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051

邵氏经典武侠电影(邵氏经典,金臂童)

大财经2023-03-24 03:17:439
邵氏经典武侠电影 邵氏经典《金臂童》
邵氏经典武侠电影 邵氏经典《金臂童》

另一部《杨过与小龙女》情节十分流水账,可把古墓派的奇情幻景表现得十分真切。值得一提的是刚入邵氏的张国荣在这部《杨过与小龙女》中展现了绝美容颜,与翁静晶的小龙女可谓天作之合;只是后来哥哥在演艺圈功成名就,翁静晶嫁给刘家良,这都是后话了。

邵氏经典武侠电影 邵氏经典《金臂童》

在新武侠王国内,金庸无疑为立于山巅、俯瞰众生的国王,在他精巧的笔墨勾勒下,武侠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魅力;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和清晰完备的武林体系让后辈竞相模仿;超越正邪宿命的宏大世界观让武侠文化跳出原有范畴,上升至哲学高度。

在邵氏版《天龙八部》中,情节完全围绕大理段氏展开,段誉的灵气被李修贤的憨厚替代,原为段誉爱徒的岳老三也成了大理段氏一家人的死对头;加上过分依赖特效的打斗,也让这部金庸电影丧失了武侠原本的精华。

5

轶事:在1948年年底,金庸刚调入《新晚报》任副刊编辑,自己撰写影人小传和新片评论,邵氏电影是他评论最多的。有一天,他听说邵逸夫是个影迷,每天要看几个小时的电影,最高纪录一天看9部影片,不但看自己公司出品的影片,也看别人的影片作为借鉴,金庸便打听了他的住所,不请而至。

4

可在1981年的《书剑恩仇录》中,楚原给了观众们一个结义金兰和快意恩仇。也许鉴于《书剑恩仇录》的鲜明主线,曾经最在行的儿女情长被阳刚直男淹没,离奇的故事体系也被密集的打斗取代;狄龙主演的陈家洛反倒让人在当时看到了十年前的张彻。

加上金庸世界中摧石破金的绝世内力及华丽丰富的武打招式,让以硬桥硬马为根基的龙虎武师们无从招架;加上当年技术条件的限制,室内布局也无法跟得上华丽恢弘大场面的需要。随着金庸武侠浪潮席卷了整个70年代后,坐不住的邵逸夫让张彻鲍学礼成为了影像转化的急先锋,1977年的《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也应运而生。

3

邵氏经典武侠电影 邵氏经典《金臂童》

无奈80年代楚原后继乏力,在第三部续集《魔殿屠龙》中,原著中的故事框架被完全弃用,《倚天》系列变为魔幻传奇雷片。仙魔大战的套路让观众乏味无力,满屏幕的激光大战也让电影失去了探讨的价值。

1

邵氏经典武侠电影 邵氏经典《金臂童》

其实,在60年代的诸多老武侠片中,我们依旧可寻到金庸小说对邵氏剧本影响的蛛丝马迹;如《独臂刀》的雪夜断臂和《神剑震江湖》的苦命罗烈等。但要是对金庸整部长篇武侠小说进行90分钟影像压缩,断舍离必不可少,以至不停歇的故事跳跃完全压缩了电影该有的戏剧冲突。

邵氏经典武侠电影 邵氏经典《金臂童》
邵氏经典武侠电影 邵氏经典《金臂童》

《天龙八部》的失败反而刺激了邵氏电影人更多的金庸创作底气,在1978年一年便出现了《射雕》《倚天》《笑傲》三大IP共出电影版的盛况。其中在少林题材中折戟沉沙的张彻老师为了与楚原的奇情武侠相抗衡,果不其然让金庸成为了他下一个主阵地;仅仅一部《射雕英雄传》便被张彻分三部来上映,也让顽皮小子傅声真正的过了一把大侠的瘾。

自新中国成立后,香港便成为了新武侠文化的沃土,《龙虎斗京华》在1954年的横空出世,让有别于民国旧派的新派武侠在南国落生根发芽。金庸古梁共同撑起的新武侠幻想王国,成为全球华人共同为之陶醉的异域乌托邦。

虽然60年代有徐增宏改编《倚天屠龙记》的《神剑震江湖》在先,但真正冠以金庸名号的第一部非鲍学礼导演的《天龙八部》莫属;拙劣的特效、混乱的剪辑、尴尬的人设共同构成了这部邵氏雷片。

邵氏经典武侠电影 邵氏经典《金臂童》

在黄鹰电影改编中屡试不爽的华山导演在金庸电影中同样进行了两次试水;以凶狠怪诞见长的华山在1983年拍摄的两部金庸电影中,依然保持了他的特质。一部《鹿鼎记》以怪诞见长,汪禹的鬼马气质仿佛为韦小宝而生,谷峰的海大富更见阴险狠辣、暴戾恣睢。

邵氏经典武侠电影 邵氏经典《金臂童》
邵氏经典武侠电影 邵氏经典《金臂童》

邵氏公司在香港六七十年代堪称电影界的龙头有,在武侠片领域更是无人能及。遗憾的是,武侠文化中各自领地的王者(金庸邵逸夫)却很难在IP上有更入深的交集,我们所期待的那段文学与电影的强强联合却比许多人的臆想晚了10年。

当然,在半个世纪以来,各类影视剧中对金庸武侠世界的构造可谓也是数不胜数,从TVB到内地、从港澳台到全亚洲,侠文化的概念边界也因金庸武侠影像而被多次扩充。在诸多改编中,邵氏电影公司却显得尤为低调;曾经的金庸电影现在也被许多影迷遗忘。

邵氏经典武侠电影 邵氏经典《金臂童》
邵氏经典武侠电影 邵氏经典《金臂童》

2

当然比起上面提到的徐增宏、鲍学礼、楚原和张彻四位,何梦华、华山、鲁俊谷、孙仲牟敦芾这5位邵氏导演也对金庸小说进行过电影转化。无奈孙仲的《笑傲江湖》、鲁俊谷的《神经大侠》(鸳鸯刀)和何梦华的《情侠追风剑》(碧血剑)等电影虽套用了金庸的故事框架,但名称早被改得面目全非,并以90分钟商业电影的处理手段对故事进行了大幅度压缩,趣味性和观赏性亦无底线降低,成为改编中的平庸之作。

楚原或许天生有文学影像转换的天赋,除了古龙的奇情武侠让人侧目之外,黄鹰的怪诞武侠改编依然质量颇高,同样在金庸文学的处理上楚原大师依然不甘示弱。在1978年集邵氏群星大咖的《倚天屠龙记》中,楚原再次发挥了改编之王的优势,去粗存菁,把金庸的古典情怀融入细节中,服装布景人设处处精良到位,连推两部的“双黄”设计,让《倚天屠龙记》的故事更为饱满。

邵氏经典武侠电影 邵氏经典《金臂童》

比起以楚原导演为担当、对古龙奇情武侠的风格化构建,金庸江湖的影像转化在邵氏王朝反而显得更碎片化;即便倪匡和金庸为多年至交,可邵先生直至1979年方才对金庸开了金口。TVB和SB的并行改编,也没让金庸电影吃到太多甜头。但在28年的邵氏王朝沉浮历程中,还是出品了近20部金庸电影。

邵氏经典武侠电影 邵氏经典《金臂童》

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张彻共有7部金庸电影上映;他的三四代弟子在金庸的故事中的多次露脸,仿佛给人一种片场乱入的错觉。无奈张彻老师单刀直入的英雄气与金庸离奇复杂的故事情节相对比,却少了许多厚重的斤两。只是张彻电影的动作设计功底,方能略挽回一些改编尴尬的态势。

0009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