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818

招商银行的未来成长空间

大财经2023-11-14 10:09:020

2023年11月6日,在“第六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消费分论坛”上,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表示,根据有关智库统计,中国城市居民的房地产债务占家庭收入比重达到137.9%,高于美国的90%,也高于英国、法国、德国的130%。同时,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年用于还本付息的部分相当于收入的15%,美国是7.8%,欧洲一般在8%-9%。从横向对比看,国内居民的房贷负担确实很重。不过也能理解,中国人安土重迁的传统确实跟国外不一样。

根据证监会公布的上市公司数据,2020年全部上市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为56%,看上去没有空间了。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调查,2019年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率为9.1%,看起来还有很大空间。(备注:数据有点旧,没办法,国内的信息披露现实情况就是如此)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关于债务与GDP比值的统计数据,2023年1季度中国居民部门的债务/GDP达到了62%,同期美国为73.6%,欧洲为56%,日本为68%,印度为36%。如果把GDP简单看作收入,那债务/GDP就可以理解为赚的钱有多大比例要还贷款。所以,相对于美国和日本,我国居民仍然有借钱的空间。区别在于,2023年美日的经济状况确实比较好。另外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点,从下图的曲线我们看出,国内居民债务上升的速度特别快,一直不停地借钱生活。有点像吸毒,越吸越多。而一旦停止吸毒,就会出现戒断反应。上一次出现戒断反应的是日本,1990年之后出现了失去的三十年。

下面我们重点看一下,招商银行未来的成长空间还有多少。

好的银行也会出现黑天鹅,据央视新闻11月9日消息,当日湖南省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行长田惠宇受贿、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一案。因为这个消息,招行的股价在2023年11月10日下跌近2%,之前更是因为此类消息下跌8%。虽然,我认为在国内,个别领导的更换不会影响公司的经营。但股价毕竟是由消息驱动,下跌在所难免。

对于银行来说,不管名词写得多少花哨,实际业务都是放贷。以招行为例,其业务就是给工商企业和个人放贷。企业想要扩大生产,向银行提出申请。在银行审批通过后,把钱放给企业。企业赚了钱,再把本金和利息还给银行。同样,个人买房、买车、消费等,也可以向银行申请贷款。所以,银行的成长空间就取决于企业和个人的贷款意愿和贷款能力。所谓的贷款意愿,就是想不想借钱;所谓贷款能力,就是有没有资格借到钱。

不管是价值投资,还是技术分析,还是成长股投资,企业未来的成长空间都是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如果我们能找到一家盈利能力优秀,同时又具有良好成长空间的企业,那确实算是捡到宝了。作为银行业中的佼佼者,招商银行是这样一个宝贝吗?

再看贷款能力。假设未来经济好了,企业和个人愿意借贷,他们还能借多少呢?理论上讲,企业和个人的资产负债率控制在50%以下,比较合适。相当于一个人自己有本金10万,最多借10万。如果以收入来对比,偿债系数至少保持在2以上,也即是一个人的现金收入至少是利息的两倍。我们现在的居民和企业负债状况如何呢?

招商银行毫无疑问是一家盈利能力优秀的企业。对于银行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收益和风险平衡的能力。不能因为要赚钱,就不顾风险;也不能因为要控制风险,就不去赚钱。无论是风险控制还是经营获利,招商银行都是优等生。ROE(净资产收益率)排名第一,净利息和净息差排名前三,说明经营获利能力优秀。不良贷款率远低于平均水平,和核心资本充足率远高于平均水平,说明风险控制能力良好。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把招商银行的指标和其他银行进行一下对比,会直观地感受到招行的优秀。

2023年1季度,企业债务/GDP达到了165%,同时期美国为74%,欧洲为100%,日本为117%,印度为54%。可以看出,国内企业的负债水平非常高,已经没有再增加贷款的空间了。

之前的文章《招商银行们的未来价值》主要从宏观经济角度,分析了招商银行等银行业未来的发展。对于招行来说,其三块业务:贷款业务、财富管理业务和投资业务,总体上看会受到经济下行的影响而有业绩下滑的压力。这次我们用放大镜,细化到微观层面来看一下,即使招商银行可以在逆境中溯流而上,它的成长空间会有多大。

综上所述,包括招商银行在内的银行业未来的成长空间已经不大了。一方面,企业和居民的贷款意愿降低,不愿意借钱;另一方面,即使想借钱,有能力借钱的良好客户也不多了。相对于企业,国内居民仍然还有一定的贷款空间,这对于以零售立行的招商银行来说,是一个坏消息中的好消息。

先看贷款意愿。经历了这么多的磨难,相信每个投资者,即使不去查找数据,也能凭借逻辑和主观感受得出结论:贷款意愿不高。看下面中国人民银行统计的数据,贷款意愿在解封之后猛增了一下,随后就拐头向下,快要逼近绝望的2022年第二季度。稍微思考一下原因,也能明白为什么。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贷款的前提是自己预期未来能够赚回更多的钱。除非是骗贷,借了钱直接跑路。疫情扰动和房价下跌,大部分企业和个人都降低了自己的预期。往年可能是“赚钱难”,现在变成了“根本赚不到钱”或者“只要不亏就行了”。实体经济不行,股市就更离谱,基金产品80%都净值腰斩。这种情况下,谁还敢借钱。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