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观察(演出市场大火,但中小型演出依旧很难)
我们选择了脱口秀和舞台剧两类中小型演出 ,观察到它们在过去一年里呈现出以下现象和趋势:
戏剧制作人周雪冰告诉《第一财经》YiMagazine,相比在大剧场巡演,小剧场驻场演出的生产资源更集中,能够节省交通、设备运输、舞台布置、人力等诸多费用,也有利于长期观察和调控各种影响收益的因素,在同样的成本投入下,能有相对更高效的回馈。据费溢群介绍,目前开心麻花与商业地产和餐饮聚集商的合作采用不支付场地租金、票房收入分成的方式,双方共同承担盈亏。
不过,更关键的问题在于,虽然市场上推出的剧目变多了,但国内作品的质量实际上不尽如人意。在剧迷Estelle看来,2023年的舞台剧市场不是活跃,而是混乱——许多投资方开始投入舞台剧,地方政府也看到了舞台剧演出的文旅价值,举办各类戏剧节,但事实上许多新作品打磨不够,还有不少经典作品复演“充数”,而质量不及初版。近三年里,国内新作品中只有两部让Estelle觉得满意。
除了演唱会、音乐节这类大型演出活动,脱口秀、话剧、音乐剧等演出也回归到日常生活中,成为人们在线下休闲娱乐的一项重要选择。相较于大型演出活动,这些演出更加日常,演出频率更高,但相对小众,通常在百人至千人容量的中小型场馆举行。
舞台剧
01
独立剧评人於文漪对《第一财经》YiMagazine表示,三年的疫情对创作端的影响较大,被公认为优秀的新作品不多。创作者更倾向于采用独角戏等更简单的形式,题材上也有很多与疫情有关。
随着2022年年底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线下演出行业回到正轨,各类演出供给量井喷。然而,线下演出的主要票房基本由演唱会贡献,许多类型的中小型演出却由于各种内外部因素,并没有迎来预想中的复苏。虽然整体供应量基本恢复到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但供给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实际销售票房情况也并不甚理想。许多业内人士向《第一财经》YiMagazine表示,中小型演出的市场复苏不如预期。
整体来看,中国的舞台剧市场仍在成长和探索过程中,不论是创作者还是受众都有待成熟。马晨骋告诉《第一财经》YiMagazine,2017年至2019年是舞台剧产业急剧扩大的时期,而疫情的暴发让行业进入了调整期。一大批在疫情期间因为互联网上的录播作品、综艺和线下沉浸式演出“入坑”的观众,实际上真正在现场观看过的优秀经典作品有限,尤其是国外的原版优秀作品,因此核心观众的审美和品位存在断层。而舞台剧在中国的泛文化范畴内仍属小众,并未到达真正的繁荣期。
舞台剧观众的另一个显著变化是购票行为更加临时。文广演艺的沉浸式戏剧《不眠之夜》已经上演了7年,往年一开票或提前一两个月门票就能售罄,而2023年,尽管演出依旧火爆,但许多场次要到临演前甚至演出当天门票才会售罄。
脱口秀演员今年也和其他线下演出做了合作尝试。脱口秀演员Norah跨界参演了开心麻花的《疯狂理发店》剧场版,图中为Norah与开心麻花演员艾伦对谈。
2023年,线下演出是为数不多能够让人感受到消费热情的行业。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的演出场次达到34.24万场,票房收入315.41亿元,均已远远超过2019年全年的水平。
2022年11月中旬,《脱口秀大会第五季》落下帷幕,一个月后疫情防控政策调整,演出上座率限制取消,脱口秀线下演出市场原本预计在2023年实现进一步拓展。但随后受若干演出事件的影响,脱口秀行业迎来严格整改,文旅部门对脱口秀演出的内容审核、节目把关、演员管理等进一步加强,舆论的冲击也让许多人对于脱口秀产生了负面认知,整个行业受到拖累。
线下演出票房是大多数脱口秀俱乐部的主要收入来源,肆笑喜剧超过70%的收入来自于演出票房,此外,一些成功打造出个人IP的脱口秀俱乐部能够凭借更多的商务合作机会获得更多收入。不过,与演唱会、音乐节等重度依赖个人IP的演出不同,脱口秀行业尽管也有一些明星演员,但更多是依靠整个行业的发展红利带动票房。
此外,政府的扶持也起到了推动作用。上海自2019年起鼓励商业综合体、文创园区、经营性旅游载体等利用空间资源开辟新型演出场所,即演艺新空间。截至2023年8月,上海已获得授牌的演艺新空间共23家,上海还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实现200家的目标。
2023年,舞台剧的供给数量有所增加。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各演艺公司的项目立刻扎堆推出,许多在2022年积压的项目重新被提上日程,市场供应甚至达到饱和的状态。上海文广演艺集团(下称“文广演艺”)总裁马晨骋告诉《第一财经》YiMagazine,文广演艺旗下各剧场2023年的档期在2022年年底已基本被预定,几乎全年满负荷运转。据上海开心麻花总经理费溢群介绍,2019年上海开心麻花专业剧场的演出场次超过400场,2021年接近600场,2023年专业剧场约500场、沉浸式驻演超过1500场。
然而,从需求端来看,实际的售票情况并不理想。马晨骋透露,2023年文广演艺出品剧目的平均上座率相比原来下跌了两三成。即使上座率能够维持、场次和票房的绝对数据更高,实际的利润率也有所下降。2023年,开心麻花的人均票价为250元,相比前几年的270元降低了一档,与此同时,场租、演员等成本仍在上涨。“尽管利润的绝对值比2019年高,但它是靠场次规模堆出来的,而不是靠利润率顶起来的。”费溢群说。
中国的舞台剧市场在过去几年里快速发展,其中音乐剧表现尤为突出。而疫情期间外国剧团和作品无法进入,反而起到了一定“国产保护”的作用,给了国内的制作公司或剧团崭露头角的机会,小剧场的沉浸式戏剧驻场演出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起来,粉丝文化也在剧圈出现。
据他介绍,前几年脱口秀演员一个月基本能演出数十场,头部演员甚至可能超过100场,远远超过话剧、魔术等其他演出类型的演员。新的脱口秀俱乐部不断涌现,即使演员质量不那么高,演出售票情况也还不错。“演员但凡好笑一点,一个月就能赚几万元。”而现在,一名脱口秀演员一个月的演出场次通常在10至20场,一些脱口秀俱乐部也被淘汰出局,2023年基本没有新的俱乐部入局。
新冠疫情的三年间,大型演出活动基本停摆,这反而给了并未完全中止的中小型演出一定的机遇,与此同时,《脱口秀大会》《戏剧新生活》《声入人心》等垂类综艺的火爆一度助推了相关行业的爆发式发展。因此,尽管场次不多、上座率有限,但中小型演出在疫情期间大多仍然保持了相对稳定的运转。
供应端的饱和让观众拥有了更多选择,2023年十一期间,文广演艺就有五六个项目同时上演。随着国外剧目恢复上演,国内制作公司和相应作品面临的竞争压力也更大。而观众的消费习惯在疫情后也发生了变化,消费决策更加谨慎,不愿意“开盲盒”。除了大IP作品或有明星参演的头部剧目表现仍然稳定,其他剧目则有更大的票房压力,出票率和上座率不如往年,制作方和出品方需要花更多心思做营销推广。
脱口秀
上海大剧院出品的中文版音乐剧《卡拉玛佐夫兄弟》于2022年10月首演,因已有一定的口碑积累,该剧在2023年再度上演时并未面临太多票房压力。不过,对于在2023年年底上演的另一部音乐剧《大彗星》,团队还是面临不小的挑战——《大彗星》虽改编自列夫·托尔斯泰的经典作品《战争与和平》,但并不算是《剧院魅影》《猫》等中国观众耳熟能详的大IP。按照计划,《大彗星》预计将在能容纳2500人的前滩31演艺中心驻演50场,挑战的观演人次超过10万,几乎与《剧院魅影》中文版相当。
费溢群认为,未来2至3年对舞台剧来说是精细化布局的阶段,观众的消费决策仍然会保持谨慎,运营者需要步步为营。开心麻花2024年将调整经营策略,一方面针对大众消费者提供门槛更低的作品,把部分超过15个角色的大戏调整得更加轻量——时长更短、节奏更快、性价比更高;另一方面针对要求更高的专业观众,聚焦女性、科幻等细分赛道打磨头部精品,在千人以上超大规模剧场上演。沉浸式演艺项目也将继续推进,2024年计划复制到12至15个城市。
青年戏剧团队话剧九人2023年开启了民国知识分子系列作品在全国的驻城巡演,并推出了该系列的最后一部作品《庭前》。为了适应规模更大的剧场,几部前作在复演时有所调整,Estelle认为调整后的质量和体验不如之前,而最新作品《庭前》获得的评价也低于前作。
需求的乏力在暑期后尤为明显。据费溢群观察,2023年春节过后,往年作为戏剧演出淡季的三四月需求并不算淡,5月的常规演出旺季也显露出了节假日效应,但市场从9月开始显露出疲软,并一直延续到了年底。
不过,谢海涵认为,过去几年里,相关综艺的火爆一定程度上“拔苗助长”,造成了脱口秀行业的盲目扩张,创作者和观众实际上并未很好地成长。如今市场被迫进入冷静期,也有助于行业生态回归健康。“原来所有人都是风口上的猪,大家会有一种飘着的状态,然后风口突然没了,一半的猪摔死了,还有一半的猪勉强撑着,得想想怎么好好做了。”
在费溢群看来,消费场景和演艺场景的结合有助于降低消费者进入剧场的心理门槛,从区位层面和心理层面为消费者提供便利。同时,相比专业剧场,这种新空间能够快速在城市中布局,上演更多场次,带来更多收入,“全国任何一个城市的专业剧场数量都是有限的,但是演艺新空间的场馆理论上来说是无限的。”
根据灯塔专业版的演出票务信息采集数据,2023年全年,全国演出场次达到59.2万场,其中音乐类演出和戏剧类演出分别占了约40%,曲杂类演出约占11%,舞蹈类演出约占6%。值得注意的是,在灯塔统计的120.38亿元演出销售总票房中,演唱会独占七成以上,票房达到89.8亿元,而其他类型的演出票房贡献则十分有限。
·舞台剧供给量增长但质量不尽如人意,沉浸式戏剧受热捧
·脱口秀进入冷静期,行业重新洗牌和蓄力
02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
随着行业的受挫和市场的萎缩,目前只有头部少数几家俱乐部能够赚钱,其他都处在亏损状态。谢海涵表示,如果按照单场5000元的演出成本、100元的票价计算,一场脱口秀演出至少要卖出50张票才能保底。肆笑喜剧在2023年第一季度有所盈利,四五月则因为开拓新城市、行业整顿等因素亏损。与此同时,单场演出的票价相比2022年也降低了30元,利润更低。
小剧场的沉浸式驻场演出被视为舞台剧的一大机遇。开心麻花在2021年推出了第一部沉浸式戏剧作品《疯狂理发店》,仅是在上海年均场次就达到了350场,平均上座率约七成左右。目前,上海开心麻花共有8个沉浸式演艺项目,除2023年12月正式公开的3个新项目外,每个项目每月演出场次超过25场,这一模式也已经复制到了除上海外的其他8个城市。
即可购买《第一财经》杂志2024年1月刊
在市场洗牌时期,只有少量头部俱乐部能维持经营,但“活得也没有以前舒服”,现有俱乐部也在努力树立和强化自己的差异化竞争力。Spicy Comedy凭借英文脱口秀脱颖而出,喜剧联合国则以沪语脱口秀见长,有Norah、瓜哥等明星演员的场次的票通常很快售罄。肆笑喜剧目前拥有40名签约演员,在脱口秀之外,开始尝试漫才、日式短剧等新喜剧,并相继进入福州、南京、合肥等城市,进一步拓展生意。2023年12月底,“贰叁叁脱口秀”正式更名为“肆笑喜剧”,向多元喜剧方向发展。“之前大家是在分蛋糕,现在蛋糕无限小,你只能自己造蛋糕了。”谢海涵说。
肆笑喜剧(原“贰叁叁脱口秀”)在上海淮海中路巴黎春天的演出场地在2023年2月正式营业,这个200多平方米的场地能容纳300人左右,演出上座率通常在70%至80%。而5月之后,演出上座率直接腰斩。“之前一场演出能来300人,5月后,一场演出能来150人就算是票房不错的了。”肆笑喜剧创始人谢海涵说。肆笑喜剧在杭州也开设了两个演艺空间,其中一个原本场场爆满的场地上座率下滑,而另一个新场地则一直到10月仍处于空置状态。
记者 | 邓依云
本文版权归第一财经所有,
编辑 | 许诗雨
文广演艺将继续聚焦海外原版作品的引进、原创作品的制作和经典作品的复演三个方面,同时探索沉浸式演艺等非常规的演出方式,将舞台剧与古镇、餐厅、酒吧等空间结合。“现阶段的调整期对行业来说也是好事,提醒我们扎扎实实做内容。只要内容好,观众还是愿意买单的。”马晨骋说。
沉浸式演艺空间与商业综合体的合作也在加深。上海开心麻花的沉浸式剧场设立于瑞虹天地月亮湾、北外滩来福士、中山公园龙之梦等多个商业综合体内,剧场运营负责人更像是店长的角色,既要发挥传统舞监的作用,管理演员、技术等,还要更懂商场的空间运营和消费者体验。2023年12月,上海开心麻花在五角场合生汇与城市集市联合打造的演艺空间聚合体开业,包含三个剧场空间和一个开放舞台,剧场将有相应剧目驻演,开放舞台则将与街舞、乐队等团体合作,每天固定时段表演。
李健个人资料 李健个人介绍
李健10岁的时候,有一次和爸爸去朋友家吃饭。5岁的孟小蓓当时还在妈妈的怀里睡觉。李健看着熟睡中的小女孩。头发是黄的,发尾微卷,精致得就像一个俄罗斯女孩。孟小蓓一睁开眼就看见了李健。她笑了一下然后从妈妈怀里挣脱下来。扑到了李健的怀里。妈妈笑着说:“她喜欢好看的东西,见到好看的就抱在怀里。”那是李健初次见孟小蓓。那个时候他只觉得这个小女孩好可爱。大财经2023-03-23 22:40:040000天官赐福商标已被多方抢注
5月9日,磨型小说官宣墨香铜臭作品《天官赐福》小说即将预售,#天官赐福#登上微博热搜。天眼查App显示,《天官赐福》动画出品方及播出平台B站已成功注册多枚“天官赐福”商标,国际分类为教育娱乐、网站服务等。此外,“天官赐福”相关商标还被多方抢注,申请人包括商贸、食品、科技等多家公司及自然人,国际分类涉及服装鞋帽、广告销售、方便食品等,目前多数商标状态为已注册。本文源自金融界天眼查0000山东一男小伙,因“拒绝过度装修”而走红,一切从简,忍不住晒晒
描述:山东一位男小伙以拒绝过度装修的态度走红网络。他不追求奢华,而是选择简单的生活方式。这种不同寻常的举止引发了大家的关注和讨论。---想象一下,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对于房子的装修总是追求奢华而不择手段。然而,在山东一个小镇上,有一位男子用他独特的做法重新定义了“家”的概念。大财经2024-01-10 10:22:100000中国长城净利骤降80%花2.37亿炒股蒸发逾45% 分拆长城信息创业板上市过会7个月后主动撤单
作为中国电子自主计算产业的主力军,中国长城正面临业绩大降的尴尬。近日,中国长城(000066.SZ)发布2022年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达140.27亿元,同比下滑21.15%;净利润达1.20亿元,同比下滑79.8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