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之父 中国的核弹之父
来源:中国之声国防时空·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作者:王锐涛
主讲人:董保存 采制:王锐涛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钱三强是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曾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上世纪50年代末,身为技术总负责人的钱三强,与邓稼先、彭桓武、王淦昌等一大批科学家一起,组织开展技术攻关,成功研制出原子弹,为共和国铸就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在讲前面几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的时候,都会提到一个人,钱三强。在他的一生当中,最早对他产生深刻影响的是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和《建国方略》。那时他觉得作为一个有志青年,有责任来响应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主张,为实现这个蓝图作出每个年轻人所应该作出的贡献。17岁的钱三强以很优异的成绩被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录取为预科生,上完预科,他顺利地考取了清华大学的物理系。毕业以后,就成为了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的一名助理员,开始从事分子光谱方面的研究。
在当研究员期间,钱三强顺利考取了法国巴黎大学的留学机会,而且是公费的。他考入了当时世界上原子核科学研究最先进的机构之一,也就是巴黎大学的居里实验室。钱三强在居里夫妇这个实验室,做了大量的科研工作,提出了很多很有见解的方案。当时居里先生曾经称赞说,法国大学生只有考试分数,而来自中国的大学生,则同时具有实际的操作能力。
在清华大学他有一个同班同学叫何泽慧,也是我们中国科学院的院士。1946年,他们两个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在居里实验室他们进行了很深入很全面的关于原子核物理的研究。经过数万次的实验、观察和分析,他们终于观察到了一种特殊的核裂变的现象。在实验照片上,出现了一根垂直的细线,铀核裂变不仅可以一分为二,还可以一分为三,这个发现可以说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发现,那就是“铀核的三分裂”。他们把这个结果报告给了居里夫妇。在居里夫妇的支持下,钱三强向全世界公布了关于“三分裂”的研究成果。后来他又和夫人何泽慧一起,公布了第一次观测到四分裂的现象。应该说这引发了当时世界核物理研究领域的一次地震。在1947年的时候,法国的《人道报》、中国的《新民报》、《大公报》,都对这个实验成果做了报道,他们两位也被称赞为“中国的居里夫妇”。
新中国成立前夕,钱三强夫妇决定回到祖国,奉献毕生所学。临行前,有人问钱三强,你为什么要放弃良好的科研环境和优渥的生活条件而选择回到一穷二白的中国呢?钱三强回答说:“虽然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正因为祖国贫穷落后,才更需要科学工作者努力去改变她的面貌。”
1948年夏天,钱三强向居里夫妇郑重地提出我要回国。居里先生起初对他这种决定表示太惋惜了,希望他继续进行研究,再有新的科学发现。但是当他听完钱三强详细的陈述后,对钱三强这种回国的想法表示理解和赞成。居里夫人和他们告别的时候说,“科学要为人民服务”。
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了我们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就是现在的原子能研究所的所长。后来他又分别担任了中国科学院的副秘书长、科学院的计划局局长、二机部副部长。就在他做二机部副部长期间,他领导,或者说统筹组织了中国的原子能事业。大家应该都知道,中国的原子弹研究、氢弹研究,整个是逆风起飞。由于苏联方面断绝了和我们的交流协定,撤走了他们派来的专家,在他们看来,在中国当时那种一穷二白的情况下,离开了他们的帮助,中国搞原子弹根本是不可能的,他们甚至有人讥笑我们说,你们要有20年能搞出来,那就是太阳从西面出来了。这个时候钱三强有一种强烈的发愤图强的精神。他很清楚,原子弹对中国,对于中国的国防,对于中国将来的历史意味着什么。在这种情况下,他勇敢地挑起重担,我们一定要做成,我们一定要赶上甚至超过世界这个方面的最高水平。在这样一种状况下,钱三强和他的同事们开始与时间赛跑,与自己的意志赛跑,他们不惜一切代价,研究中国的原子弹。
为了弥补苏联专家撤走后出现的人才空缺,钱三强迅速把以郭永怀、朱光亚、邓稼先为首的一批优秀理论与实验物理科学家,调配到核武器研究机构,直接承担起各个环节上的科研攻坚任务。
那个时候造原子弹必须提炼出铀235这样一种元素,而扩散分离膜是铀235生产过程中最关键、最机密的部分,当时苏联称它为“社会主义安全的心脏”,我们中国人几乎没有人接触过这种东西。别人能搞出来的东西,我们究竟能不能搞出来呢?钱三强说,我们哪怕少活几年,也要把这个东西攻下来。他当时组织的公关小组,既有中科院的也有冶金部的,还有复旦大学等高校的,经过两年的努力,终于成功地研制出了扩散分离膜,并且开始批量生产。他们的这个成功,实际上就让中国成为核俱乐部当中继美国、苏联和法国之后,第四个能制造这种扩散分离膜的国家。几乎与此同时,我们的中科院研究所又研究出来了一台计算机,这台计算机就承担了第一代原子弹爆炸的那些分析和计算。经过这个领域众多人的共同努力,我们在1964年10月16日,终于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这颗原子弹爆炸之后,钱三强带着技术队伍开始投入到研制氢弹的工作当中。两年八个月之后,中国的氢弹也爆炸成功了。
现在我们再看,如果没有上世纪60年代像钱三强他们这一代科学家的努力,没有他们那种忘我的牺牲精神,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就不可能研制成功,中国也就不能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国。可以说钱三强把他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中国的原子能事业,为我们共和国能够走到今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所以我们说像钱三强这样的“两弹一星”元勋科学家,他们那种学以致用,报效祖国的精神,应该被我们年轻人永远地效仿下去。
(中国之声国防时空·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港股收评:恒生指数涨1.24%、恒生科技指数涨0.48% 石油、银行股大涨
5月8日港股震荡上涨,截至收盘,恒生指数涨1.24%,报20297.03点,恒生科技指数涨0.48%,报3914.34点,国企指数涨1.47%,报6897.68点,红筹指数涨1.52%,报4203.47点。0001爱达邮轮与中国积木原创品牌布鲁可达成合作
财经网生活讯6月1日,爱达邮轮(AdoraCruises)正式宣布与中国积木原创品牌布鲁可达成合作,将在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上,共同打造首座融合人工智能和STEAM课程的海上探索营。爱达邮轮表示,这次与布鲁可集团的战略合作,是一次“邮轮益智科技”的跨界联动。0000今日四大头条事件,发生在12月17日12点前
1.50岁叶檀:豪宅内分享抗癌心得,遭网友回怼!本尊均以拉黑处理50岁叶檀的背景介绍叶檀,现年50岁,是一位知名的商界精英和成功的企业家。他在商界的励志故事广为人知。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叶檀通过辛勤工作和卓越的管理能力,将一家小型企业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庞大市场份额和国际影响力的企业帝国。叶檀是一个充满睿智和智慧的人,他的成功经验不仅体现在商业上,还在生活中的抗癌之路上展现出来。大财经2023-12-18 12:15:320000每月2000多退休金,独居住一室一厅的老破小。晚年生活依然很幸福
我今年50岁,退休金2000多,如今我住在房龄三十多年的老破小里,总面积只有四十平米。认识我的人,他们都认为我的日子过得很苦,说我住在那么小的老房子里,毫无生活质量可言。大财经2023-11-29 15:51:320001政策落地 拒绝“中梗阻”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郭鹏张兵政策及时雨希望顺利落地态度和执行力缺一不可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部原文刊载于2023年第19期《民生周刊》杂志《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郭鹏张兵编辑:姜玉函责任编辑:刘烨烨主编:崔靖芳“人民名品”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旗下融媒体平台“民生周刊”大财经2023-09-10 09:42:4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