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73

弊端开始显现(片面提高报销比例,能否真正减轻民众医疗负担)

大财经2023-04-24 20:37:111

这样一来,因为医保基金的结算问题,公众要么自己额外多花钱买便宜药,要么就是动用个人账户来负担医保基金多收的那部分费用。

虽然这次医改中也提到了要同步提高门诊和买药的报销比例,但是比例一边提高,药品价格一边上涨,到头来,民众的负担其实并没有实质性减轻。

对于一些体制内社保缴存基数高的人,可能无所谓,因为本身入账的钱就多,但对于多数人而言,就要考虑,个人账户的钱到底是买药划算还是留着看病更好,结果自然是留着,预防未来看病使用。

如果全国14亿人,每人都为买药额外付钱,那么相当于统筹账户在拿走分配给个人账户的资金之外又拿走了一笔钱,如果说充实统筹账户能够给大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那么起码在买药这件事上,并没有体现。

老龄化的趋势摆在那,他们现在贡献出大部分钱给医保,那么未来他们看病住院,后续是否还有足够多的年轻人继续向医保账户交钱,这都是个问题。

但关于这方面,历次的医改中都没有作为要点提及。

拿这次新冠疫情来说,管控放开后变成乙类乙管,瞬时间各大医院爆满,医疗资源不均的情况立即显现,虽然全民免疫后情况好一点,但如果免疫保护期过去,再来一个变异株呢?我们的医疗系统能否承受住,事实上,XXB已经在国内多地发现。

最近,看到网上有不少人说,如今去药店买药,如果用医保账户结算会比用现金支付贵出不少,更离谱的,甚至要贵出一倍。

最后,回到文章开头,中国的国情依旧是住院的没有看病的人多,看病的没有日常买药的人多,也许大多数人买的都是普通药,花的也都是小钱,但是聚少成多,医保改革的目的不仅是要让大家看得起病,也应该是给民众的日常医疗省钱,给看病省出时间,省出麻烦。

同样的问题还在看病流程上,现在去医院,可能一个普通的感冒都要验血、拍片然后楼上楼下的跑,虽然大家也都习惯了,但背后反映的问题是我们已经放弃了中医那套望闻问切的医疗方式,完全采用西医那种用数据用图像说话的诊疗手段,表现在看病上,就是原本搭个脉就解决的问题变得无比繁琐,吃几粒药就能好的病非要搞出一堆诊疗单。

那么问题来了,普通民众该如何选择呢?如果买药走医保账户,自己就不用花钱,但是贵,如果直接用现金支付,那就自己还要额外多花一笔钱。

有时候民众不愿意去医院看病,怕花钱是一方面,但是看病麻烦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光是提高统筹账户比例实际上只能解决一方面问题,而简化医疗流程,尤其是如何把中西医的优点结合起来提升医疗的效率和质量也非常重要。

反而是现在个人账户的划入资金几乎一大半都拿去给统筹账户了,个人账户的钱越来越少,大家日常购药更是要精打细算。能不花医保账户的钱尽量不花,结果就是在医保之外,大家为买药要额外追加一笔钱。

而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后果就是更多的人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成重病,最后需要消耗更多的医保资金来救治。

不看全局,只在账户上左手倒右手,结果只能是民众多花钱,医保基金最后也没省钱。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特意去查了资料,原来,如果药店买药刷医保,无论是个人账户还是统筹账户支付,最终都由医保基金同药店结算,但这种结算并非实时,拨付需要间隔一段时间,且在结算过程中,医保基金还要扣除费用。

再回到医保本身,如果统筹账户资金增加,是不是今后门诊和住院就可以花更少的钱了?如果按照医改方案公布后医保局的答疑,确实如此。

此外医保基金与药店结算时扣掉的费用,到底是回流入统筹账户内部还是另作它用?有没有用在公众身上?医保账户的收入支出明细账为何不向公众公布?民众缴纳医保却没有查账的权力,这本身是否合理?

看似是精细化治疗了,达到起付线标准后还有统筹账户报销,但是这钱花的值不值?如果统筹账户的扩充最终花到了无效或者多余医疗上,值不值?

再回到提高门诊统筹报销比例上,比例提高到一定限度,如果再增加,势必要扩大统筹账户的资金来源,钱不是大风刮来的,那就得从公众个人账户里扣,那么对于平时去医院就比较少的人,尤其是年轻人而言,不断从他们的账户里拿钱,是否公平?

不过这只是理论上,但是现在去医院看病面临最突出的问题并非统筹账户报销比例过低,而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看病流程过长以及过度医疗情况。

药店不同于医院有财政支持,本就是商业化运营,对其而言,能否加速回款维持稳定现金流至关重要,否则员工工资怎么发?每月房租怎么交?这都是问题。

事实上,这不仅是浪费钱的问题,医疗流程减少一个多余环节就能多省出来给一个病人看病,也就能多预防一个从小病变成大病的可能性,也就能为未来医保账户节省更多的钱。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