 学区应得的。

跌幅高于平均水平最大的原因是,过去这类户型由于面积小,总价低,受众面广,特别是不少小户型具有低门槛申请名校学位的优势,受到炒作的几率远大于常规3房以上户型,房价的虚高成分更大。

在我看来,单间(客厅和房间融为一体),1房1厅和2房1厅都可以认定为小户型,这类户型,一般面积都在60平以内,小的甚至只有约20平。这类户型的特点是,空间小,功能性和舒适性都不强,一层多户,采光差,梯户比差,停车位紧缺,独栋多,无花园或小花园,宜居性很弱,只适合短期居住。

再补充一句,刚才上面提到的小户型多数是中西部的代表楼盘。在罗湖和大布吉范围内的小户型(绝大多数是老破小),我尤其强烈建议持有者尽早割肉抛掉置换,现在已“认房不认贷”了,具备这样的条件。

当这轮前所未有的下跌行情到来之时,居住属性,作为房子的首要属性,凸显出来了。居住属性突出,小户型的缺陷就会被放大,因为人们普遍不再认为宜居性差的小户型值得花很高的代价。

这些小户型,不仅比西部老旧宜居性更差,且区域几乎没有任何成长性,未来和好房子的差距恐怕会越拉越大的。这些片区,没啥钱的,买个3房长期居住安家是可以的,但持有个小户型,意义太低了。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