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176

信史流光(中国证券报三十年,见证宏观研究与证券专业媒体的结缘)

大财经2023-04-30 08:06:480

编辑:亚文辉

回顾三十多年来的专业研究经历,我在报纸杂志上发表了五六百篇文章,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发表在中国证券报。同时还接受了中国证券报记者数十次专访,中国证券报是我发表研究成果最多的刊物之一。因此,中国证券报在我作为研究者不断进步中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和帮助。我真诚地感谢中国证券报。

十分荣幸的是,我应邀担任过中国证券报专家委员会成员。该委员会成员绝大部分在北京,每次出席会议,中国证券报的领导对我都很照顾,大概是因为我是专程从上海赶过去的。在会议的议程安排上,通常让我靠前发言,好让我及时赶回上海,充分体现了中国证券报对专家劳动的尊重和人性关怀。参加专家委员会会议是了解中国证券报办报宗旨和报道导向的难得机会,有助于我更好地把握宏观经济和政策的方向和重点,改进接受采访的方式。由于专家委员会的成员绝大部分来自中央有关管理部门和资本市场相关行业,与本人的专业之间有着较好的互补性,因此每次与会都有不小收获。我本人十分珍惜这样的学习和交流机会,努力保证每次都能出席。

站在专业研究者角度,我始终感受到专业媒体对我研究工作的推动和影响。作为专业和权威的媒体,中国证券报往往会提出一些前沿选题,引导研究者开展研究,寻找答案。这毫无疑问会促进我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努力去探寻接近真相的答案。十多年来,我曾经很多次接受过中国证券报那些嗅觉十分灵敏的记者和编辑们的具有挑战的采访,在短期内形成了不少的工作压力。但正是这种压力给我的研究工作带来了鞭策和促进。借此机会,我要向中国证券报的记者和编辑们表达我衷心的感谢。

多年来与媒体交往的体会是,专业媒体与专业研究者之间具有良好的相互支持、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互利共赢关系。通常,专业研究者经过深入思考和分析,会得出贴近市场的客观见解和中肯的政策建议,公布于众后可以发挥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和促进深入研究的积极功能。此时专业媒体就能为其铺平道路,使之成为可能。所以研究者离不开专业媒体。而专业媒体要保持专业性和提升权威性,自然需要有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在刊物上持续发表,不断提升媒体内容的丰富程度和质量水平,引起政策制定者重视和更多读者关注。因此专业媒体也离不开有专业水平的研究者。一家成功和权威的媒体周围往往会聚集一批具有较高水准的专业研究者,因此就拥有了丰沛的专家资源。成立专家委员会清楚地表明中国证券报十分重视专家的作用。

鉴于资本市场和证券行业与宏观经济金融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中国证券报一直以来高度关注宏观经济金融中的重大和热点问题,涉及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金融监管政策等方方面面。十几年来,我和我的团队共在中国证券报发表文章100多篇,其中三四十篇是整版刊登。这些成果的专题包括宏观经济运行、国际经济、国际货币政策、货币信贷、货币政策工具调整、房地产市场、银行业改革发展、人民币汇率与人民币国际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利率市场化、资产证券化、地方政府债务、民营经济和民营金融、外汇储备与黄金储备等。一直以来,中国证券报的视野十分宽广,对热点问题会较好地把握。中国证券报不仅是一家权威的证券专业媒体,还是一家综合性的经济金融媒体。中国证券报给了我们许多机会,促进了团队研究的深入和专业化建设。

连平

本文选自

《信史流光:中国证券报三十年》一书

中国证券报跨入而立之年,可喜可贺!对此我的第一感受是中国证券报曾经给我的工作提供了持续的宝贵支持。此时此刻,我情不自禁地回想起十多年来与中国证券报之间的交往与合作。

见证宏观研究与证券专业媒体的结缘

多年来与中国证券报交往,我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即中国证券报拥有一支具有敏锐的新闻触角、扎实的专业背景和吃苦耐劳职业精神的报道团队。每当重大的经济金融事件发生,中国证券报的记者总能第一时间采访专家,发出深度而专业的报道。由于长期在银行工作,我对货币金融方面研究涉猎较多,经常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有关货币政策调整、利率市场化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及市场波动、人民币国际化、银行业改革创新,以及金融国际管理等方面的采访,共接受专访三十多次,传播了客观和理性的观点。尤其是降准降息、汇率波动较大时,中国证券报记者的电话往往会迅即而至,进行采访。经常是晚上八九点钟还会接到中国证券报记者的电话,说明他们那天至少工作到午夜。中国证券报的记者既专业,又敏锐,且能吃苦。

近年来,我国经济步入了“双循环”和高质量发展新时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证券报作为主流权威的专业媒体必将担当更为重要的历史使命。相信中国证券报将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上广泛的影响力和公信力,有效引导舆论和引领预期,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成功实现全方位财经信息服务商的转型。衷心祝愿中国证券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我于2007年起担任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研究工作的内容随之有了一些改变。过去主要从事的是银行业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制机制、业务结构等方面的研究。自从担任首席经济学家起,就增加了宏观经济金融方面的研究。中国证券报是立足资本市场的证券专业媒体,但也非常关注宏观经济和银行业。2009年后,我和我的团队的研究成果陆续在中国证券报发表。可以说,中国证券报是交通银行研究团队学术成果发布的最重要园地之一。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