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13

求同存异方针(求同存异方针提出背景)

大财经2023-03-24 11:05:153

以“人民价值”超越“资本增殖”的价值旨归

立足唯物史观角度,“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创造具有共同价值,属于全人类的文明新形态的必要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联合体”即以所有人的自由发展为指向的共产主义社会。通过对私有财产的积极的扬弃,使人从资本的约束中解放出来,实现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复归。人类文明新形态从现实的人出发,将人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主体和动力,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视为社会发展的价值旨归。 如果说上述结论只是马克思、恩格斯从唯物史观角度得出的“必要性”结论,那么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创造性地提出人的发展状况划分出三大社会形态的著名论断就是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视为社会发展的价值旨归的“必然性”的论述。人的发展依次经历从最初的“人的依赖性”阶段,到“在物的依赖性基础上的人的独立性”阶段,最后抵达“自由个性”阶段。与之相对应的社会形态三个阶段,即前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后资本主义社会,后资本主义社会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第三种社会形态,即共产主义社会,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的社会形态,这是人类所向往的伟大奋斗目标。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正是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价值”超越“资本增殖”的价值旨归将为人类逐渐摆脱对物的依赖,为实现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以“协调全面发展”超越“单纯物质发展”的思想内涵

栏目主编:王多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笪曦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单独的一章写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范畴;党的十九大首次明确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党的二十大要求“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些都进一步突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重要意义和辩证统一关系。其中,生产发展是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生活富裕是生产发展和生态良好的目标指向和美好成果,生态良好是生产发展和生活富裕的外部环境和重要保障。这不仅为解决当今世界生态问题、实现人类文明永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而且建构了“协调发展”超越“物质发展”的思想内涵意蕴。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形成是基于对规律的认识。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没有多样性,就没有人类文明。多样性是客观现实,将长期存在,这从实质上阐释了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而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这也就决定了任何背离这种发展规律的所谓理念、观点、主张都是不符合历史演进趋势和时代发展潮流的。因此,追求文明发展中实现单一化、模板化的文明理念必然以失败告终。人类文明的内在属性决定了各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古已有之。充分尊重人类多元文明的客观差异性,以文明多样共存、和谐共生、交融共享、繁荣共进超越文明优越、文明冲突、文明隔阂、文明固化。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成功创造和提出是基于批判性认识基础上的,体现了价值追求和客观规律的统一。纵观新中国成立70多年,我国从落后时代昂首阔步走向引领时代,创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成就,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牢牢立足中国实际土壤,主动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深刻把握文明发展逻辑,始终遵循文明建构的客观规律,辩证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超越“异质冲突”的错误文明观念,打破“文明冲突论”的意识形态对立,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对话,使不同文明在竞争比较中互促共进、在交流互鉴中繁荣共生,铸就了并行不悖的文明发展格局,开辟了中华文明发展新境界,建构了“交流互鉴”超越“文明冲突”的实践向度。

人类文明新形态倡导“包容力”,主张以合作推进发展,以共赢实现目标。资本主义只能实现少部分人的富裕。托马斯·皮凯蒂在其所著的《21世纪资本论》中,用详尽的数据佐证了在资本主义物质不断丰富的三百年中,各阶级、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不但未见缩小,反而持续拉大。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就决定了它无法实现人类的共同富裕,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价值旨归就是要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与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霸权逻辑”不同,“求同存异”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应该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以及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一系列改革发展举措,都向世界郑重表明:中国不搞你胜我负的零和博弈,不走殖民主义、霸权主义、扩张主义的道路,不会把自己的社会制度、价值观强加于人。人类文明新形态秉持“平等逻辑”“和平逻辑”“包容逻辑”,既立足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又立志于面向世界,为世界谋大同,充分展现了大国情怀之下的世界担当,建构了“胸怀天下”超越“强国必霸”的自觉追求。(作者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

问题是时代的呼声,文明是历史的召唤。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习近平总书记从国际视野和文明视角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辉煌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伟大成就作出的凝练和概括。现代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由之路,也是任何国家和民族迈向发展的必经之路。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坚持独立自主,逐步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实现了中华文明的现代化转型,创造了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人类文明新形态,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形态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来源:作者:董旖旎

以“胸怀天下”超越“强国必霸”的自觉追求

以“交流互鉴”超越“文明冲突”的实践向度

0003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