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共和国之子(不负当年盛况,东北到底被什么拖垮了)
由此可见东北的经济滞涩和发展缓慢已经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当地人民的心态,对于大部分东北人家而言,似乎南方才是更应该去的地方。
2020年,东三省稍有起色,黑吉辽的GDP排名分别攀升至26、25和17,虽然有所改观,但是难掩整体低迷。因为东三省在外界看来更像是一个整体,可他们加起来的生产总值也敌不过一个四川,更不用说南方沿海省份了。
这种观念在许多年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而这种影响恰恰来自于过去几十年里的经济发展低迷局势,再加上作为“共和国长子”,首先响应了“计划生育”的号召,东北在经济滞涩不前后又陷入了人口流失严重的困境当中。
“气候不好、产业落后、交通运输不符合新时代贸易需求”等一系列问题都出现了。当东北引以为傲的“重工业”标签成为他们的“累赘”后,一切仿佛都不一样了。
东北是复杂的,在建国初期需要承担半个中国的农业和工业建设,几乎扮演着“血库”的角色,不断滋养着中国广袤的土地。
就像是互联网的兴起一般,谁也做不到刚接触到它就能把它的理念全部搞懂,所以东北地区的广大人民在离开了原有的计划经济时代后,显得有些不知所措。
属于东北的道路究竟在哪里我们不得而知,谁也无法确切预测未来的事情。不过一片土地能承载的事物永远超出人们想象,而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能量。
纵观世界各个国家的历史,没有哪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保持长久以来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而增速最缓慢的五个省份几乎全都集中在北部,东三省都在其中。最低的黑龙江省GDP增幅速度仅为49.8%,甚至达不到贵州的五分之一。
2016年,东三省的的国民生产总值占据全国总生产总值的7.1%,黑吉辽三省在全国的排名分别为29、25和31,每个省份的单一增长速度依然低于全国平均值。
答案自然是“自力更生”,但是对于习惯了重工业生产、统一化经营、有组织建设的东北工人而言,一下就适应新的社会发展模式是不现实的。
但是一个地区的成长往往需要国家给予大量的鼓励和关照,而其他地区就容易被忽视。
所以改革开放之后,东北依然能利用自身保留的重工业优势和农业生产优势带动地区发展。既然这条道路已经如此清晰明了了?为何东北依然没有摆脱低迷的态势?甚至在一蹶不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虽然经济都在快速增长,但是增长幅度依然有很大的差别,而且这个差别在2010年之后尤为明显。
作为曾经的“共和国长子”,东北在建国初期承受的压力相当巨大,但是他依旧在困境中砥砺前行,甚至交出了一份“超额的答卷”。
改革开放,实际上就是中国融入世界的一个手段,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发展后才演变为了现在彼此密切合作又保持竞争的特殊国际关系。
许多来自东北地区的孩子在上学或者外出工作时都会接到父母的嘱咐,无外乎都是说:“孩子啊,出去就别回来了......”
一切劳动生产的源头都要和劳动力挂钩,而人口数量决定着劳动力是否充足。出生率的持续走低,前往外省的人口数量逐年增高,留守当地的东北人更多是老年群体,这就导致能够创造财富价值的人越来越少,东北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对于东北来说,曾经的扶持和注意力转移到东南沿海等地区后自身的优势也成为了“劣势”。
1993年,东三省的全员劳动生产总值接近80000元,而此时的江苏、广东、山东等地,这一数值都来到了70000元,也就是说,东北三省之力的集合才抵得上其他一个省。
原本国家倾斜向东北的财政支持政策鼓励也逐渐朝着东南方向偏移,这是时代潮流冲击下的必然变化,是东北无法抗拒的“魔咒”。
中国做到了连续40年经济增长速度平均值都超过9%,这不仅仅是中国历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历史中绝无仅有的壮举。
但是,“退化”的东北并不代表着一切都失去了发展的可能。对于绝大部分省份来讲,最初的定位就决定了你的发展道路。
“铁饭碗、进编制”,这样的口号似乎东北人民对它们情有独钟,从另一角度来看,这更像是对过去岁月的缅怀。
希望“振兴东北”这个喊了十几二十年的口号能真正成为现实,在不久的将来重新把辉煌照耀在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
仿佛只有东北这个“老大哥”陷入了长久的低迷状态。根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5》的数据显示,东北地区在1998年到2000年之间的下岗工人数量占据全国四分之一,最高峰达到年下岗人次50万人,而同一时期的江浙地区最高值也不过10万。
当疲态尽显,总会让人不断回忆起曾经的光辉岁月。建国初期的东北是全国工业中心,拥有强大的运输系统,“一五计划”在此开展,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十大城市东北总是牢牢占据着半数席位。可这一切怎么就突然间变为了无尽的萧瑟和低迷?
记得一个关于东北的话题在网络上持续讨论了很久,每年都会有人翻出来重温。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在经济建设上的道路开始逐渐发生转变,地理位置特殊的东北也出现了非常明显的经济地位变化。
谈及东三省,总会将其与“白山黑水”、“重工业基地”、“中国粮仓”等标签联系在一起,曾经这片肥沃的土地养活了大半个中国,也在一段时期里成为中国的经济支柱。
出现这种心态并不是没有依据。2000年左右开始,全中国各个地区都得到了有效且快速的发展,即便是西南边陲地带的贫穷之地也迅速走上了崛起之路。
当时间进入到21世纪后,中国在两个十年里的经济跨越幅度之大令人咋舌,与之同样飙升的还有各个省份的经济增长速度。
虽然这一数据与中国在20年代末期开展的下岗潮有莫大关系,是国企的经营改革带来的必然结果,但是在这3000万下岗工人中,接近千万的人次来自东北,实在是触目惊心。
正如文章第一部分开头提到的那样,东北陷入了“意识形态的困局当中”。
除此之外,东北相较于后来崛起的经济重地,他的产业和经济模式并不丰富。当原有的计划经济逐步跨越为市场经济后,原有的大工厂、合作社、组织化模式将被取缔,但是众多附庸于工厂或者国有企业的工人该何去何从呢?
这片土地上到底发生了什么,短短数十年的光阴经济倒退幅度竟能如此之巨大?“拖垮”东北的原因又是什么?属于东三省的未来之路究竟在哪里?
那个集体埋头奋进建设经济发展的时代已经远去了,缺乏创新力,没有更丰富的产业基础,经济模式过于单一,这都成为了东北经济停滞不前的阻碍。
一切现象发生的背后,一定存在着与其相关的必然因素,东北大批工人下岗失业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当地经济的萎靡不振。
时过境迁之后,如今的东北早已失去往日的光辉,甚至尽显凋零之姿态。整个东三省如今不但要面临经济倒退,还要不断承受着青壮人口的流失,未来一片渺茫。
根据国家披露出来的经济数据来看,10~20这十年里GDP增速最快的五个省份基本都集中在西南和东南,尤其是贵州省,涨幅速度达到248.8%。
进入到现代化发展局面后,与世界接轨成为了更加主流的经济运行模式,那些沿海省份相较于东北有着天然的优势。
不过,时代的变化是瞬息万变的,也是能够进行粗略预估的。目前东北地区的资源和工业基础优势依然存在,中国也在不遗余力的和其他国家进行工业连接,相信不远的未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
对更多东北人来说,“走出去”永远是大于“留下来”的,与其留在当地建设家乡,还不如走出家门谋求属于自己的未来。
相较于长三角、珠三角,东三省更难汇集物流圈,也做不到像沿海地区一样吸引大量外来资金注入,再加上当时国家的政策指向已经离开了东北,这片黑土地仿佛失去了自己的光芒。
轻舟已过万重山,中国已经跨过了最艰难的时刻,期待东北、祝福东北、相信东北!
30岁,我终于深刻体会到存钱的意义
有人问我:“存钱干嘛?留着什么时候花?工作那么辛苦,为什么不对自己好点?”以前可能只知道钱重要,也只是一味省钱。如今我30岁,才深刻体会到存钱的意义。其实存钱不等于过苦行僧般的生活,存钱最终的意义还是要让自己生活越变越好。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该省的钱省下来,把钱花在更有意义,更重要的事情上面。让钱发挥更大的价值。比如平常我会比较少买衣服,但我会给女儿报兴趣班。大财经2023-07-26 05:03:4200002023年清明节是几月几号 2023清明节为啥放一天
今年清明节是4月5日(星期三),预计3月25、26日,4月1-5日为祭扫高峰。为做好市民清明祭扫服务保障工作,今年清明期间,上海实行“延长周期、错峰引导、高峰预约”的做法,具体安排如下:01延长祭扫周期目前,全市殡葬服务单位已完成祭扫接待各项准备工作,方便市民提前错峰祭扫。02实行高峰日预约祭扫大财经2023-03-23 17:21:160000知乎-W(02390)5月3日斥资29.44万美元回购14.02万股
智通财经APP讯,知乎-W(02390)发布公告,于2023年5月3日,该公司斥资29.44万美元回购14.02万股。本文源自智通财经网0002网友一片叹息,驴友一片欢呼,中国经济为何出现“罗生门”怪象?
我是秦竺,点击关注,每天给你不一样的财经资讯。“罗生门”指的是不同人群对同一事物观点、评价完全不同的的奇怪现象,现在的中国经济就出现了“罗生门”现象。网友担忧的裁员降薪、楼市寒冬、债务危机等问题都是事实,但是代表消费升级的旅游行业的确迎来了“报复性复苏”。大财经2024-01-22 17:02:1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