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330

大扩容(这6个城市,要晋级了)

大财经2023-11-09 15:28:020

比如成都的天府国际机场开通,让成都成为了国内第二个坐拥双4F级别机场的城市,第三个坐拥双大型民用机场的城市。

数据:成都、武汉、杭州统计局

但其目标受困于产业,也没敢夸海口,只是提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25万辆。

在补短板方面,成都发布了《成都市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

成都想要守擂成功,武汉、杭州想要冲击成功,都得拿出全部的本事。三座城市目前,都在扩大自己的领先优势,同时也尽量弥补短板。

今年年末,头部城市的格局,又将遭遇新一轮洗牌,6个城市即将晋级。

第二,2万亿级别城市,也将可能迎来两位新成员,杭州与武汉。

济南下降1个位次,西安下降2个位次,沈阳下降1个位次,长春下降3个位次,石家庄下降1个位次,哈尔滨下降4个位次,南宁下降1个位次,乌鲁木齐下降1个位次。

到2025年,成都汽车产业整体规模力争达到3000亿元,实现汽车本地整体产量达100万辆(不含异地分子公司产量)。其中,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80万辆,产量达25万辆。

杭州对于2万亿信誓旦旦,武汉又岂会甘居人后。

同时,为了壮大自身的新兴产业能量场,武汉年初发布了“武汉新城规划”,这是继去年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武汉都市圈后,武汉的又一大动作。

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一旦固化,实力悬殊,就成了一潭没有任何涟漪的死水,没有任何看头和奔头,如同当下高房价造成的阶层固化一样。

对于晋级两万亿,武汉和杭州都胜券在握,而且即便今年没法晋级,明年也一定会晋级。

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成都缺少头部企业,缺少名片级的产业。

两座城市更大的野心,其实在于挑战成都,冲击第二省会。

以目前四座城市前三季度的GDP来看,重庆晋级3万亿毫无悬念。今年前三季度重庆GDP高达22243.88亿元,去年四季度8296.97亿元。按照这种规模,即便重庆今年四季度原地踏步,也能直接晋级。

政策和财政的加持,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势头如日中天,如果不是疫情阻隔,现在的成渝实力会更强。

但杭州的第二产业的确很拉胯,制造业实体经济薄弱。杭州也在作出改变。

而且,11月7日,在杭州市委、市政府主办、以“勇立潮头·智启未来”为主题的第五届世界杭商大会上,杭州官方明确透露:

成都这些年过度追逐营销,而忽略了城市发展的本质。城市的终极竞争是产业竞争。

没有竞争,就没有百家争鸣碰撞出的思想火花。没有竞争,哪来的唐诗宋词争奇斗艳。

7月份,四川省发布了《关于支持成都加快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意见》,明确到2027年,成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支撑功能会基本完善。

成都过去十多年飞速发展,一方面得益于中央的政策倾斜。

过去一些年,一方面为了补齐中西部短板,另一方面为了让西南地区成为战略备份,中央给予成渝地区的丝毫不输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城市群的政策红利。

千帆竞逐的浩大才是盛世,一城独强的孤独不是春天。

第一,万亿GDP城市,将会增加两个新成员,烟台与常州。这一点,本号已经在10月31日的文章中分析过。

武汉新城横跨武汉、鄂州两市,面积1689平方公里。

杭州的目标是:

2013年,成都位居第二,2022年成都依旧位居第二。但是在这十年期间,2015年与2016年武汉超越成都,坐上了第二省会的宝座,2017年成都再度超越武汉。

回望过去十年,内地27个省会与首府城市排名,五名开外的城市变化非常大。

可以看见,武汉在新兴产业路上,已经按下了快进键,正在全力拼新兴产业。拼产业,就是拼经济。

这一点如果不改变,成都守擂压力会很大。从成都的举动来看,显然也在努力做出改变。成都目前布局了12个产业功生态圈,66个产业功能区。

首先是年初东风集团与湖北省政府联合掀起了汽车销售补贴大战,目标很明确,湖北要借助“东风”这股风,实现武汉汽车产业转型,并给予东风集团不遗余力的支持。

除此之外,今年年中,武汉市领导班子奔赴长三角,寻求经济破解之道,同时为武汉拉赞助拉投资。

在产业实力上,成都不要说和苏州、宁波、杭州、南京这些东部强市比,就算与武汉、长沙、重庆、西安这些中西部强市相比,成都也显得很单薄。

2022年,杭州启动打造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绿色低碳五大产业生态圈,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加快铸就实体经济的“铁柱钢梁”。

汽车是湖北的第一大支柱产业,而东风又是湖北汽车的当家人,东风好,湖北的汽车产业才能好。

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第三,重庆、广州大概率会晋级3万亿级。

力争到2025年,智能物联、高端装备产业生态圈规模超万亿,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规模超五千亿,新材料和绿色低碳产业生态圈规模超三千亿,推动形成以万亿级产业为引领、千亿级产业为骨干、未来产业为先导的现代产业体系。

各自的优势奠定了各自的城市气质,成都主打消费、武汉主打工业、杭州主打互联网数字经济。

除此之外,重庆、成都还头顶中欧班列枢纽头衔。

从三座城市当下的各项经济数据与产业布局来看,各有千秋。

成都的优势在人口和消费。三座城市中,成都的人口第一,消费第一。

这意味着,到年底万亿GDP俱乐部、2万亿俱乐部、3万亿俱乐部,将迎来大扩容。

至于广州,仅需要增长一点点,就能实现晋级梦。

三座城市的角逐,会是未来五年未来十年最有看头的事情。

武汉最能打的产业是汽车制造业,2021年营业收入为3195亿元。成都最能打的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营业收入为5251亿元。

武汉新城培育发展的并非是传统产业,而是智能制造、生物工程、大健康、信息通信等新兴产业。这类新兴产业对空间资源利用也不同于传统产业,往往需要产城融合、设施完备的新的空间类型。

成都的目标是,继续壮大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产业优势,并全力追逐集成电路、智能终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广州第一省会的位置非常牢固,几十年都没有变化,但第二省会,在过去十年中就两度变迁。

从目前的增量、增速形势来看,武汉、杭州想要短期内超越成都,还是很难。

当然,政策之外,还有财政大力度转移支持。过去二十年,重庆的一般预算支出都远超收入,成都方面,四川每年获得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均位居全国前列。

杭州的优势在互联网数字经济、金融。杭州的资金总量(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6.96万亿,远高于武汉,也高出成都不少,在全国排名中,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5076亿元,仅次于京沪深。

作为城市爱好者,最喜欢、最希望看到这一幕。

武汉的优势在工业,从千亿产业角度来看,武汉有5个千亿产业,营业总收入9097亿元。成都有3个千亿产业,总营业收入7993亿元。杭州3个,总产值6400亿元。

也是在这期间,重庆超越了广州,而成都则超越了武汉,并在黑天鹅大环境下,拉大了与武汉的差距。

福州上升2个位次,合肥上升2个位次,昆明上升3个位次,南昌上升3个位次,太原上升2个位次,贵阳上升1个位次。

到2020年,因为疫情因素,杭州超越武汉,坐上了第三省会的宝座,武汉退居第四。2022年,武汉反超杭州,回归第三省会。

武汉方面,今年大动作频频。

文件明确提出:

今年杭州全市GDP有望迈上2万亿台阶,资源要素虹吸效应会更强,科技、产业、人才的集聚会更快,高质量发展的动能会更强劲。

成都、武汉、杭州,正在掀起新一轮顶级城市之间的角逐赛,三座城市都很清醒,战术雷同,也即挖掘本体优势,补足短板。

武汉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不如成都,但其他产业都比成都要强。特别是汽车制造业,武汉是成都的2.4倍。

今年前三季度,重庆增速追上来了,增速达到了5.6%。广州跑输了大盘。杭州、武汉则都跑赢了大盘。

去年武汉已经超越杭州,回归至内地第8城席位。尽管今年整个前三季度杭州再次反超武汉,但四季度武汉的发力一般都猛于杭州。

去年,成都顺利晋级2万亿,武汉、杭州距离2万亿也非常近。而重庆一只脚已经踏进了3万亿门槛,广州则近在咫尺。

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重庆的第二机场目前已经获得军方同意,选址已经确定,只等最后的一纸批文即可开建。届时,成渝地区将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拥有两座头部城市同时拥有双大型民用机场的城市群。

然而,疫情消散之后的武汉并不甘心席位被夺,正在全力以赴追赶成都,杭州则借助当下如日中天的势头,向成都发起挑战。而成都,为了守住席位,也在打造自己的护城河。

其实成都不仅需要发力新能源,其他产业也需要强补课才行。成都的GDP虽然很高,远高于西安,但产业是成都的劣势。

显然,成都要进一步夯实西部消费第一城的地位。

杭州、武汉亦是如此。

上半年嗅网发布的一篇《成都失去性价比》的文章提出,成都适合生活,但不适合生存。因为这里资源少,薪资低,岗位种类单一。

杭州方面,亚运会让本就发展如日中天的杭州,光芒万丈。

成都优势很明显,就是人口和消费,两者相辅相成。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