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90

疫情之下(哪些行业可能出现新机会)

大财经2023-05-27 09:23:071

不仅如此,我们还经常把这种线上化不足的领域,人为的归因说是体验太差了、结构性成本太高了,但这些问题很快就不再是问题。

在系统性风险的冲击下,大概率全行业都会有难熬的日子,但毕竟其中还有结构性差异。如果能提前对行业接下来的结构变化做出预判,在哪些方向上可以投入更多的资源,在哪些方向上就果断的战略放弃,也许可以把损失降低一些。

经此一役,居民的长期习惯会在方方面面发生深远的变化,例如对卫生有更多的要求。

防范疫情让我们不得不被动待在家里,但聊以慰藉的是我们有各种各样的线上娱乐、资讯、购物的方式,对这些公司而言,就像天上突然掉下来十几天,让产品和用户可以有更多接触的机会。

如果是充分竞争型的,有很多玩家,无论规模大小,只要有自己独特的竞争力就能生存。

更严峻的是,即使疫情得到了控制,人们的心理阴影并不会一下子消失,也就意味着这些线下场景更长的恢复时间。

以前在线教育面临的最大瓶颈是获客成本过高,但现在,憋在家里的小朋友和家长无奈之下只能去尝试,获客成本大幅降低。以前在线生鲜的最大问题是达不到规模经济,单位收益算不过来账,但现在整天处在超负荷爆单状态,产能、仓库完全被利用,单位经济大幅改善。

技术在不断向前,模式在不断演进,如果我们真的对新技术、新模式有信仰,哪怕站在今天,我们不知道具体的解决方案,但我们一定可以期待,在未来的某一天,这些表面的问题不仅能被攻克,还很有可能会出现更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在线教育的模式一定有更好的体验,在线办公也一定有线下不具备的优势。

因为疫情,线上生鲜、外卖等行业都处在一个满负荷运载的状态,劳动力严重不足,而线下场景目前又劳动力严重富余。我们欣喜的看到,盒马鲜生、叮咚买菜都已经向线下场景的企业发出邀请,希望借调他们富余的人手,这也算是市场在自发的调节力量。

转自逻辑思维

等待报复性反弹

广告行业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从全局来看,控制疫情导致经济放缓,整个广告行业都会受影响,但也会因为不同的客户类型,受影响程度不同。简单来看分为三类:

我们可以试着判断一下,所在的行业未来到底是一个什么格局。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紧急邀请“十万个怎么办”专家委员会商业委员、华兴资本TMT首席分析师白洋老师,来为你解答。来看看他的眼中蕴藏的机遇吧。宅经济空前活跃

疫情像一个极端的压力测试,它可能把未来3年甚至5年里,要长期面对的一些问题,集中的在当前的节点爆发出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不全是坏事。

而有些行业,是天然有寡头的趋向的,但却在行业发展初期需求释放太快,导致供不应求,看起来各路英雄都有机会,实际上一旦行业的增速趋缓,格局立马会发生变化,行业的集中度会不以中小玩家的努力为转移。

疫情对某些行业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无法简单的说就是遭遇打击了,甚至即使全行业总体受到影响,局部可能反而会因此而有一些机会。

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快递行业,中国的快递行业早就是全球第一,甚至前些年都是每年50%的增长,诞生了三通一达、顺丰等玩家,却也有数量众多的小公司,日子也相当滋润,因为行业释放的新增需求太多了。然而从2017年开始,行业的增速开始下降到30%、20%,中小玩家的日子一下子难过了,但巨头却依然取得了高于行业的增速,因为拿到了小玩家丢失的份额。

我们正处在人均GDP刚刚迈过1万美元,居民消费升级的早期阶段,很多领域本身都是一个低渗透率、有待耕耘的方向。外力的推动可以帮助这些方向冷启动,而消费升级是存在刚性的,一旦你享受到了更好的服务,往往是不愿回到过去更简陋的生活的。

熬过最艰苦时刻

“后 线 上 化”

但正因如此,许多线下的活动,本身可能是很大的产业,但缺乏这种外部推力,线上化的过程就一直非常缓慢。比如线上办公、线上教育、甚至连线上生鲜也比外卖的发展差了一大截,因为相比外卖的省事儿,线上买菜之后还得做饭,仍然是太麻烦了。

最后,不论身在哪个行业、哪个企业,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安心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让这场疫情早日过去,顺利迎来春天。

在这次疫情里,我看到西贝、华住都出来讲了自己所面临的真实困境,如果连这些优秀的公司都如此,那广大中小企业的压力可想而知。

长期习惯的改变

第一,业务受到疫情影响,进行战略性收缩,减少广告投放。如旅游行业和一些线下场景,这时候不管再怎么做广告都不会招徕客户,反而不如趁机削减开支。

除了供不应求的口罩之外,湿纸巾、洗手液、消毒液等需求都大增,甚至,家庭的消毒柜、除螨机、净水器、医药箱的需求,对食品健康的要求,对提高自身免疫力的需求,健康险和人身险的需求等,都会被激发。

结 构 性 调 整

纵观人类发展的趋势,我们会越来越多的参与到虚拟世界里,而肉身越来越少的参与到物理世界的互动中。就像电影《头号玩家》,人们只要戴上VR设备就可以进入到一个虚拟游戏宇宙,这个与现实形成强烈反差的虚拟世界,恰恰是人们救赎的希望。

对于广大依赖线下场景的公司,只能做最坏的打算,去“熬”过这最艰难的时刻了。只要在这个阶段不倒下,居民压抑已久的消费需求会在下一个阶段集中爆发,甚至是国家也会出台一些激励的政策,到时候就是看谁还有能力承接住这一果实了。

过去成长的大部分互联网公司,基本都是围绕着这个大主题在做服务。腾讯、字节跳动、百度、快手等提供了线上的各种媒介和娱乐形式,阿里、京东、拼多多提供了足不出户的购物服务,美团提供了足不出户的生活服务等等。

过去10年正是我国商业地产发展的黄金期,许多线下知名的零售、餐饮企业,都是依托于商场发展的巨大红利,所以受到影响也首当其冲。平日里稀松平常餐饮、购物和旅游等活动,一下子变成了记忆里的样子,相关的行业和公司也遭遇到巨大的挑战。

作为中小玩家,如果是在前者的市场里,就可以奔着打造独特壁垒的目标,去完善充实自己的能力,找自己的“生态位”;但如果是在后者的市场结构中,也许疫情的极端测试正是一个提醒,在一个向下的电梯上往上跑是件很悲催的事情。

第二,业务相对比较稳定,广告主情绪稳定、投放稳定,预计消费者也会相对稳定。比如电商、金融等行业。

第三,在非常时期需求增加,或者可以借助非常时期对用户进行教育的行业。比如疫情激发起人们对医疗类产品的需求,比如减少外出带来用户在线停留时间延长,在线娱乐的产品就会趁机加大曝光力度,再比如经历了磨难,人们网上问诊、购买保险的动机会增强,相关公司也可能为抓住这个天然教育消费者的机会来增加投放。

放在一个自然的环境中,这些新技术、新解决方案可能需要很久的孕育,又经历很长的试错才能够慢慢摸索出来。但在疫情下,相当于给了这些“后线上化”行业一个巨大推动力。

除了餐饮公司还能发力一些外卖渠道,其他线下场景,我认为暂时是没有更好的“开源”办法了,不过在“节流”方面,我们依然看到了一些积极的可能性。

所以,能找到寡头行业里有竞争力的公司,也应该格外珍惜。

反过来,中国经济高速成长的这些年,我们可能对市场里类似寡头垄断的力量没有切身的体会,观察很多美国的公司,很多行业里有限的三两个玩家,长期能取得稳定的增长,而时间一长,复利的作用非常可怕。

额 外 的 思 考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人们措手不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太大,各个行业的人都很心焦。所有人恐怕都想知道一个问题:等这场疫情过去,经济走势会怎么样?哪些行业会出现新机会?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应该怎么办?

过去20年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史就是逐渐线上化的过程。前期互联网的流量多是依靠人性的弱点,让人沉迷的游戏、短视频、直播,让人八卦的微博,让人更懒的外卖……因为现实里我们太压抑,需要虚拟的互联网环境帮我们释放,所以这种“顺人性“的活动,有一个天然的推动力。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