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元的商品到底割了多少,韭菜)
如果这样想,其实,你就已经被名为“诱饵效应”的认知偏见所俘获了。商家们往往会推出一些不太吸引人的额外选择,从而让你在对比之下去购买它们设定的价格更高的主打产品,以此令你支付超出预想的费用。
B 尾价策略
商家们在做促销活动时,为了给消费者营造出“这已经是最低价格了,毕竟连分毛都要计较”的联想,刻意把一些促销商品的价格定为以9结尾。
另外,确实还有图个吉利的意思在里面。某些数字常被赋予一些独特的含义,如我国商品常以6、8、9结尾,却鲜以“4”结尾。以这些带有特殊含义的数字结尾,迎合了消费者图吉利的心理,更能促进商品销售。
0.9元的商品就一定划算吗? 商家营造出“这已经是最低价格”的联想
罗格斯大学的市场营销学教授罗伯特认为,这是一种“99含义悖论”。
有实验证明,对于以9为结尾的价格与以0为结尾的价格(例如9.9和10),同样上涨10%,人们对于9.9涨价的感受更低,感觉不到涨了多少。同理,在降价的时候,降到以9为结尾的价格,也会带给人降价更多的感觉。实际上,这是商业社会中常用的非整数定价法。
但效果却是惊人的,前一组中,选择A笔的只占到了56%,而后一组中,这个数据则升到了82%。
划不划算不好说,但这则营销效果确实不错。把商品的价格改成以9结尾后,梅西百货的销量大幅增长,而其他商家也有样学样,开启了0.9元的定价潮流,一直影响至今。
A 非整数定价法
商家还有哪些奇葩套路? “来都来了”的消费心理正中商家下怀
相信很多读者在看到如上两组数字时,心里的第一反应,可能也会觉得,前一组差了不到1元,而后一组,差价就变成了将近2元。但实际上,它们的差价并没什么太大变化。
0.9元的魅力有多大? 商品价格改成以9结尾后销量大幅增长
有读者可能会觉得,一分钱就不是钱了吗?买0.99的,肯定比整数更划算才对。其实,这就又陷入了商家的圈套。
比如小到奶茶店,大到高科技厂商都会沿用的“多选项”套路。
于是,上任没多久,罗恩就陆续在旗下几百家商场实行了一系列商业措施。其中一项改动,就是把商品价格中0.99的尾数抹去,改成整数。比如,原价29.99美元的衣服,反向抹零成30美元。
起初,这些促销商品和同款商品相比,价格确实低廉,但当消费者看多了促销活动,将“9”和促销的概念挂钩之后,商家就开始了它们的谋划:不断涨价。
实际上,这种“来都来了”的消费心理,恰恰让你正中商家下怀,在以为淘到实惠好物的同时,忘记自己最开始需要的其实只是一部基础版的手机,那些额外功能,可能是你并不需要的,而那些超出预算的,实际上都是不必要消费,也可以说是浪费。
两种方法识破商家定价策略 到底是真便宜还是感觉便宜?
这就是第一视觉效应给人们的消费习惯带来的影响。前一组定价,都是以2开头,似乎区别不大,而后一组定价,小数点前的数字可差得多了。
大多数国家的文字都是从左至右书写、阅读,也就意味着,我们看到商品价格时会先看到小数点前面的数字。1.99元和2元虽然只差了1分钱,但在我们的印象里,它们很可能已经被归为两个不同的价格档次了。
在第一视觉效应的连带影响下,消费者们不会来得及想,0.99元和1元只差1分钱,1.99元的商品和2.99元的商品加起来不是3块多,而是接近5块,只会趁着便宜,疯狂加购,殊不知,在不经意间已经被割了两轮韭菜。
如今的电商购物节总是一个接一个,噱头也层出不穷,那些看似能捡到便宜的活动,实际上可能无形中让你吃了大亏。
人们为啥热衷于0.9元的商品? 第一视觉效应影响人们的消费习惯
2011年,苹果资深副总裁罗恩跳槽到美国最大的连锁百货公司杰西潘尼,他认为,不能靠各类宣传话术来迷惑消费者,而是应该尊重他们的知情权,展示出商品最真实的价格。
非整数定价法的优点:一是给人一种精确计算,已是最低限度价格的心理感觉;二是给人一种便宜感。
乍一看,不过是多收了1美分,可预期效果却大打折扣,他的这一系列措施反而让销售总额下降了30%。
2021年,《消费者研究协会杂志》刊载了一项报告,研究人员对比了美国大型连锁超市的9800万条数据,发现,明明是差异不大的同类商品,以9作为定价结尾的商品,价格竟然比那些不以9结尾的商品高出18%。
在消费学中,这被称为“左侧数字效应”。
曾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尼尔·卡内曼认为,第一个接收到的信号会影响人们大脑的认知判断能力,第一个数字越小,对最终结果的预估就越小,相反则越大。
其次是精确。带有尾数的定价可以使消费者认为商品定价是非常认真、精确的,连几角几分都算得清清楚楚,进而产生一种信任感。
比如某品牌手机,基础版是5999元,中级配置则多了64g内存,还比基础版的大一些,很适合玩游戏刷视频,可价格不过才多了1000元,而高级配置就更厉害了,不但提高了摄像功能,还提高屏幕刷新率,价格同样是比前者提高了1000元。
首先是感觉便宜。标价99.99元的商品和100.05元的商品,虽相差不足0.1元,但前者给购买者的感觉是还不到100元,后者却使人认为100多元,因此前者给消费者一种价格更便宜的感觉,使之易于接受。
来源:科普中国、北青网等
在一份报告中,研究人员将测试对象分成了不同组别,前一组中,两款笔的定价分别是2.00元和2.99元,后一组中,这两款的定价则变为了1.99元和3.00元,其实也只不过是把两款笔的差价拉高了2分钱而已。
这小小的0.9,到底有什么魔咒?
比如,同样的商品,一款保持原价18元,另一款从16.9元涨价到19.9元,后者比前者贵了不少,可出于惯性,消费者会默认,18元的也许性能不高,而19.9元则是同款性能中的最低价,毕竟它是以9结尾。
例如:9.9元会让买家感觉是在9的区间内,但是10从感官和心理来讲会让买家感到贵。在消费者看来9.9属于几块钱的行列,和10所属的十几块钱有着质的不同。1999元和2000元,大家会感觉前者比后者便宜很多,事实上它们差不多。
双十一、双十二、双旦……除了一波又一波的满减活动,如今,商家还铆足了劲在价格上内卷:9.9元的洗衣液、19.9元的零食大礼包、29.9元的年费会员,让人忍不住“剁手”,疯狂加购。可很多人结账时才发现,这些看起来不贵的商品,加起来竟然远超预算。其实,根本问题就出在了这些商品出奇统一的定价方式上——也就是小数点之后的数字9。
1880年,美国梅西百货在报纸上宣传:自家0.99美元和1.99美元的商品绝对是“有史以来最划算的”。
相信很多人在对比之下,都会经历如下心理:才比基础版高1000元,但多了这么多功能,还是买中级配置的吧;可是高级配置又多了这么多功能,不如再加1000吧。加着加着,就直接加到了最高级。
整合:董淑云
踏入0.9元的陷阱实属正常,毕竟,早在100多年前,人们就已经陷进去过无数轮了。
同样的奶茶,中杯和大杯的含量几乎差了一倍,但价格却差不太多,平均下来,好像还是大杯更划算。
商家运用了心理暗示的方法,让消费者认为物品更加便宜,而事实上并没有便宜多少,这个就是尾价策略。
有人不信邪,想打破这则惯例。
其实,将价格末位定为“9”的方式,属于尾数定价策略(mantissa pricing)的一种尾数定价,即给商品定一个以零头数结尾的非整数价格。利用“尾数定价”,可以使消费者产生某些特殊的心理效应。
链接
中国的收入分配已经到了极不公平的边缘了吗?
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观点,中国的收入分配已经到了极不公平的边缘了吗?我想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作为一名长期奋战在建筑行业最前线的农民工,我认为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财经2024-01-03 22:10:480000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徐静蕾
搜索创作挑战赛月光与星子玫瑰花瓣和雨丝,溫柔的誓言美梦和缠绵的诗,那些前生來世都是动人的故事,遥远的明天未知的世界,究竟会怎么样,寂寞的影子风里呼喊的名字,忧伤的旋律诉说陈年的往事,所谓山盟海誓只是年少无知,告別的昨天远去的欢顏,究竟是怎样,那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既然会结束又何必开始?0000银行股全线上攻,中信银行、西安银行双双触板,多股刷新历史新高,银行ETF(512800)放量涨超4%!
5月8日早盘,银行股继续集体上攻,中信银行、西安银行双双触及涨停,中国银行涨逾7%,农业银行、民生银行、工商银行、瑞丰银行等跟涨,邮储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等盘中均刷新历史新高。热门ETF方面,A股顶流银行ETF(512800)早盘高开后震荡上行,截至发稿放量大涨4.31%,成交额达8.55亿元。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