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913

薪酬管理原则(薪酬管理的原则有哪些)

大财经2023-03-25 19:24:401

(六)义务教育学校和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以外,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原则是什么?如何解释“十六字方针”?

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实绩和贡献。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后,取消年终一次性奖金,将一个月基本工资的额度以及规范后的津贴补贴纳入绩效工资。

(三)实施绩效工资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是清理核查津贴补贴。实施绩效工资与规范事业单位津贴补贴结合进行。二是绩效工资总量和水平的核定。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绩效工资平均水平,根据义务教育法规定,按照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的原则确定。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水平,按照与当地事业单位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的原则核定。其他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水平,综合考虑当地经济发展、财力状况、物价消费水平、所在地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水平、公务员规范后津贴补贴水平等因素,由县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确定。绩效工资实行分级分类管理。为防止事业单位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由各地确定当地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水平控制线,进行“封顶”。三是绩效工资的分配。绩效工资分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两部分。基础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岗位职责等因素,一般按月发放。在绩效工资中所占比重,义务教育教师为70%,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为60%-70%,其他事业单位为50%-70%。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发放,可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方式和办法。

(五)实施绩效工资的内容

实施绩效工资后,事业单位在厅字[2005]10号文件下发前的改革性补贴,除超过规定标准和范围发放的之外,暂时保留,不纳入绩效工资,另行规范。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外,不得自行发放任何津贴补贴或奖金,不得突破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不得违反规定的程序和办法进行分配。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基本政策

1.2006年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59号),明确了事业单位工资结构是岗位绩效工资, 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政策,提出了分三步走实施绩效工资改革,首先是进行了基本工资套改,之后再进行了岗位设置、绩效工资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等,

2.2014年7月起颁布施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2016年中办、国办《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厅字 [2016]35号)提出:“实行分类施策。根据不同创新主体、不同创新领域和不同创新环节的智力劳动特点,实行有针对性的分配政策”。

(一)绩效工资的概念

国务院明确了“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稳慎推进”的“十六字方针”。这主要是考虑到其他事业单位人数多、数量多、行业分布广,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类别单位收入水平差异明显。分类指导就是要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相衔接,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别的公益类事业单位,探索实行不同的绩效工资管理办法。分步实施就是各地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适时起步,先行试点,分阶段推进,逐步到位。因地制宜就是各地在国家确定的总体政策框架内,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探索行之有效的办法。稳慎推进就是要充分考虑实施绩效工资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统筹兼顾,时间进度上不搞“一刀切”,妥善处理实施中的问题,确保平稳顺利实施

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探索事业单位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有效途径,使工作人员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鼓励人才创新创造;坚持改革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与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相结合,严肃分配纪律,逐步建立公平公正、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进一步明确地方和部门的工资管理职责,对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工资管理办法,实行分级分类管理,促进形成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事业单位之间合理的工资分配关系;着眼社会收入分配全局,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进程相适应,统筹兼顾,妥善处理与相关群体的利益关系,稳慎推进改革。

(四)现行绩效工资政策依据

(二)实施绩效工资的目的

实施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国家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进行总量调控和政策指导,事业单位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按照规范的程序和要求,自主分配。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制度要以促进提高公益服务水平为导向,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搞活事业单位内部分配。对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根据其功能、职责和资源配置等不同情况,实行工资分类管理,绩效工资根据单位类型实行不同的管理办法。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