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80

一棵冬枣树的(七十二变)

大财经2023-05-27 23:55:090

“冬枣营养价值高,口感甜而不腻,一经推出便广受好评。”公司董事长王利芯介绍,目前,公司3条馅料加工线的日生产能力可达80吨,订单量相比同期增长了80%。“我们去年收购了5500吨冬枣,今年收购量要翻一番左右。”

新华社济南5月26日电 题:一棵冬枣树的“七十二变”

“无论冬枣产品如何多样,我们对产业帮扶的决心始终如一。”刘登枝说。加大招商引资、帮忙办理手续、提供无息贷款、鼓励参加展会……近年来,沾化区推出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措施促进冬枣产业发展。

在沾化区下洼镇的枣木雕刻非遗工坊内,大到家具、人物雕塑,小到手串、桌面摆件,形态各异的枣木雕刻品让人眼花缭乱。

走进沾化区冬枣研究所,记者还看到了冬枣花蜜、冬枣蜜枣、冬枣精酿啤酒、冬枣芽茶等一系列产品。“枣树全身都是宝,在外东奔西跑,不如回家种枣。”采访中,村民调侃的一句玩笑话,却恰恰道出了冬枣产业发展的秘诀。

一件件精巧的木雕、一盒盒精致的点心、一片片精美的茶叶……记者见到这些产品时,一时很难将它们与“冬枣树”联系起来。

丁国勇正在雕刻枣木作品。新华社记者高天 摄

“可事实是,这些都是从冬枣树衍生而来的。”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冬枣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刘登枝告诉记者。

新华社记者高天

沾化区具有悠久的冬枣种植历史,2011年5月,“沾化冬枣”就被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去年,沾化区30万亩的冬枣林共产出冬枣6.3亿斤。近年来,聚焦产业增效、枣农增收,当地持续加大品牌打造,促进产业链条延伸。

如今,沾化共引进培育了8家涉枣企业,还新建了冬枣生态旅游区。“接下来,我们将打通沾化冬枣特色产业发展的‘痛点’和‘堵点’,壮大产业集群,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沾化区委书记袁志勇说。

选料、蒸煮、烘干、雕刻、抛光、上漆……作为当地最早学习枣木雕刻的手艺人,工坊创办人丁国勇讲起制作流程来头头是道:“跟其他木头相比,枣木更加坚硬,存放时间越长,颜色越亮。”

在滨州尚亿食品有限公司原料加工车间,工人正在调配冬枣馅料。新华社记者高天 摄

枣木雕刻非遗工坊内的冬枣木挂件。新华社记者高天 摄

每年,丁国勇的工坊都要收购100吨左右的枣木原料,聘请的雕刻师傅都是周边村的枣农。“他们农忙时就去种枣,农闲时就来雕刻,每人每天工资300元左右。”他说。

不起眼的废旧枣木经工匠的巧手雕刻后,价位随即翻了好几倍,从百元至万元不等,“前几天,枣木马扎都卖断货了。”丁国勇笑着说。在他的带动下,沾化区各村镇已有40多家枣木雕刻商铺。

在沾化,一棵冬枣树实现了“七十二变”,既结出了鲜食的冬枣,还能“炒”出茶叶、“酿”出蜂蜜、“刻”出木雕……小小的冬枣,不仅积累着产品形态的“量变”,更带来了美好生活的“质变”。

在位于沾化区的滨州尚亿食品有限公司原料加工车间,几名工人正在分装样品、调配馅料。馅料研发负责人牛绍峰说:“以冬枣为媒,我们研发出了莲藕冬枣、菠萝冬枣、冬枣蜜柚等十余种馅料,制作出了冬枣酥、冬枣糕、冬枣颗粒等8款糕点。”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