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748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光化学烟雾的危害)

大财经2023-03-25 11:11:102

洛杉矶是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的一个海滨城市,1846年后,土地开发热、投资石油矿藏热甚而电影业投资蜂拥而至。自1936年洛杉矶开发石油以来,特别是二战后,其军工企业和航空航天业迅速发展,并成为美国西部重要的海港。大量工厂和人口的涌入让这座城市成为汽车数量最多的地区。

紧急状态,催生治理机构。20世纪40年代初光化学烟雾事件发生后,人们开始寻找罪魁祸首。洛杉矶监管委员会任命了一个“烟雾与废气委员会”,洛杉矶市政厅专门成立一个新的部门——空气污染控制局(APCD)进行环境整治。1960年,专门针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加州机动车污染控制理事会(CMVPCB)正式成立。1967年,加州空气资源局成立(CARB)。这个机构主要负责研究空气污染造成的损失,编制污染源列表,审查所在地的污染状况,并监控污染的排放。几十年来CARB引领了美国空气污染的科研水平、标准制定、控制技术等进程。

坚持清洁空气治理全民行动。每个人都有呼吸清洁空气的权利,亦是空气治理的责任主体。在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的治理过程中,环保社会组织和公民的环保运动为维护公众环境权益、推进环境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期我国生态环境部等六部门发布《“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中提出构建全民行动体系,发挥党政机关、企业、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的作用,推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党政机关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企业进行绿色转型,积极培育环保社会组织,同时在全社会倡导文明健康、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通过过一种审慎的生活,实现自我和生态系统“自洽的平衡”。

充分认识大气治理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从1943年7月8日洛杉矶出现第一场有记录的光化学烟雾事件开始,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到如今已持续70余年,并时有反复。人口爆炸、能源危机和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凸显。这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是经济增长的副产品,其治理效果和时限必然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的治理是政府、工业界、环保组织、公民等利益相关者进行博弈的过程,其本质反映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反映了其发展理念的局限性。

追根溯源,科学研究发现真相。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灾害发生后,各界人士都茫然不知所措,有猜想是日本的化学武器攻击,有怀疑是工厂违规操作导致气体泄漏,也有人认为导致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丁二烯等。经过10年的摸索,加州理工学院的斯密特教授发现机动车与工业尾气,即汽油蒸气在阳光的持续照射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臭氧、醛类以及其他烟雾成分,才是毒烟雾的肇因。洛杉矶三面环山、一面向海的独特地理状态,使得雾霾难以吹散、长期驻守。加之加州标志性的充足光照又导致强烈紫外线,光化学反应一触即发,把毒物向空气中持续释放。同时,该地区常年逆温层的存在,高空的暖空气由于轻于密度更大的冷空气,又犹如锅盖使得污染物无法垂直扩散,从而把烟雾压缩至云层下比较低的大气中(对流层),而这部分空气被人体直接吸入后,可引起呼吸系统衰竭导致死亡。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的治理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回顾

公众推动,追求环境正义。在洛杉矶光化学治理中,环保组织、公民个人也起了重要推动作用。比如SOS(Stamp Out Smog)在20世纪60年代的抗烟雾运动中起了主导作用,还发起了广为人知的改革运动,比如“共同乘车日”活动,提倡拼车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之后“清洁空气联盟”等环保组织相继发展起来,环境维权行动不再是一个边缘运动。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也开始关注环境问题。1970年4月22日这一天,在美国爆发了有2000万人参加的公民环境保护运动,这一草根行动最终推动了《清洁空气法案》的出台。后来这一天被命名为世界地球日,它还促成了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

法治赋能空气污染治理。清洁的空气是最基本的公共物品,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其提供可靠保障。为此,需要逐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2019年我国基本完成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加强环境执法。2019年3月9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北京二十年大气污染治理历程与展望》评估报告显示,从1998年到2017年这20年间,北京的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但北京最近偶来“邂逅”的黄沙天气表明加强空气国际联合治理迫在眉睫。中国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巴黎协定》的积极践行者。同时已接受《<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加强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近期,中方欢迎美方重返多边气候治理进程,共同发布了《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同时期待国际社会以国际法为基础,重信守诺,为推动全球环境治理不懈努力。

洛杉矶光化学的治理是一个对烟雾成因追根溯源的过程,也是政府、工业巨头、环保组织等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利益博弈的过程。

当前,我国保护与发展长期矛盾和短期问题交织,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上尚未根本缓解,污染排放和生态保护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改变,生态环境事件多发频发的高风险态势没有根本改变,生态环境保护依然任重道远。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的启示

1943年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是20世纪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被列为世界八大公害之一。由于洛杉矶独特的地形和气象条件,汽车和工业排出的废气在阳光紫外线的照射下生成剧毒光化学烟雾,对人体、建筑物、动植物等造成巨大伤害。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的治理对于我国进一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具有借鉴意义。

利益博弈,法规终出台。由于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的影响,政府意识到在环境法规方面的缺失,先后出台了空气污染控制法(1955)、清洁空气法 (1963)、空气质量法(1967)等多部法律法规,洛杉矶据此进行污染控制但成果有限。随着全国环保运动的到来,1970年12月2日,美国环境保护署(EPA)成立。同时,国会通过了清洁空气法(1970)。这项立法授权制定全面的联邦和州法规,为某些常见和广泛分布的污染物制定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以限制固定(工业)源和移动源的排放,而且扩大了执行权力。环境法规的出台充满了利益的博弈。

1943年7月8日拂晓时分,灰色的烟雾袭击了“天使之城”洛杉矶,瞬间吞噬了矗立的高楼与街边的汽车,吸入的物质导致人们眼睛红肿、喉咙嘶哑,脸上烧灼般的刺痛。这是洛杉矶有史以来第一次遭到光化学烟雾的攻击,至今尚未完全结束。1955年9月洛杉矶发生最严重的光化学烟雾事件,仅两天内因呼吸系统衰竭死亡的65岁以上的老人达400多人。持续多年的光化学烟雾引发了呼吸系统疾病、交通事故、航空事件、医疗事故、农作物的大量死亡等,造成了经济上的巨大损失和人们的心理恐慌。

客观看待科技的作用。20世纪40年代初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发生10年后,加州理工学院的斯密特教授研究出烟雾的真正来源,后面的污染治理基本都是围绕这个结论展开的。在光化学烟雾发生初期原因未明的时候,作为“科技之城”的洛杉矶始终坚信:美国现代工业文明已经无所不能,科学技术是净化空气的关键。在发现原因后寄希望于汽车巨头安装废气过滤装置或发展电动汽车来减少废气排放。其实工业文明的“技术圈”并非无所不能,即使到今天也不能期待环保产业对废弃物进行彻底的净化处理,只有全方位的绿色转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

《全球风险报告2020》指出2020年全球5大风险首次全部为环境风险,而气候变化是2020年世界面临的最大风险。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敲响了大气污染治理的警钟。当前,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严峻,面临细颗粒物(PM2.5)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和臭氧(O3)污染日益凸显的双重压力,充分借鉴洛杉矶的经验教训,对于我国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0002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