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628

券商即将迎来合并潮(以后大批金融民工该往哪里走,说说我的看法)

大财经2023-11-13 16:50:240

对,虽然我们国家的金融机构大部分是国有的,特别是头部的券商,但他们背后的股东代表了不同的利益。

不过,人往高处走的同时,我也要提醒大家必须注意一个现实:

中小券商因为急需引进人才做业务,对招聘的门槛会相对降低,这也就给了大量年轻人以机会,要狠狠抓住。

图源:毯叔金融密友圈

原因很显然,金融机构的竞争已经从增量向存量转化了。

同时,这也意味着平均薪酬可能会下降,留给大家的坑变少了。

这是残酷的考验,也是可以抓住的机会。怎么选择,怎么取舍,都看你……

比如中金公司原来的投行负责人转任银河证券出任总裁,后来银河证券的董事长接替成为新的中金公司的董事长,这些任命都是在一个股东或者大集团的推动下的相互任职。

其实整个国家层面的金融资产体量已经很大了,特别是这几年随着杠杆的积累,金融资产在我国资产负债表中的比重已经很大。

前几天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举行,我刚在知识星球给大家解读了会议精神,预测“金融高质量发展,未来不少券商机构合并是趋势”

目前国内有超100家证券公司,做着几乎相同的业务,这使得行业内存在大量重叠和同质化的业务,缺乏差异化竞争优势。

说个真相,因为这需要打破很多利益格局。

毕竟,我们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要那么多年,谁还能一条路走到黑呢?

对我们而言,更重要的就是认清现实,找到自己当下的最优解,然后随时变通,不怕折腾。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能进头部机构,还是尽量去头部金融机构工作。

图源:网络

图源:网络

想想看,在国际市场上,大家耳熟能详的投行都是高盛、巴克莱、摩根史坦利这些国际投行,他们在全球市场的业务占有率非常高,在不同的业务领域,比如投行业务、机构业务、做市业务等等也都具备核心竞争力。

同样,在金融圈,头部机构也不会。

图源:网络

只有进入头部机构,你才具备做某些业务的可能性,有业务可做,你才能够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否则像我认识的一些朋友,空有一些小公司的高职级,一年一单业务都做不成,无法积累经验和技能。

直接出面表示要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支持头部券商并购重组,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发挥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压舱石的重要作用。

对此,我的建议就是:退而求其次,同样可以曲线救国。

河南村镇银行事件也充分证明了,大量的小金融机构只能带来更多衍生风险。只有排名靠前的国际投行才能在未来的金融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

这5年的工作已经充分证明了,金融机构只有足够大,才能消化风险,才有腾挪资产的手段。

还真别不信,我有个朋友就有这么一遭幸运的经历。

那如果去不上头部机构,中小券商日后还要不要去呢?

图源:网络

等到进门以后,你再继续好好学习,好好成长,说不定你所在的小机构,有一天就被合并成了中型机构,再有一天会被合并成大型券商。

“大 大”合并成为头部;

“小 小”合并,成为中;

而这条路后续发展的模式基本是:

多而不大,大而不强。

虽然中小机构走细分领域,闷声赚大钱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日后的竞争中,它们确实没有头部券商在资本支持、规模效应、创新业务资质等方面有明显先发优势,但它们也有一个优势,就是——门槛低。

至于幸存下来的人,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能和综合素质,才能够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同时,整合后的公司也可以更好地利用各自资源,提供更丰富多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需求。这不仅有助于提高综合实力,降低运营成本,还能更好地与国际金融巨头如高盛、大摩等进行竞争,从而推动中国金融行业走向强大。

但A股上市券商50多家,业务的同质化却非常严重,没有差异化,头部效应也不够突出。

另一方面,这种整合还可以提高行业整体的监管效能。减少零散的小券商,有助于监管部门更好地监督和管理,降低了系统性风险。

我一直都在倡导大家的“曲线救国”,就是这个意思。

现在,在金融行业如此内卷的竞争态势下,我们的职业目标当然可以定高一点,再高一点,但也要给自己留下行动上的plan A和plan B。

再说了,就算机构没合并,等你入了行,积累了足够经验,翅膀硬了,也认识了更多行业内的人,你照样可以找机会跳槽到更大的机构,甚至头部机构去卷一卷。

存量竞争的时代,很容易造成头部效应或者赢者通吃的局面,这是大家要充分认识到的。

图源:网络

举个例子:中投汇金下面的申万宏源、中金公司和银河证券基本都排名在券商前十名左右,都具有一定的差异优势。在一个集团下的公司,未来金融合并我觉得是非常有可能的。中金大家都知道强在投行,而银河强在经济业务和自营投资,两家如果合并,确实1 1>2。

这个预测的未来可能合并券商,大家权且看看,拭目以待吧。

总体来说,未来通过合并重组,头部证券公司可以实现规模优势的扩大,提高综合实力,降低成本,从而更好地应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

千万不要给自己设限,上天不会拒绝有生命力的人。

证券业的合并是大势所趋,但既然是合并,重复的岗位和业务将被精简,就必然有人去有人留,人员优化、部分从业者失去工作也是不可避免的。

请叫我一声神算子!

还有一点我们要了解,未来的主要工作还是防范化解风险。

“中 中”合并成为大;

“头部 头部”再合并成为航母;

图源:网络

因为四大行的体量足够大,至少有腾挪这部分资产的余地,其余的银行,很多都已经被当地政府或房地产公司的风险处置消耗很大了,自身难保。

就像在我的星球中星友所提及的思路一样,只要自己在不断成长,不断提升认知,不管是被动合并,还是主动跳槽,你总能找到自己向上攀登的道路。

为什么?

但为什么推进却很缓慢呢?

毕竟,这个时候,对更大多数朋友最重要的只有四个字:

没过两天,证监会就直接把这个预测给应验了。

而这次国家又提出集团化经营来达到合并的效果,推动强度应该会更大,难度也小的多。

中投、汇金、各种央企或者地方的国资,如果公司合二为一,位置自然就少了一半,所以在内部推动的阻力非常大,只能自上而下去强行推动。

这种空洞的职级,也许原来还有人会高看一眼,但在未来的金融圈,一定是没人认的。

不过从目前头部券商的一些任命上,其实已经能看出未来的一些端倪。

当然,金融圈的朋友应该都记得,“打造券商航母,支持头部证券公司并购重组等方式做优做强”这个说法国家不是第一次提,这个事四年前就提过一次。

不信你去看今年地方债的化债计划,最后还是由四大行去接盘来协助处置隐债的问题。

用更直白的话说就是:原来有的业务大家有的能接有的不能接,现在能接的业务都差不多,你不能做的,小机构也不敢做。

正是基于这两点,国家才会提出,未来要打造券商航母的战略。

如果要说建议,我给大家的第一个建议就是:

哈哈哈自吹自擂下,其实我之所以能做出这个预判,不是因为能预知天象,更主要的,还是因为身在圈中,太知道其中的艰难和利弊,所以早有了心理准备。

图源:毯叔金融密友圈

我知道,很多朋友都有这个疑问。

成功进门!

前面说了合并潮的前因后果和后续趋势,接下来,咱们还得具体落到从业者身上来聊聊,券商合并潮,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

所以无论是头部券商,还是中小券商,未来基本都是无法逃开合并这条路的。

你说巧不巧。

但中国呢?这次会议提出了一个明确的指向——金融整体质量大而不强

这些年来,国内券商有什么特点?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