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40

刷屏是什么意思(刷屏的意思)

大财经2023-03-22 22:31:260

刷屏是什么意思 刷屏的意思
2018春节「汪年全家福」,有创意的脑洞活动,包含了用户参与DIY的作品生成,可以体现参与者对于家庭观念的想法和故事,容易引发好友点赞、评论;「新世相逃离北上广」属于线上+线下的传播创造活动,需要参与者在4小时之内做出“逃离”(旅行)决定,当然,很多人虽然没有真的行动,但转发也彰显一种态度,博得朋友圈的共鸣和互动。

下图为创造类活动:

塑造形象的出发点是为自己打造理想人设,或者是别人眼里积极的印象,或者是标榜自己的个性、喜好,吸引同类关注。这类活动策划通常以测试类(XX测试、XX签)、知识类(XX行业报告、干货)、公益类活动落地。

尽可能在一个集中的时间段发布和引导活动转发,以确保每个用户朋友圈的“传播密度”,如果有竞争的玩法数据,则要通过公开实时数据、排行榜等形式,制造“大家都在参与”以及竞争的紧迫感。

和分享测试类结果展示自己不同,这一类活动的个性化程度更强,因为它通常需要用户自己操作生成一些个性化的东西,有自己的劳动成果在里面,让这个文章或图片代替自己传达一种观点,或者一种心声。

做好新用户的承接,告知用户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产品,提供新手引导和专属福利。

3.2 复盘

复盘是对活动过程的全盘回顾,是活动效果的验收,也是对团队成员工作成果的反馈。包括活动目标的实现情况、其它可见的效果、活动中的经验、不足、原因和后续优化方案。

多想一步,可以在复盘的基础上思考能否实现活动内容的二次传播,发挥活动的长尾效应,参见支付宝这次的锦鲤营销,锦鲤浮现后,也依然靠着一波礼物清单和对锦鲤本人的造梗在社交平台上制造着话题和声量。

这时候可以多思考,如何能在一套活动模板的基础上花式复用(如网易系的N个测试)?

它们的火一方面是大众对测试这种玩法认知度高,本能对结果的好奇会刺激参与;另一方面测试结果的定制化、个性化,让参与者形成深深的认同感,代替自己向朋友表达“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分享也就在情理之中。

一般为在H5最后环节设计分享按钮,用户点击后弹出蒙板,告知用户点右上角可以分享。

下图为游戏类活动:

要么是不符合底层模型的第一条,用户参与成本太高,没有测完用户就流失了;要么测试主题缺乏创意,测试结果(体现在文案上)没有起到帮助参与者“塑造形象”的作用,文案不知所云、不接地气,甚至可能是减分的形容词(合群指数高于16%,感受一下),凭什么让用户转发呢?

刷屏是什么意思 刷屏的意思
游戏天然的趣味性,可以增加用户的代入感,通过成绩、分数、好友PK、排行榜等游戏元素,激发用户的分享欲,最好带上转发人的头像,更具有真实感和个性化。

1.1 降低参与成本

时间成本:从头到尾参与活动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用户失去耐心;多个操盘手表示过,H5屏数越多,用户的流失率越高,因为每个层级都会有流失;最好控制在3个页面之内,最多不要超过10屏。

刷屏是什么意思 刷屏的意思
测试类活动在朋友圈已经司空见惯,网易哒哒「我的哲学气质」、网易云音乐联合第五人格的「人格测试」,网易云音乐「使用说明书」、世界读书日刷屏的亚马逊Prime「每个人都是一本奇书」……

刷屏是什么意思 刷屏的意思
每个新媒体小编心中都有一个10W+的阅读梦,每一个活动运营心中都有一个刷屏梦。正所谓,十年打杂无人问,一举刷屏天下知。

比如新世相的「丢书大作战」更是找到超过100位“共同行动人”,包括知名企业家,文化人,也包括知名演员和导演。总之,抓住这些超级节点、关键人物,渠道的问题就基本解决了。

1.2.2 塑造形象

刷屏是什么意思 刷屏的意思
爱心是人性暖的一面,展现爱心也是一种形象加分的需要,公益类活动变有了存在空间,尤其有大公司背书,效果一般不错。腾讯公益「小朋友画廊」,立意是让用户通过“1元购画”帮助特殊人群,上线当天刷屏朋友圈。

当然现在的裂变活动,多了公众号海报、小程序等多种形式,小程序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引导用户分享,海报更是直接把分享作为参与活动的前置条件。

刷屏是什么意思 刷屏的意思
理解成本:内容上直白易懂,如果文案中有行业专有名词(如“荣格心理学测试”),需要给出解释,避免晦涩;如果是测试题,应该控制题目的难度。如果活动玩法创新,可能会带来理解困难,就把活动套进场景里,比如「网易戏精Julia」就是以实习生的人设,把用户带入职场日常,引起情绪共鸣才成功流行起来。

用户收益=现金及实际收益 + 塑造形象 +炫耀成就+寻找谈资+帮助别人

好的创意并非不可复制。本篇文章总结了爆款活动的底层模型以及其中规律,并进一步介绍了如何进行活动运营。

同时,因为底层规律可以有多种演绎-归纳方式,本文提供的只是众多思路之一,欢迎更多维度的思考和探讨。

下图为知识类活动:

用户支出成本=时间成本+理解成本+思考成本+信任成本

比如,是否能自行开发系统,并配有多个域名切换来防封杀?如果活动中有订单环节,如何保证用户端的体验和服务不受影响,以免引起负面反馈和投诉?

微信游戏出品的「王者荣耀群排行」小程序则直接拉出直观的实力排名,引发玩家纷纷转发到微信群,炫耀自己或者窥探他人的成绩,给游戏成功引了一波流量。

圈层固化的背景下,活动冷启动必须要找准目标用户中的超级节点。既包括他们当中的知名KOL,也包括类似《引爆点》一书中的“联系员”,即能覆盖大量“圈内人”的关键人物。这部分用户可以花钱投放,也可以采用免费资源置换,如果他们是你们产品的种子或者核心用户,那最好不过了。

当然,这种盘点需有海量用户和数据作为基础,否则缺乏可信力,容易陷入自嗨,也容易陷入数据安全的争议和吐槽。

刷屏的底层逻辑是社交裂变——用户促分享,这也是目前成本最低的增长方式(的一种)。即通过活动实现老客自己的微信(月活10亿))为主的社交渠道,通过好友关系链的触达,实现在微信生态中的传播、获客、留存、转化。

一次次的刷屏活动,让网易“爆款制造机”的形象深入人心,但是对于没有网易专人团队的成本投入和战略级别的支持,每一个活动都对ROI严格考究的大部分公司来说,想复制网易的成功可能难度要高的多。

刷屏是什么意思 刷屏的意思
「支付宝年度账单」,支付宝在年底会成给用户生成一个年度账单,包含这一年的总消费和分布情况等,还会有排名,关键词,成为攀比或自嘲的一种内容类型。

2.2.2 防封杀,做预案

减少不必要的花哨动效、交互,在内容创意而非形式上出招?是否能直接复用第三方营销工具,在低成本的前提下做出一个能够吸引用户的活动呢?

刷屏是什么意思 刷屏的意思
说到底,测试类活动难就难在内容上,从题目到测试结果要体现信服力,特别考验专业知识和文案功底。前者可以和外部的专业人士、研究专家合作,或者从现实理论中找灵感,得到理论背书,后者则更仰赖策划者的个人能力。

纯利益的活动带给用户的价值太低,纯物质的激励已经不再绑定用户了,需要适当附加价值观

增长黑客深谙AARRR模型,即要关注获客、激活、留存、变现、病毒传播整个流程,各环节转化率如何?如何提升新用户留存?

很多运营人觉得刷屏这件事,运气成分很大,一般很难复制。多次做出过刷屏级内容的运营深度精选认为,好的创意可以复制。

因此,如果企业创造的内容、活动可以满足用户这5种社交心理,他们就会乐意进行传播。

比如运营深度精选团队推的网易戏精刷屏课,冷启动选择此前卖课沉淀的运营人微信群,他们的朋友圈、微信群辐射对象也都是精准的运营同行。

对用户的成本和收益分解可以得出:

成本主要是参与活动的成本,包括时间成本、理解成本、思考成本、信任成本等。这可以理解为简单原则,人的心智天然抵触复杂的信息,倾向简单。

2.1 创意

吸引人的活动需要不断的创意。创意,不只是主题的创意,也包括玩法的创意,比如知识付费课引入分销收入的即时反馈。但是创意不能自嗨,上线前可以小范围测试,再全量投放。

很多老裂变人都在说,“每次做增长最怕的不是活动裂变不了,而是微信的政策风险(像封号,清粉,封域名等)。”

2.3 渠道

2.3.1 找到冷启动人群,精准触达

1.2.3 炫耀成就

测试范围:员工、核心用户群,定向推送。

下图为分成类活动:

我们看网易「哲学气质」测试,10个测试题,27个选项,匹配出几十个不同的形容词和主义,假设共计有30个词,则组合结果多达C(30,3)=4060种,而且都是正面的花式夸赞,足可见其内容投入了。但是这次测试有一点不足,部分选项有明显的指向性,故而你会看到即使是几千种排列组合,朋友圈好友分享的测试结果的重复概率也还是蛮高的。

社交货币概念出自《疯传:让你的产品、思想、行为像病毒一样入侵》,通俗的说就是在社交关系链中来自他人的关注、认同。我们乐此不疲地消耗知识储备,发布内容(原创或转发),同时也为自己获取了社交货币,而发布一些微商、代购等无营养的内容就是在消耗自己的社交货币。乔纳·伯杰把人的社交行为归为五种:寻找谈资、表达想法、帮助别人、展示形象、社会比较。

那么利益类活动该怎么玩?

2.2 技术

2.2.1 减少制作成本

(注:社会比较的实质是炫耀心理,因此我将其归为炫耀成就;表达想法和寻找谈资含义相近,我将其归为一类)

刷屏是什么意思 刷屏的意思
此前刷屏的「网易戏精课」,就是因为有分成,让“反人性”的知识付费也成为了热门的刷屏方式,但多级分销的已经开始被微信监控,很难再激起水花,值得探索更多新玩法。

下图为公益类活动:

2.3.2 控制传播的节奏,密集引爆

但这些红包、优惠券都建立在刚性或高频需求之上,其它产品很难复用,而且即使是滴滴红包,也烧钱不菲,引爆一时如今也效果式微。

二、刷屏三要素

除了上面的公式,这里还有三个非核心要素,帮助增加刷屏成功率。

近年来H5营销出现更多创新的技术表现形式,加入了不少炫酷的交互玩法,但是不可忽视的是,一个H5的背后,往往需要大量技术和设计工作,成本都比较高。

本文的写作目的正是尝试总结一种更为具体的爆款活动底层模型/规律,行文中会穿插一些典型病毒传播活动案例观察以佐证观点。

收益除了真实货币的收益,也包括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货币。

针对这一点策划时就要考虑,被微信封禁之后的应对预案。

信任成本:一个可信的活动,活动规则上尽可能透明,如果是公益类活动,要提供第三方公益机构的介绍或者证书,交代募集款项的去向,提供可追溯的途径;知名品牌(合作方如果是的话)的背书,可以提高用户的信任度。

1.2 提高预期收益

1.2.1 现金及实际利益

病毒式扩散指数=用户收益/用户支出成本

利益角度的活动设计不应该是单方面的获利,而是互惠。大获成功的滴滴红包、外卖红包、luckin免费赠杯等都是这个原理,分享者和看到分享的朋友都能获得优惠,不会给分享者“招黑”。

微信朋友圈单日的分享阈值约100万次(数据来自万能的大叔),超过之后就会变成仅自己可见。

3.1 数据观测、过程优化

尽管行业内喜欢用“是否刷屏”,或者是否超过微信分享阈值来评价一个活动的成功。但是这里想说,刷屏不是目的,引爆不是终点,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监控数据,进一步运营转化,不能爆了就爆了,运营人为转化负责。

目前网络上针对促分享活动策划的方法论倒是很多。常见的结论是,引爆点来自于对人性各种欲望(人性“七宗罪”)的调动,但这样说还太笼统,且只有一个引爆点是不足够的。

作者:高了了,3年+运营喵,业余码字党,长期关注内容产品,欢迎讨论切磋,diss也欢迎

也是通过分享内容来引发社交话题,和其他人保持一种联系。

本文由 @高了了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以上底层模型也好,方法套路也好,这些要素决定一个活动能否形成大规模传播,但对于策划者来说,如果想达成终极目标即转化,还需要和产品定位、用户画像紧密匹配,也即,从产品潜在用户的特征和需求出发,思考如何借助活动吸引新用户转化为老用户,否则刷屏一时激动,难逃“转化”的坑,那恐怕也是徒劳。

1.2.5 帮助别人

下图为盘点类活动:

活动也让得到的品牌价值得到肯定和提升,不只是停留在刷屏的表面,刷屏后的用户增长和产品转化数据都不错。

1.2.4 寻找谈资(引发话题)

对照到以社交裂变为目的的活动里:

2.2.3 引导分享

通常建立在用户比较、竞争之上,通过炫耀找寻自身优越感。这类社交需求通常以游戏类、盘点类活动落地。

因此,对于H5活动的策划者,要做的就是尽可能降低用户的参与成本,提高用户的预期收益,且收益越多,转发欲望越强,成功刷屏概率越高

连咖啡「口袋里的咖啡馆」,好友在自己店里下单可以获得收入,这种颇有创意的形式,给电商类产品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不再受微商、代购、拼团的思路限制。

三、运营

运营其实是贯穿活动全流程的,在活动上线后更是发挥关键作用。

得到花10万买下马伯庸的新作《显微镜下的大明》,免费给到自己的“亲用户”,请用户帮忙分享一个名为「仗义证」的宣传海报给自己微信好友,完全符合用户对“爱学习”、“罗辑思维粉丝”这一正向人设的心理预想。

当然,测试类H5很多,为什么单单是这些活动刷屏?比如之前喜马拉雅也做过「好奇心测试」、网易严选联合贝壳做的「合群指数」测试,却只是小范围传播。

当然,为了提高分享率,必要的利益或人性诱导还是要有的,不能佛系地仰赖用户的自觉,这就涉及运营如何去设计分享文案和活动环节了。

究其原因,首先它的参与成本很低,人人都能做公益,其次它用售卖作品的形式,包含对作品的欣赏和肯定,而不是怜悯和施舍,给公益赋予了新的色彩;最重要的一点,它做到了对被帮助对象隐私(照片、姓名)的保护,这是很多公益类活动所疏忽的。

思考成本:玩法上简单上手,要知道用户都是懒的,不要过度追求创意和特效让活动变得很复杂,设计一堆上下左右滑动或者按钮点击;如果路径较深,需要在产品设计上给出引导,或者干脆采取滑动的形式;比如网易哒哒借势热门影视剧出品的H5测试「解锁你的欢乐颂人设」,就采取一个页面一滑到底的设计,不需要任何学习成本,成为浏览量高达3100万的超级爆款。

下图为测试类活动:

参与成本:互动型和游戏型活动,要用巧妙的玩法设计让用户有更强的参与感,但参与门槛不可太高;有的活动希望用户UGC昵称、评论或者照片,可以生成个性化的东西,但照片不一定有现成的,应该提供一些模板。

刷屏是什么意思 刷屏的意思
新世相「丢书大作战」,将两万本书投放到北上广的地铁上,唤起城市年轻人对读书这种古老学习方式的热望,通过分享活动内容标榜“文艺青年”人设,寻找认同、理解和归属感。

这个转化可能是引导下载App、关注微信公众号,或者是订单转化(比如亚马逊的《每个人都是一本奇书》在生成海报的环节,提供了购买Prime会员的入口),注意通过埋点监测不同渠道的数据。

一、底层模型

社交红利领域研究者徐志斌老师曾提出了“病毒式扩散指数”这一概念,并为此提供了一个公式:用户收益和用户支出成本比,也叫“用户的成本收益账”或“用户的投入产出比”,收益越大,成本越低,企业的产品或者活动就越容易获得病毒式的扩散,爆发式的增长,从而充分地从社交红利中获利。

题图来自 Unsplash ,基于 CC0 协议

如果实在没有数据的基础,还可以有营销性质的年度盘点,比如「网易娱乐圈画报」「百度沸点榜单」。

16-17年春节期间的「支付宝集五福」,就利用“敬业福”的稀缺性,抓住了炫耀这个人性动因,引发全民晒卡和好友间的分享转赠。

但游戏类活动有个弊端,用户进入游戏场景后,更关注趣味性和游戏体验,很容易忽略品牌和产品。如何把想要推广的标的和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是一个挑战点。

深以为然,虽然每个爆款表面看上去各有不同,却依然有相似的底层规律可循,这也足以解释为什么成功的活动领跑者背后必然有跟随者。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