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85

读书心得怎么写(小学生读书感悟)

大财经2023-03-24 06:22:040

“我们的苦难比谁都深重。”地震天灾、帝国主义的侵略与中华民族长达百年的反侵略斗争无时无刻不证明了我们这个民族遭受的苦难。从整个民族的历史上来看,我们应该表达我们对苦难的抗争,表达我们对光明和民主自由的向往。“为了爱,为了美丽,为了人性的美丽、人性的光辉,我们要和黑暗告别,我们要控诉黑暗。”

忧患是百年中国文学的母题,悲凉是它基本的情调。它不仅是灵感的来源,更是文学创作的原动力。1898年以来接连不断的内忧外患,使中国有良知的诗人、作家都以此作为创作的基点。不论是救亡还是启蒙,中国作家都义无反顾。正如序言中所说的那样,在一个商业气息弥漫四方的时代,让我们感到还有一息尚存的文化情怀。谢冕先生希望我们不要耽于眼前的安逸而忘却百年的忧患,希望文学在它浩渺的空间飞行时不要忘却脚下深厚而沉重的黄土层——那是我们永恒的家园。

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碎片式信息充斥了我们的视野,读书反而变成一件奢侈的事情。近日读谢冕先生的《1898:百年忧患》,我读出了一个文人应有的忧患、责任、担当,为字里行间忧国忧民的胸怀和抱负所感动,深受鼓舞。

作者回顾了近百年来的中国文学史,把思考的触角从探究中国文学存在的症结伸展到了对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的全方位考察。

《1898:百年忧患》中,谢冕先生以忧患的视角,解构了自鸦片战争之后一段时间的中国历史。中日甲午海战的硝烟、戊戌百日维新的血迹……通过一幕幕苦难的历史画卷,深刻剖析了十九世纪末中国多灾多难的内在缘由,发出了饱含中国知识分子良知与智慧的呐喊。

读完《1898:百年忧患》,决定不负先生重托,此生与书为伴,多读书读好书,将使命记在心头,将责任扛在肩上,记住百年间中国所遭受的苦难,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华夏儿女。(成都市温江区和盛镇纪委 李道星)

1898年的中国,旧时代的一切角角落落都腐烂到极限,仿佛是悬挂在树梢的那些熟透的果子,微风一吹就会跌落泥土。残酷的事实敲打着仁人志士的心,而一切的新生则受到惊蛰时分天边隐隐雷鸣的鼓动,都在悄悄而又勇敢地撬动着坚硬的尚未解冻的土层。“文学不再是可有可无之物,也不再是小摆设或仅仅是茶余饭后的消遣,而是一种刀剑、一种血泪、一种与民众生死攸关的非常具体的事物。”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