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258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逆风如解意深层寓意)

大财经2023-03-25 01:58:470

历套的教材都是“是人”版本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崔道融的《梅花》诗:“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朔风”意思指北风。诗人惜花爱花,希望北风如果能够理解梅花的心意,就请不要再摧残她了。

但是,剧中的“山无棱”中“棱”是错误的,原诗句中为“山无陵”,“陵”为高峰,此句意为高山变平地。

《四库全书-孟子注疏》。图片来源/网络

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官方课本上出现过这句“故天将降大任于&39;斯&39;人也”!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曾经背的滚瓜烂熟的“斯人”版古文是从哪里来的?

曾有媒体就“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还是‘斯人也’”发布调查,结果显示,有94%参与投票的网友表示,记忆中是“斯人也”。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逆风如解意深层寓意

为什么产生如此有趣的现象呢?王耐刚解释说,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孟子》传本都是 “是人”。但古代还有一种流传经典的方式,那就是口口相传。因为“是”与“斯”二者同源,意又相近,很有可能就是民间口口相传产生了偏差。另外,古人引用经典时,也有一定的随意性,这一点我们也不能忽略。

人教社2001年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图片来源/网络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表示,把“有味”改成“至味”没有问题,但这句话是表现人到中年放下一切的恬淡之心,“我看到这个剧名,会以这样的理解去看这部剧。但如果我发现它讲的不是这个意思的话,我就会产生一种相应的反感。”

人教社1961年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图片来源/网络

【错误版本】

一则帖子引千层浪

电视剧《人间至味是清欢》剧名的原句是“人间有味是清欢”,原句出自苏轼的《浣溪沙》。

“曼德拉效应”是一个心理学效应,指大众对历史的集体记忆与史实不符。最早是指人们对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在上世纪80年代死于狱中的误解。2013年曼德拉去世的新闻发布之后,世界各地的人发现自己对曼德拉的记忆出现了混乱。

网友:又现“曼德拉效应”

10月26日,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部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教材,自1961年收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以来,历套的教材都是“是人”版本,他们也查阅了众多古籍,查阅的结果也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如果是“是人”,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记忆偏差;如果是“斯人”,为什么又在课本上找不到?要知道二三十年前可没有什么语文课外辅导教材,大家都是跟课本学。为此,有不少网友把自己的疑问和考证都发在网上,更是引起了各个年代集体记忆的热议。究竟何对何错?又为何会引起如此大的争议呢?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逆风如解意深层寓意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正确版本】

同时,华东师大中文系副教授王耐刚,专门从事《孟子》学史和《孟子》传本研究,他也非常肯定、万分自信地表示,从版本校勘的角度来说,“是人”是对的。

有网友说,可能是受部分教辅和电视节目的影响: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难道我记错了?”网友查找了人教版教材1992版本、2001版本和2016版本,全部都是“是人”。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但还有部分古诗词

到底“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还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逆风如解意深层寓意

【错误版本】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逆风如解意深层寓意

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逆风如解意深层寓意

当现实的课本和古籍上都记录着:“天降大任于‘是人’也……”而你的记忆却是“斯人”时,除了匪夷所思、大为震惊之外,有没有一种冲动,想要穿越回到自己中学去翻翻当年的语文书,究竟是“是”,还是“斯”呢?

【正确版本】

因此,无论是“是人”、还是“斯人”,从意思理解上都是对的,即为“这个人”。王耐刚认为,从传承传统文化精髓的角度上来说,两者皆可。从口语化的角度,“斯人”确实更为顺口流畅,但从背诵经典的角度,则必须为“是人”。

为何许多网友出现“斯人”的群体记忆?人教社编辑部工作人员表示并不清楚。

人间有味是清欢。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逆风如解意深层寓意

这句诗出自汉代乐府民歌《上邪》,在电视剧《还珠格格》中,主人公引用这句诗词,表明两情不渝,意思与原诗句是一样的。

评论区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来自各地的网友们都纷纷留言!

编辑部工作人员表示,“斯”和“是”两个字,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都表示“这”的意思。

这么多年来确实是都背错了

【错误版本】

【正确版本】

【正确版本】

也有网友指出,这可能就是“曼德拉效应”:

人教社1982年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图片来源/网络

既然“是人”为真相,那为何“斯人”会引起如此大的争议?为此,王耐刚对周围的亲人和学生展开了一次田野调查,结果让他吃惊的是,即便是中文系的博士生,认为是“斯人”的比例占到了五成以上。

究竟是“是”?还是“斯”?知乎用户“采臣老书生”一下子懵了!作为一个90年代读初中的人,一直以来的印象都是“斯人”,怎么可能是“是人”呢?

人教社1991年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图片来源/网络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逆风如解意深层寓意

26日,这一话题吵上了热搜第一: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逆风如解意深层寓意

这个时空的时间线难道真的被动过?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逆风如解意深层寓意

人间至味是清欢。

绝大多数的“70后”、“80后”都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所学所背的课文就是“斯人”;也有少数“90后”、“00后”表示课文就是“是人”……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逆风如解意深层寓意

有专家认为,群体性错误记忆的出现和心理暗示有关。“因为人倾向于相信别人所说的是正确的。一旦有错误信息出现,很可能误导了既有记忆的真实性。而且人们常常受到诱导提问的影响,重组了自己的记忆内容。”

虽然两种用法都没错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逆风如解意深层寓意

此外,另有网友也进行了查证,人教社历史上的这篇课文自1961年开始,包括1982年、1994年、2006年等各版本均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四库全书刻本《孟子集注》(宋·朱熹 注),明代刻本《孟子注疏解经》(汉·赵岐 注)均为“是人”。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逆风如解意深层寓意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逆风如解意深层寓意

这两句词出自金末元初著名文学家元好问的词作《摸鱼儿·雁丘词》。该词在古装剧中很常见,然而痴情主角口中念出的常常是“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同样因“曼德拉效应”衍生的讨论,还有:“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还是“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两只黄鹂鸣翠柳”,还是“两个黄鹂鸣翠柳”?

查阅教材皆是“是”

人民教育出版社工作人员: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逆风如解意深层寓意

【错误版本】

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逆风如解意深层寓意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逆风如解意深层寓意

《孟子》。图片来源/网络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