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比例超额收益归管理人 “被忽视”的银行理财条款
近期,随着债市不断走强,银行理财净值得以大幅改善。
据统计,有2260只银行理财产品在合同中注明将计提超额报酬,收取浮动管理费,占整个银行理财规模的4%。银行理财超额报酬计提比例并无明确的监管指引,从数据来看,计提超额报酬比例平均达到42%;甚至有多款理财产品计提比例高达100%,相当于投资者放弃了分享超额报酬部分。
银行理财产品设置超额报酬机制,实质为收取浮动管理费。在市场人士看来,一方面,收取浮动管理费有利于产品在实现预期收益的同时为投资创造更高收益;另一方面,过高计提超额报酬,某种程度上或影响投资者参与积极性。
本质为收取浮动管理费
目前,银行理财产品投资管理费的计提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基于产品净资产规模按约定费率计提固定管理费,不再收取超额业绩报酬;二是提取固定管理费后,计提部分或全部超额收益作为超额业绩报酬。
数据显示,目前约有2260只银行理财产品明确将进行超额报酬计提,占整个银行理财规模的4%。
不同于公募基金几乎不收取超额业绩报酬、私募行业收取比例不高于20%的规定,银行理财超额业绩回报普遍高于40%。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260只银行理财平均提取超额报酬比例为42%。这也就说,银行理财产品将对于产品42%超额报酬收取浮动管理费用。
一般而言,只要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未超过业绩比较基准,投资管理人不收取浮动管理费;如果产品年化收益率超过业绩比较基准,扣除投资者所有部分外,超额报酬部分将按照一定比例作为产品管理人的浮动管理费。
以交银理财“稳享中短债2001”理财产品为例,该产品明确不收取超额业绩报酬。而交银理财“得利宝私银系列价值精选1702”净值型理财产品,则针对投资收益超过按业绩比较基准计算的部分,提取40%作为超额业绩报酬。
100%超额报酬引争议
记者注意到,有多款理财产品计提高比例超额报酬。统计来看,目前超额报酬计提比例达到或者超过80%的产品,高达276只,并有多款产品计提比例高达100%。
例如,招银理财旗下“招睿量化稳健十八月封闭1号增强型固定收益类”产品,计提比例高达100%。该产品说明书表示,产品成立日至计提当日,年化的名义份额净值收益率超过4.50%时,计提超出部分的100%为浮动投资管理费。
100%超额业绩计提比例,在业内存在一定争议。
“超额业绩计提高达100%,这个比例是不是太高了?”一位银行理财人士表示,计提超额报酬用于浮动管理费,一方面有利于实现投资者预期回报,毕竟只有实现业绩上限,才可以参与超额报酬的计提;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管理人的积极主动特性,但是过高会影响投资者的积极性,比如100%计提,就意味着投资者不会分享超额报酬部分。
晋商银行投资经理孙艳萍表示,在某种程度上说,这种举措有一定合理性。从招银理财前述产品设计看,这是一款量化固收产品,必须获得较高业绩比较基准,才会有超额收益。如果能实现这一目标,即便没有超额报酬部分,估计投资者也可以接受。
除了招银理财,还有多家银行理财公司有超额报酬高比例计提的产品。例如,中邮理财和渝农商行理财均有计提超额报酬达到90%的产品。渝农商理财“兴盛1年定开202号理财产品”在产品说明书明确,该产品收取浮动管理费,折算的产品年化收益率超过业绩比较基准,超过部分10%归投资者所有,其余90%作为产品管理人的浮动管理费。
部分公司下调超额报酬计提比例
目前,不少理财公司开始降低相关产品的超额报酬计提比例,以期平衡投资者和管理人之间的利益分配。
一位银行理财管理人士表示,去年公司计提超额报酬比例高达70%,如今已大幅修正。目前其管理理财产品一般计提20%至40%的超额报酬。“在特定场景下该比例达到100%,意味着管理人可能与投资者达成了某种默契。这种模式意味着各取所需,但更加适用于私募产品。”
交银理财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更看重投资者与管理人利益的均衡。在过去一年,公司理财产品超额报酬计提比例显著调低,同时这一类型产品更多是定开和封闭式产品,本身占比也不高。
一位理财投资者表示,很少关注超额报酬计提的问题,更多还是会参考业绩比较基准。如果能获得超额报酬却不能参与分配,这种投资体验算不上好。
开始大通缩了?为什么通缩比通胀更可怕?
通胀和通缩是经济运行中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况,其中通胀普遍被认为是更令人担忧的问题。但随着一些国家开始出现大规模通缩的迹象,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通缩对经济的影响。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通缩比通胀更可怕的原因,并分析可能导致大规模通缩的根本原因。大财经2023-04-15 11:32:520001美研究显示:法律行业或成最易受人工智能影响的行业之一
(央视财经《第一时间》)目前,人工智能ChatGPT的应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由美国高校研究人员和经济机构分别进行的研究显示,法律岗位或许最容易受到影响。大财经2023-07-07 15:40:210001担心美国制裁,我们就该抛掉美债、花光美元吗?
很多人担心美国会赖中国的账,担心美国将来会对中国实施俄式制裁(包括冻结我们的海外资产),因此,为了防范起见,一些人建议我们应该赶快抛掉美债,尽快花掉美元,这样美国对我们就无计可施了。事情真是这样吗?大财经2023-06-01 14:14:3300012024年上半年,内地居民赴港澳定居审批分数线公布
国家移民管理局2024年上半年,内地居民赴港澳地区定居夫妻团聚类申请审批分数线为109.6分,申请人与香港或者澳门配偶分居时间早于2021年6月30日的,累计积分达到审批条件;子女照顾父母类申请审批分数线为60分,申请人年龄为18至59周岁,在香港或者澳门定居的父母年龄均为60周岁以上且在香港或者澳门无子女的达到审批条件;0000银河策略:经济复苏助力行情回暖,5月反弹可期
蔡芳媛丨策略分析师一、核心观点2023年4月A股交易活跃。截至4月27日,本月上证指数下跌0.47%,深证成指下跌2.04%,创业板指下跌1.45%。板块方面,传媒,建筑装饰,石油石化,家用电器本月涨幅居前。本月日均成交金额11407.39亿元,北向资金净流出61.38亿元。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