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清明节的十大传说)
来源:光明网
制作:李方舟 张悦鑫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的这首《清明》想必我们很多朋友都耳熟能详,它描写的是清明节的节日景象。清明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对于清明,我们可能知道它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国家的法定假期。可是,对于它的来历和具体习俗却了解的不太详细。
一年一清明,一岁一相思。
清明节祭祖,按照习俗,一般在清明节上午出发扫墓,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先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或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拜祭。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
讲述人:王杰,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
清明节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的节日习俗在漫长的岁月中几经改变并延续至今,我们今天的清明节日成为了一个人们用于怀念,用于祭奠,用于铭记先人和先辈的日子。
古时,人们将“清明节”称为“三月节”,《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就有这样的说法:“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这里的三月指的是夏历的三月,故因此得名“三月节”。“清明”与“洁齐”互为形容词,“洁齐”谓万物因温湿润泽而生长,“清明”指气候清净而明媚。每每到清明之际,冰雪消融,万物复苏,草木青青,莺飞草长,一派欣欣向荣景象。作为时序标记的清明,在汉代就已经有了明确记载,可是,作为一种节日,直到唐宋以后才形成。
清明节的起源
来源:光明网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的正确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
一年一清明,一岁一相思。
清明节的起源
古人将清明节成为“三月节”
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同时为节气和节日的传统民俗节日。我国古时著名的气象学著作《历书》中就有言:“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可其实,在古代,清明节只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而并非我国古代的传统节日。 而古代人在清明期间是要过“上巳节”和“寒食节”的,只是随着历史的变迁,寒食节与上巳节都逐渐地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过去式,清明节这才慢慢地与两个节日逐渐融合,成为包涵了这两个节日寓意与习俗的一大节日。
清明节处在生气旺盛的时节,也是阴气衰退的时节。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各地节日活动虽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共同基本礼俗主题。每逢清明时节,人们无论身处何方,都会回乡参加祭祖活动,缅怀祖先。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人文精神。
清明节逐渐与“上巳节”和“寒食节”融合
讲述人:王杰,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
制作:李方舟 张悦鑫
京东快递客服电话 京东白条客服电话人工
当事人:NGA老哥impklida起因:我去年6月在JD全球购第三方卖家买了一个戴森吹风机,9月底发现异常,10月致电戴森中国400客服,客服通过序列号告知我这是仿冒品。困局:因JD全球购承诺假一赔十,我与950618客服联系,沟通多次后对方给出赔偿方案:退一赔2000现金(吹风机大概2400)。但由于此方案无法落地,遂怒发冲冠,决定起诉JD。大财经2023-03-20 19:09:200001口碑最好的8个保温杯 保温杯买哪个牌子的好
杯子控的嗨皮day来啦!广大网友反映,好看又实用的保温杯太少啦,完全不够挑好嘛!小编收到消息立马为大家搜罗口碑最好的5款保温杯,帮宝宝和妈妈温暖整个冬季!岂料,最后一个出场的中脉科技的水杯亮了!看完大家觉得以上全是浮云,且等小编慢慢揭晓:排名NO.1虎牌宝宝款保温杯大财经2023-03-24 03:54:010001北京布局竞逐20个未来产业
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扫描二维码、身份验证后打开车门,入座、系好安全带、点击“开始行程”,一辆全无人出租车即按规划路线上路。“北京已实现160平方公里的智能网联道路与智慧城市专网全覆盖,率先实现自动驾驶出行商业化服务,在测试道路开放、牌照发放等多环节保持领先。”正在进行的2023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北京“智慧出行”成绩单让人眼前一亮。0000发改委:截至4月26日全国生猪出场价格为14.79元/公斤
智通财经APP获悉,据国家发改委数据,截至4月26日,全国生猪出场价格为14.79元/公斤,较4月19日上涨3.43%;主要批发市场玉米价格为2.84元/公斤,较4月19日持平;猪粮比价为5.21,较4月19日上涨3.37%。本文编选自“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智通财经编辑:李东敏。本文源自智通财经网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