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31

金刚经的作用(金刚八部功效果惊人)

大财经2023-03-23 06:42:000

这正是中国禅宗的关键所在。禅宗的特点是“不立文字”,即可以不通过阅读佛经的文字而求得佛性,所以称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慧可也没有彻底离脱佛经文字,他常以四卷《楞枷经》为法要,故达摩一派又称为“楞枷宗”。直到六祖慧能出现之前,真正“不立文字”的禅宗都未彻底完成。

禅宗前身是印度佛教的禅定,这是习静修定的一种方法。佛教传到中国后,有人研究禅定,但还不是后来的禅宗。中国对印度佛教的禅定,译为思维修、定、静虑、功德聚林,中国学者把禅定法分为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大乘禅、最上乘禅,其中只有最上乘禅才是禅宗的禅。

六祖慧能不识字,当然无从读佛经。然而正是他创造了中国特色的禅宗,由此可以看出禅宗的根本特征。慧能未悟之前是一个普通的贫苦樵夫,一日到街市卖柴,听到有人诵读《金刚经》,此人读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句时,慧能当下便有所感悟。其后他又听尼姑无尽藏读《涅般经》,当即能为她解说经义。

金刚经的作用 金刚八部功效果惊人
六祖慧能肉身像

慧能说:“此教门立无念为宗。”在求佛悟佛的过程中也要无念。即不要把求佛悟佛当作一个念头放在心里,因为这样还是有相、有住、有念,也就无法悟得佛性,所以慧能立下无念为其宗旨。

人不能无念,念头与念头相接续,念头接着念头不停留,以前的念头、此时的念头、以后的念头,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象一条不枯的河流。人只要不死,总有念头在心里产生、接续、活动、索绕。人心中如果没有念头了,就表示此人已死。念念相续不断,这是人心中的实在情况。

无尽藏手执经卷,向慧能询问经中文字的音义,慧能回答说:“字即不识,义即请问。”

金刚经的作用 金刚八部功效果惊人
迦叶像

如何是以心求禅?人心中难道可以不通过语言文字来思维吗?没有语言文字作为思维的工具,人类真能悟出什么道理吗?要真正理解《金刚经》的即非逻辑和禅宗的“不立文字”,这是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

《金刚经》传到中国以后,被中国人根据中国文化来加以阐释与传播,在这个过程中,《金刚经》就与中国禅宗发生了密切关系,正是通过禅宗的流行和普及,使《金刚经》深入人心,成为在中国最为人们熟知的一部佛经。以下通过禅宗六祖的故事等,说明《金刚经》是如何与禅宗结合起来,从而深入普及到中国文化中的。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离一切相,是无相。但能离相,性体清静。此是以无相为体。

无住、无念、无相,都是为了不受念头的束缚,无相是为了把念头所思虑的看破,无住是为了不受念头的束缚,无念就是在看破和摆脱束缚的基础上把无穷的念头看作没有任何念头一样。金刚般若智慧就是要用这样的办法来实现,这就是禅宗对《金刚经》的发展。

《金刚经》的即非逻辑,是要人不执着于语言名词,而禅宗提出了“不立文字”的说法。

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金刚经的作用 金刚八部功效果惊人
达摩

五祖看出了这首偈语的见识超群,所以要将禅宗的衣钵传授给慧能,定为六祖。其后六祖讲法,仍以《金刚经》为主,提倡顿悟,不专坐禅。他的讲法由弟子记为《坛经》,其中内容与《金刚经》密切相关。20世纪日本禅学大师铃木大拙在世界上阐扬禅宗,非常有名,他仍以《金刚经》为主。

这是说持诵《金刚经》功德无量无边,持诵《金刚经》能入甚深法界,见性成佛。

顿悟是对佛教所讲的根本教义在当下的即时开悟,禅宗六祖慧能是顿悟的代表人物。与顿悟相对的是渐悟,指先相信,再来研究佛经而得到理解,再根据理解而加以修行,再根据修行逐步证得佛义,逐步地理解、修行,逐步开悟。

《坛经》第二品《般若品》,六祖解释“摩诃般若波罗蜜”,又讲般若的功用:

“若欲入甚深法界,得般若三昧,须修般若行,持诵《金刚经》,即得见性。当知此经功德无量无边,此法门是最上乘。”

无念,就是“于念而不念”,即在心中不对事物产生分别的念头,把千差万别的事物看成没有差别,不因种种差别而产生彼轻此重、彼贵此贱的念头。人不能无相,所以不能无念。但仍要用无分别心来使自己的心灵达到无念的境界,这就是无念而不念。

不通过文字或学问而求悟禅理,这叫以心求禅。中国禅宗倡导的就是这种思路。若从佛经入手,依靠文字来分析佛理、研究禅义,就不是禅宗的求禅,其结果往往令人更加弄不清楚禅的精义。

慧能听到别人读诵《金刚经》中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顿悟后,来到五祖门下继续悟禅,并且写出了著名的偈语:

离一切事物之相,此即无相,只要能离相,心中固有的佛性就能清静。若不能离相,或离相不彻底,佛性就不能清静。佛性不清静,就不可说是明心见性。

由此可知,禅宗慧能式的禅悟思维虽然与人们习知的逻辑思维不同,但其中仍然存在一种属于人类的思维方式,从而能够悟出佛理,而使人心与佛性相契。这就是禅悟虽非逻辑、非理性、非语言而仍能进行思维的原因所在。

不立文字与《金刚经》

慧能说:“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这是说凡夫与佛、烦恼与菩提,本来没有差别,悟了之后,凡夫就是佛,不悟的话,佛也是一个凡夫。悟了就是菩提,不悟的话,菩提就成了烦恼。所谓的悟,就靠金刚般若大智慧。

《坛经》的《定慧品》中,六祖按照金刚般若大智慧,提出禅宗的三大纲领:

无念、无相、无住,说起来是三个,实际上只是一个,即佛性的本来面目,这就是真如。真指它是最真实的,而其他的一切都是不真实的。如指它是本来如此的,不是由人或别的什么东西创造出来的。佛教的任务,就是教人懂得这一点,并知道如何达到这一点。

慧能说要在“念念时中于一切法上无住。”住就是停留、执着,无住就是不停留、不执着于这些无穷无尽的念头。“一念若住,念念即住,名系缚。”只要执着于一个念头,就会执着于所有的念头,这就是念头对人的束缚,人就无法摆脱这些束缚,所以有无穷的烦恼。所以要“于一切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此是以无住为本。”如果能在一切的事物上,都能让心中的每一个念头都不为之计较、分别、停留、执著,就是无束缚,无牵挂。合起来说,就叫做无住为本。

尼姑问:“字尚不识,曷能会义?”

最上乘禅又叫如来清净禅、一行三昧、真如三昧、祖师禅,即达摩所传之禅。达摩是禅宗的东土祖师中的初祖,达摩时的禅还没有成为中国的禅,因为中国禅宗以“不立文字”为根本特色,达摩还要学习佛经,研究佛经,未能摆脱文字的束缚。达摩向禅宗二祖慧可传授衣钵时,交给他四卷《楞枷经》,说:

我观汉地,惟有此经。仁者依行,自得度世。

不立文字,按现代说法就是非逻辑的、非理性的、非语言的思维。然而所谓逻辑、理性、语言,是世人习见而通用的逻辑、理性、语言。在运用这种逻辑、理性、语言进行思维的人们看来,这是人类唯一的思维途径。事实并非如此。法国学者列维尔有一部名著《原始思维》,研究的就是人类的原始思维。列氏通过研究原始部落文化,发现原始人使用的思维方式与现代人的思维方式有根本的不同,他称为“前逻辑”的思维,与现代人类使用的逻辑思维截然不同、而在发展阶段上处于现代逻辑思维之前的人类思维。这种前逻辑思维,就是非逻辑的、非理性的思维。这表明,现代人类习见而运用的逻辑思维并不是人类唯一可用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所依据的理性、语言、文字等思维工具,也不是人类唯一的思维工具。

无相就是在相而离相。相就是《金刚经》四相的相,指事物的外在形相。人不能不在事相之中,否则就成了虚空。所以必须在相,或曰不得不在相。但在相的同时,却不能执著于相,而要离相。离相,就是不计较事相的差别,不为表面事相的差别而形成彼疆此界,而不能一视同仁。

六祖后来弘扬佛法,极力称赞般若法门。《坛经》说他为大众讲法时说:“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又说:

“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离相则要离一切相,所以慧能说:

金刚经的作用 金刚八部功效果惊人
达摩

《金刚经》译成中文后,受到禅宗的高度重视,此经成为禅宗的重要经典。中国禅宗的禅师达摩在嵩山传法时,还以《楞伽经》为主,到隋唐之际,禅宗第四祖道信开始参用《般若经》,至五祖弘忍,聚徒授法就以《金刚经》为主,常劝人持诵《金刚经》。唐代咸亨年间(638~713),六祖慧能还是一个不识字的普通人,在无意中听到别人诵念《金刚经》,在听到其中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当下感悟,是禅宗所讲的“顿悟”的代表事例。

金刚经的作用 金刚八部功效果惊人
六祖的偈子,载《坛经》内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