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3,南京房价,倒回2017年了)
并放松了“累计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不少于12个月”的限制,上调了社保、居住积分。并将租房也能纳入了积分范畴。
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到,南京的二手房成交量整体比新房好很多。这不是南京一座城市的特点,深圳、广州、北京、上海等一众热点城市皆如此。
去年,武汉、惠州、昆山、成都、厦门等城市均有因为跌幅过大也喊停楼盘网签,乃至对房企进行处罚的案例。
本号在文章中多次强调过,对于房价远超城市平均购买力,超前透支城市经济、产业实力的城市来说,往后房价回调是必然选项。
乐有家数据显示,目前深圳的二手房均价跌至6.5万元/平方米,比2021年历史最高点8.3万元/㎡跌幅22%,比2022年跌12%。
现在大家买房更倾向于二手房和现房,全国新房与二手房成交数据,就是购房者最好的心理映射。
新房发行需要申请备案价,在地方政府限跌的背景下,备案价不允许下调太多。而且打折幅度超过一定范围就不允许网签。
南京下跌,还有自身的一些特定因素,比如人口竞争力偏弱。
根由在于房价严重透支了城市本身的潜力和民众的购买力。
南京我爱我家研究院披露,2023年南京全市二手房成交量99353套(含高淳、溧水),其中主城9区成交量93300套,同比上涨30.3%。
而南京,过去十年,没有哪一年的增量超过20万。过去十年增量最好的年份是2014年,增加了19.21万,大多数年份增量都只有几万人。
从产业实力来说,南京的当家产业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022年该产业营业收入2318.6亿元,位居南京第一。
南京房价为何一路下跌?
均价跌至29978元/平方米,同比下跌5.6%,再次回归3万大关以内。以这个点做一个平行于横坐标的水平线,可以看到,价格已经回到了2017年年中的水平。
均价32049元/㎡,同比下滑7.1%。
据此可以知道,去年全国二手房成交面积上涨了不少。
武汉是因为库存太大,位居全国第二。
这个答案,其实只有时间能给予,没有谁能够准确预测任何节点。
所以,本号预测,2024年将会是限跌令的松绑大年。
关键问题来了,二手房为何成为了成交主力?主要两个因素:
南京人口竞争力偏弱,一方面是由于其落户门槛一直偏高。
之前南京的人才落户门槛一直是本科要求,2021年才降至大专。
从大范围来看,南京其实可以视作中国楼市的缩影。在大周期力量之下,无论怎么托底,也托不起来。
新房一卖便成了二手房,在大调整周期当中,即便有限跌令,也根本挡不住。
到如今,这些城市都在疯狂挤泡沫。
11月份成交的8000多套二手房,绝大部分都是业主降价妥协的结果。
另一方面,产业竞争力中规中矩。
在这一产业上的霸主,是深圳。2021年深圳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24361亿元,位居全国第一。其次是苏州(12096亿元),东莞第三(11037亿元)。
2022年,南京是救市最猛的城市,发布了十多次救市措施,全国之最。去年也发布了很多救市措施,但始终无法改变趋势。
从国家统计局披露的数据来看,南京无论新房还是二手房价格也都在下跌。2023年11月份,新房同比下跌2%,二手房同比下跌5.4%。
汽车制造业的霸主是上海,2021年的总产值为7553亿元。
在上一轮牛市中,南京房价开启了跳跃式增长,与厦门、苏州、合肥一起并称为楼市四小龙。
去年年末,以苏州、广州、珠海为首的城市,正在放松限跌令。
然而,虽然有6个千亿产业,却没有特别能打的产业、特别冒尖的产业。没有一个产业的产值突破3000亿元。
还是那句话,所有德不配位的高房价城市,都还有相当大的调整空间。
此外南京另一个千亿产业汽车制造业,相比于其他汽车大城,也是不值一提。
而二手房是业主的自主行为,在大环境推动下,越来越多的炒房客和置换人群扎堆挂牌,大力度降价解套。
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在全国人口增量创新低的2021年,南京常住人口增加了10.34万人,增量位居内地第11位。
同时,也让南京作为江苏的省会,显得更加尴尬。本来GDP长期不如苏州已经够跌份了,就连人口也长期未能坐上第一把交椅。
如此中规中矩的人口增量,和有强省会战略支撑的成都、武汉、长沙、郑州、西安、合肥没法比。
热点城市,皆如此。
杭州贝壳数据研究院披露,在杭州11月已成交房源中,降价出售的房源占比达94.6%;从成交房源调价情况来看,降价10%以上占比为73.5%,降价5%-10%占比14.6%。
排名没有很坏,当然更没有很好。
第一,二手房价格跌幅更猛。
从国际惯例和当前的经济形势来看,以及市场的预测,调整周期在5至10年。所有房价仍远透支本身潜力、购买力的城市,都还有调整空间。
去年二手房成交量占新房和二手房交易总量的比重近40%,较上年同期提高约10个百分点,部分主要城市二手房成交量占比甚至超过50%。
然而,就是这个位居第一的当家产业,其他城市比起来,不值一提。由于大多数城市只公布了2021年数据,所以统一用2021年数据对比。
根据诸葛找房披露的数据显示,11月份重点14城二手房调价房源中,94%以上都在降价。
在去年全国人口见顶减少85万的背景下,南京增加了6.77万人,增量位居第14位。
如此高的价格,在收入缩水、预期和信心缺失的当下,怎么支撑?
南京我爱我家研究院披露的数据显示,2023年南京楼市表现:
这篇文章要说的南京,大抵也是如此。2021年见顶之后,一路下滑,如今南京的房价已经跌破了“3”字头。
南京,从综合实力来看,当然属于全国前十。然而,即便如此也支撑不了其如今的房价,尤其是建邺、鼓楼、秦淮、玄武四大核心区的价格,还有很大的调整空间。
前两天写深圳楼市年终总结的文章中,说过,从2021年调整以来,三年时间里,深圳的房价从8字头跌入7字头,再跌入如今的6字头,房价已经回到了2018年。
短期内,还看不到停歇的趋势。
这种GDP与常住人口两样在省(自治区)内均不是第一的省会与首府,只有南京、呼和浩特、济南。
从各区来看,外围区跌大,核心区跌幅小。
比如石家庄GDP虽然不如唐山,但人口是第一。广州GDP不如深圳,但人口比深圳略多一些。福州人口不如泉州,但GDP已经超过了泉州。南昌人口不如赣州,GDP则高于后者。
看看去年四个主城区的新房成交价,建邺、秦淮仍在5万以上,鼓楼、玄武都在4.5万左右。
同样以2021年数据来看,南京位居第15位。
而从国家统计局披露的数据可以知道,前11个月新房成交面积同比下跌了8%。
六合、雨花台同比降幅均超过10%,其余各区跌幅则在3%-7%不等,鼓楼整体成交均价相对稳定
之前住建部披露的一组数据显示:
逻辑很简单,从现状来看,限跌令不仅没有阻止房价下跌,土地成交下跌,反而加剧了房企的出险概率和速度,加大了房企的保交楼压力,得不偿失。
在中心城市疯狂增长的年代里,深圳、广州都是每年都是五六十万人口增量,成都、杭州、西安、武汉等城市都是三四十万的人口增量。
南京则有人口增量不够显著的原因。
在当下房企不断出清的背景下,买新房像买盲盒,不确定性太大。而二手房则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去年官媒对杭州楼市就有这样的报道。
南京的IT产业仅排名第16位。
去年年末,为了抢人,南京才又一次降低了落户门槛。降低了长三角城市群内部人口在南京的落户门槛。其他城市缴纳社保积累的积分,在南京落户,可以一并算上。
南京的千亿产业数量不错,有6个千亿产业。6个千亿产业总营收达到了10337.8亿元。高于成都、郑州、杭州。
南京房价要调整到什么时候?
二手房,量涨价跌。新房,量跌价跌。
第二,二手房和现房,比期房安全。
2023年1到11月,全国二手房成交量和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比2022年同期增长6.9%。
新房方面,去年全年成交了44404套(不含高淳、溧水),同比2022年下滑19.7%,也是自2013年以来成交新低;成交总面积536.1万㎡,同比也下滑23.2%,成交总金额(GMV)1718.1亿元,同比则下滑28.7%。
区别只在于,下调速度快和慢。经济、产业、工业实力强,下调慢一些,其余下调快一些。
相比于南京,杭州其实炒作程度更甚,成都、西安的炒作程度也不比南京弱,但在强二线城市中,南京市场的房价跌幅比它们都大,只比武汉好一些。
湖南“智造”助力我国智慧重载铁路建设
湖南日报6月4日讯(全媒体记者李永亮通讯员姜杨敏)6月2日,一列长达2.6公里的钢铁长龙,快速驶入朔黄铁路黄骅港站,精准停靠在指定位置。朔黄铁路2万吨重载列车自动驾驶顺利完成肃宁北到黄骅港区间线路试验。该列车由国家能源集团联合中车株洲所、中车株机等单位研制,标志着我国重载自动驾驶列车迈入“全自主时代”。0000未来2年,新型穷人会越来越穷,看看你有没有在里面
你可能觉得自己过得还不错,有房有车,有存款有投资,有朋友有家庭,有美食有旅行,有梦想有希望。但是,你知道吗?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你可能已经落入了一个隐形的陷阱,成为了一种新型的穷人。什么是新型穷人?就是那些看起来富有,实际上贫穷的人。他们的收入不稳定,支出不节制,负债不断增加,资产不断缩水,生活不断压抑,未来不断渺茫。他们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贫穷的呢?未来2年,他们的处境又会如何呢?大财经2023-11-09 17:24:460000鲁山墙材2022年亏损387.87万同比亏损增加 原材料价格上升
挖贝网5月5日,鲁山墙材(873522)近日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211,948.49元,同比下滑46.68%;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78,723.57元,较上年同期亏损增加。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22,525.43元,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8,469,194.22元。0001中国女首富,以7800亿超越华为成为国内最大民企,她哪来这么多钱
“中国女首富换人了!”2022年10月,这一荣誉从碧桂园老板杨惠妍传至恒力集团董事长范红卫。这位白手起家的女强人,如何从一名默默无闻的会计,逆袭成为7800亿商业帝国的女主?她又将带领自己的事业走向何方?1967年,一个普通女孩范红卫出生在江苏一个不起眼的小城市。父母是城里的小职员,家境一般。范红卫从小勤奋好学,17岁考进本地的专科学院,拿到会计文凭。大财经2023-12-01 11:12:480000米兰站(01150):练美施辞任主席
智通财经APP讯,米兰站(01150)发布公告,该公司主席兼执行董事练美施因拟投放更多时间于个人事务而已辞任主席兼执行董事,自2023年4月28日起生效。本文源自智通财经网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