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877

报复性(省钱,国货热持续,今年,双11,呈现新气象)

大财经2023-11-14 10:57:180

1

与2022年同期相比,综合电商平台的销售额下降7.1%,天猫的份额下降4个百分点,销售额下降13%;京东的份额下降1个百分点,销售额下降10%;直播电商平台第一波销售时长增加2天,销售额增长10%。

消费数据下降、能省则省、追求性价比被视为一种“消费降级”。

主打一个能省则省。

仔细观察会发现,消费者经过了追求大牌、价格攀比、超前消费等过程之后,正在对自己的消费行为进行一次“断舍离”。减少非必要的支出,将钱花在那些能够提升幸福感、生活质量的东西上,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如今,消费降级再次引起热议。某瓣上,“今天消费降级了吗”小组成员数接近36万;“说一件事证明你消费降级了”登上热搜。

天猫“双11”宣传语(图来源于网络)

3

15年后,“双11”回归了低价的本质,但人们的消费热情却在肉眼可见地消退。

监制 _ 浮新才

今年“双11”的画风确实不太一样。

根据第三方机构Syntun(星图数据)发布的阶段性数据,今年“双11”开启以来,综合电商平台在第一波(10月31日—11月1日)的销售额为3105亿元,其中天猫占比57%、京东占比33%、其他平台占比10%;直播电商平台在第一波(10月18日—11月3日)的销售额为989亿元,抖音占比41%、点淘占比29%、快手占比28%。

国际咨询公司艾睿铂(AlixPartners)10月31日发布的《2023“双11”年度调研报告》显示,66%的受访者计划增加对本土品牌的消费支出。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客座教授沈建光曾表示,“国潮品牌崛起是目前的一大趋势,消费者越来越追求性价比”。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3“双11”年度调研报告》指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趋于理性,更追求产品的品质,理性消费逐渐取代了感性和冲动购物。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贝恩公司曾在今年“双11”活动开启之前,面向中国不同城市的3000名消费者开展了一项调研,结果表明,与2022年相比,超过77%的消费者计划在今年“双11”减少消费支出或维持和去年一样的水平。

一键清空购物车式的冲动消费销声匿迹,反复确认购物清单,删掉非必要物品,在各平台间熟练切换、比价是今年“双11”的正确打开方式。

于是,当今年的“双11”大幕拉开的时候,“最低价”成了网友热切关注的词。

这一届消费者不再“冲动”?

喊了5年的消费降级终于来了?

这个词今年出现的频率特别高,但并不是什么新词儿。它在2018年被提出,成为“年度十大新词语”。当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连续3个月在10%以下,使人们得出了中国消费降速、消费者消费降级的结论。

炫富不再时髦,消费降级更火爆,反向攀比受追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报复性”省钱。

说到底,节流不是不消费或放弃质量,而是追求性价比的最大化。

本期编辑 _ 邱凌 孙靖琪

豆瓣小组截图

在“双11”进行到第15个年头的当下,人们开始为自己的消费“减负”。与其说这是消费降级,不如说是理性的回归,是当代中国消费者在面对国际国内环境变化、经济形势变化时的一种随机应变。

但这一结论很快被证伪。国家发展改革委认为:“要全面分析消费运行情况,就不能仅仅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一个指标。”

人们不再想当“数学家”,拒绝讨论满减、叠券、红包等复杂规则该如何使用。“买一赠一”实际到手一堆小样,领券、叠加获得10元、20元优惠已经无法打动这一届的消费者。赠正装优于赠小样、立减优于叠券、单件折扣优于凑单构成了新的鄙视链。

京东“双11”发布会海报(图来源于网络)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今年,周围人群的消费观与以往有了大变化:朋友圈晒奢侈品的少了、关于“平替”的讨论越来越多、更多的人选择找出闲置品二次利用、鸡肋的日用品一概不考虑、更加关注打折促销......

实际上,从2021年起,淘宝、天猫“双11”的销售额增速便明显放缓,2021年、2022年分别为8%、3%。今年“6·18”期间,淘宝、天猫、京东销售额增速持续下降。截至发稿时,今年“双11”的完整销售数据尚未公布。

作者 _ 叶芳


审核 _ 李雁津 吴姝静

各平台一开场就充满火药味。“京东11.11真便宜”“天猫双11更便宜”,主打一个寸步不让。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等平台将“最低价”作为今年的促销口号。“二选一”风波等多个话题霸榜热搜,更是将平台之间的竞争推向白热化。

毕竟,东西还是需要的,钱也是缺的。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今年中秋节和国庆节相连的8天假期,国内旅游出游人数8.26亿人次,较2019年增长4.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534.3亿元,较2019年增长1.5%。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数据监测,假期全国营业性演出观众人数1180.35万人次,与2019年同比增长61.06%。

今年,人们的消费行为还有一个明显的变化:一年一换的电子产品不换了;压箱底的衣服拿出来继续穿;护肤品不用到空瓶不买新的......

某书上,有人因晒出9.9元3只的眉笔赢麻了;某博上,“5.9元1瓶的粉底液”冲上热搜榜首。人们突然发现了国货这片“新大陆”。“79元国货套餐”“鸿星尔克主播用蜂花直播洗头”“郁美净连夜通网”等词条接力登顶热搜。国货让人们如获至宝。

2

微博热搜截图

年轻人都在追求性价比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