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中国GDP明明是上涨4.9%,美国媒体为何报道的是5.2%呢?
下为美国福克斯新闻网对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的报道文章截图,可清晰地看到:美媒提到的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率为5.2%。与我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4.9%,不一致哦,您知道原因是什么吗?

难道是美国媒体不专业,美国媒体在造谣生事吗?南生可以明确告诉您,美国媒体说的很精准。美国媒体虽然偏爱制造新闻,但在这件事上面,他们的确只是在传播新闻,而不是编造新闻。
在报道中国经济新闻时,一些美国媒体要比我国大多数媒体在报道美国经济信息时更加专业、严谨和务实。他们对数据进行了精准的转换,他们对数据进行了“符合当地居民阅读习惯”的转换。
南生给大家举个例子,美国媒体在提到火车速度时他们会写成“时速100”。虽然美国媒体省略了数量单位,但所有阅读这条信息的美国居民都知道是“时速100英里”。
同样的,中国各大媒体在报道我们的高铁时速时也可简写成“时速350”。虽然也是省略了数量单位,但所有阅读这条信息的中国老百姓都知道这指的是“时速350公里”。

在这个例子中,美国媒体若援引中国媒体的新闻,必然会将之转换成“时速217.5英里”——也就是他们会对数据进行了“符合当地居民阅读习惯”的转换,而不是刻板地直接复制“时速350”。
因为在没有明确提到数量单位时,各国居民都会将之默认成“本国人习惯的度量衡”。美媒若不转换,直接引用“时速350,就会被阅读这条信息的美国人理解成时速350英里,而不是公里”。
但我们中国的一些媒体却不能做到这一点,他们经常犯一些低级错误,甚至变成了谣言。以中美两国2023年第三季度的GDP增长率为例:
美国人习惯的是“环比折年率”,就是将单个季度的经济环比增长率进行年化。今年第三季度,我国经济同比增长4.9%,环比上涨1.3%——将这个1.3%的环比增速年化后,得到的就是5.2%。

这个5.2%,我们称之为环比折年率,这是美国人偏爱的度量单位。美国媒体在报道中国三季度GDP增长率的时候,他们只需要简写成:中国经济增长5.2%,美国人就知道是“环比折年率”。
若他们同时想提到中国三季度经济增长4.9%的时候,就一定会加上“同比”两字,从而和5.2%的环比年化增长率进行区别。因为不加“同比”两字的话,美国人会将之误解成环比折年率。
但我们中国媒体在报道美国三季度经济增长率的时候,仅有包括南生在内的少数媒体明确写明:美国经济环比上涨1.3%,环比年化上涨5.2%,若采用我们中国人习惯的同比,那增速将是2.8%。
而其他很多数媒体在提到美国三季度经济增长率的时候却都只是简单地写成“增长5.2%”。对大多数中国吃瓜群众来说,不就理解成是“美国GDP同比增长5.2%”吗?
这样生搬硬套,不学会按各国居民的阅读习惯来转换数据,不就等于是在造谣生事吗?好吧,说他们造谣有些严重,可说他们不专业、不严谨和不务实,南生又觉得不解气。

最后是小结:中国三季度经济同比增长4.9%,美国同比增长2.8%;中美两国三季度经济环比增长率都是1.3%,将之年化后得到的环比折年率都是5.2%。本文由南生整理并撰写,无授权请勿转载、抄袭!
恒指夜期收盘(5.6)︱恒生指数夜期(6月)收报20134点 高水85点
智通财经APP获悉,截至5月6日,恒生指数夜期(5月)收报20134点,升150点或0.751%,高水85点。未平仓合约总数为111155张,减少12560张;未平仓合约净数报40094张,增加2168张。本文源自智通财经网0001给大地“做B超”,用声波找油气丨人民日报
2011年至2021年,我国用10年时间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其间累计发现17个亿吨级大油田和21个千亿立方米级大气田,新形成32处非油气矿产资源基地,主要矿产保有资源量普遍增长。石油能源建设对我们国家意义重大,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要发展实体经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端牢能源的饭碗,必须发挥科技创新第一动力作用,通过技术进步解决能源资源约束、生态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重大问题和挑战。00042023银行存款利率高吗,存10万最多能拿到多少利息?
#财经新势力新春季#我们去银行存钱自然是希望存款利率越高越好,不过近几年银行存款利率表现也比较一般,一年比一年低,那么2023年各家银行的存款利率如何了?其实银行给出来的存款利率都是在央行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下浮动的,目前央行基准利率:1年利率为1.5%,2年利率为2.1%,3年利率为2.75%。0003全线“崩塌”!近2000家建筑企业破产!塑料“跌跌不休”
故事开篇:嗨,大家好,我是一名普通的建筑工人,有着一个不平凡的故事,关于我们行业的起伏和挑战。故事发生在一个风云突变的时期,整个建筑行业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破产重整的危机。让我为你揭开这段风波的面纱。事件发生:那是2023年,一场全国建筑类企业的破产重整潮席卷而来。统计数据显示,自那时起,近2000家建筑企业不幸卷入其中,而我所在的江苏地区更是有250多家企业遭受波及。大财经2023-12-18 14:27:450000京东又抓“内鬼”!子公司上演审计风暴,已向公安机关报案
作为中纪委机关报点名表扬的民企反腐标兵,京东又在上演一出“抓特务、挖内鬼”的大戏。8日,京东集团、京东子公司达达集团同时对外公告,达达集团在内部审计中发现,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收入数据、支出数据存疑,涉及金额10亿元。达达集团的公告披露,经初步评估、独立审查,公司当期的在线广告和营销服务收入、运营和支持成本,可能各被夸大约5亿元,正委托第三方重新审计。大财经2024-01-12 12:17:1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