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真的失去了30年吗(中)
调控的效果立竿见影,一切仿佛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这三支箭分别是:
打个比方你就明白了,就好比一个家庭,我的房子和手里的股票都不值钱了,资产确实大幅缩水,但我还能继续工作,甚至我可以更努力打两份工,生活总是可以继续的,日子也是可以慢慢好起来的。
辜朝明将一个经济体的工业进程分为三个阶段:
然而,日本等来的不是经济的复苏,而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和2011年的福岛核电站事故,经济再度陷入衰退,不得不再次捡起刚刚放下的刺激政策。
在经济学界,像日本这样长期陷入低增长、低利率、低通胀的情况称之为“日本化”。本来以为这是日本在特殊经济时期的状态,不具有普遍性。
我们看到发达经济体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低增长、低利率、低通胀的“日本化”现象,想要摆脱这个全球化的宿命,继续保持经济增长,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经济模式转型升级,拥有持续创新,引领技术变革的能力。
但是这并不等于资产泡沫破裂,就必然带来严重的经济危机,进而造成了长期的经济低迷。
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日本社会的阶层固化。
日本之后30年,就一直在努力挣脱这个漩涡。
为什么日本常年以来的经济刺激政策收效甚微呢?大前研一和辜朝明,分别从社会文化变迁和宏观经济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解释。
央行此前已经把利率降到了史无前例的0.5%,这下直接干到零。日本人也担心这样会不会太激进,一开始说先试一试,一年之后也没出什么问题,就实行了。
除了影响经济增长之外,低欲望极大影响了日本的人口结构。日本人结婚生子的平均年龄不断地推迟,很多人选择“丁克”。
吃盐的这一代人,如今都已经50多岁了,尽管还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但是他们的努力换回应有的回报。于是,在身心疲惫中就失去了欲望,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生育率明显下降。
但这是资产贬值而非经营不善造成的,大部分企业这时候核心业务都还很健康,产品畅销,盈利状况良好。那请问如果你是企业的管理者会怎么做呢?当然是小心掩饰自己的资产状况,然后埋头生产,把赚到的钱拿来还债,修复资产负债表。
量化宽松政策
日本从90年代初资产泡沫破裂之后,政府不断地扩大负债,花钱刺激经济,央行把利率降到零,甚至降成负数,然后是规模一轮比一轮大的量化宽松。但为什么即便使出了吃奶的力气,依然没有办法带来通货膨胀和经济的稳步增长呢?
低欲望社会
到了1996年,竟然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公司都成了僵尸公司,完全靠银行输血苟活,变成了巨大的经济包袱。
打个比方,之前是我的房子股票跳水了,但我还可以努力赚钱的同时缩减开支,但现在的情况,是连我自己都生病没法再继续工作了。
而日本资产泡沫破灭之后,GDP还能维持在泡沫时期的水平不变,正是归功于日本政府及时采取了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可以称得上是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经济政策之一。
吃饭能吃饱就行,不是特殊日子完全没有吃大餐的必要,衣服就钟爱优衣库之类的平价商品,对奢侈消费品嗤之以鼻。对于买房买车更是如此,日本住房自有率越来越低,年轻人似乎完全失去了对汽车的兴趣。
当经济衰退的时候,就打双松的配合,政府扩大支出,增加民众的收入,央行通过降息鼓励消费和投资。
宽松的货币政策,很低的利率就是想让大家少存钱,多贷款,多消费,从而提振经济。但即便存款利息几乎为零的情况下,日本民众的储蓄金额竟然是国家GDP的3倍之多,哪怕按揭房贷的利率连1%都不到了,年轻人也依旧不买房。这在其他的社会是根本无法想象的事情。
财团体系弊端尽显
追赶上来的日本在1970年代进入“黄金时代”,民众收入快速提升,号称拥有1亿,也就是几乎全国民众都是中产阶级。而到了1990年的时候,日本也进入了被追赶阶段,居民收入停止增长。
以上便是大前研一对于经济泡沫破灭后,日本社会变迁的认识。
辜朝明的“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一经提出就备受关注,但在经济学界也是颇具争议。不管怎样,这确实为日本长时间的经济低迷提供了一种解释。
到了1997年,日本经济核心中的核心开始崩塌,多家金融公司由于坏账积累过多接连暴雷,许多银行、公司即便是接受政府的救济贷款都已经无法存活,被迫清算。这是比此前的资产泡沫破裂更深层次的危机,也更加可怕,导致了实体经济的崩溃。
所以低欲望社会可以说是90年代泡沫危机间接造成的,而低欲望社会的现状又使得日本经济陷入持续的低迷。
资产泡沫破灭后,还有一个特别要命的问题是,彻底摧毁了民众对未来的信心,市场需求大幅度下降,随后日本便陷入了通货紧缩。
所以,日本在此前30年经济增速放缓,或许主要原因并不是他做错了什么,而是他进入到了下一个经济阶段。
正常的经济发展都需要保持一定的通货膨胀,目前各国的央行都给自己设定3%的通胀目标,一方面是为了刺激消费,另一方面是留个缓冲余地,避免一旦控制不好就陷入通缩的漩涡。
所以整个日本社会,没有明显的不公平,也没有明显的上升机会,同龄人之间的收入差距很小,这就让年轻人失去了奋斗的意愿。
具体疗效如何呢?确实止住了暴跌的趋势。加上21世纪初,在全球几乎所有经济体都在蓬勃发展的大环境,日本失业率、出口各方面数据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眼看着经济开始恢复。
但总有一天,农村剩余劳动力会被工业化全部吸收,这在经济学上被称为“刘易斯拐点”,一旦跨过这个拐点,工业进程就进入了第二个阶段,成熟经济阶段。
因此,日本一轮接一轮的经济刺激政策在高欲望社会当然是奏效的,但在日本这样一个低欲望社会就失灵了。
人口负增长和老龄化,意味着劳动人口的迅速减少,没有了劳动人口,那谁来创造社会财富呢?这是日本将要面临的一个极为严峻的挑战。
而日本央行想要的不就正是通货膨胀吗?于是它干了一件其他国家央行都想干但不敢干的事情,全世界都在关注着日本这只“QE小白鼠”。
日本人口的第一波生育高峰是在二战结束之后,这帮孩子在20世纪70年代就成为了推动经济高速发展的主力军。
可在2008年之后,大家意识到基本上所有的发达经济体,都有陷入低增长、低通胀的“日本化”的倾向。为什么?
而日本经济的核心是财团,财团的核心是银行,所以银行对于日本来说就是核心中的核心,绝对不能出问题,所以政府必须出手救。
上期节目我们说到,90年代初日本资产泡沫破裂,与之一起破灭的,是民众“日本第一”的幻梦,楼市股市双双跳楼,情况确实很严重。
资产负债表衰退
调控经济的两把“武器”
社会公平稳定当然是一件好事,但它的另一面就是年轻人机会少。日本又是终身雇佣制,这让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讲论资排辈,不是光靠个人努力就可以得到晋升。
我更想强调的是辜朝明提出的另一个概念:“被追赶的经济体”。
我们会很奇怪利率怎么能是负的呢?假如说,我今年存100块钱到银行,明年取出来的时候就只有99块了,那我为什么还要存呢?我压自己家床底下不行吗?
可正如我们之前所说的,资产泡沫破灭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整个社会信用的过度扩张,银行内部积累了大量的坏账,太多的企业靠输血在续命。
那么,这种因为大部分企业都在修复资产负债表而造成的借款人消失,从而导致的经济衰退,就叫做“资产负债表衰退”。
日本就成了这第一个追赶者,在1960之后的30年间,日本在汽车、电子产品以及芯片制造等方面全面赶超西方。
安倍晋三认为,此前的经济政策就像是一支支独立的箭,因此效果不理想。这次他要一口气三箭齐发。
低欲望社会引发的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问题,就是社会投资与消费不振,经济萎靡。
我们再来看辜朝明对日本一轮接一轮的刺激政策不奏效原因解释。
被追赶的经济体
90年代初日本破裂的只是资产泡沫,确实让不少民众和企业资产跳水,但如果日本政府和央行能够应对得当,问题不算很大。
就像是后来美国在2001年遭遇了互联网泡沫破灭,纳斯达克指数暴跌75%,美联储迅速出手,把联邦基金利率从6%暴砍到2%,之后美国经济很快就重新站起来了。
第一把武器是由政府财政部主导的财政政策。
但是GDP的增速一直处于2%以下,表现还不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前。通货膨胀率确实有所上升,但依然没有达到安倍晋三当初所承诺的2%。
通缩刚开始的时候,作为普通民众的第一感觉似乎还觉得挺好,因为东西变便宜了,自己手里钱的购买力也变强了。但很快就会陷入恶性循环,商品便宜,公司的盈利就减少,员工的工资也就跟着降低,工资低了消费也就越来越少,商品的价格就会更低。
我们继续聊“日本失落的30年”。
在社会中本该最有欲望的日本年轻人,在吃穿住行用各个方面却变得无欲无求。
第一个阶段是城市化。在这个阶段,农村向城市的工业化源源不断地提供劳动力,工厂可以用极低的待遇雇佣到大量工人。在这个阶段,工业化的绝大部分收益归企业主所有,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矛盾也不断激化。比如说18、19世纪开启工业革命之后的欧洲就属于这一阶段。
企业大面积地倒闭,失业率和自杀率都开始飙升。
解释起来也并不复杂。
随后又是新冠疫情袭来,日本经济各项数据再度暴跌。
日本央行的官员们绞尽脑汁,突然灵光乍现,想出了之后我们非常熟悉的QE,也就是量化宽松政策。没错,这种非正常的货币政策就是当时日本人首创的。
为了实现共同的宏观经济目标,比如说GDP稳步增长、控制失业率和保持物价稳定,两把武器的使用是相辅相成。当经济过热的时候,财政部和央行一般采取双紧政策,政府减少开支,增加收入;央行提高利率,鼓励企业和个人多存款,少花钱,双管齐下共同抑制通胀。
那为什么会这样呢?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这代人经历了经济爆发式的增长,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所以他们有钱、有希望、乐观、进取,也愿意结婚生子,于是带来了日本第二波生育高峰。
国家调控经济的弹药库里主要就两把武器。
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又要说回到财团体系了。
就是在资产泡沫破灭之后,企业拥有的资产严重缩水,当价值低于负债的时候,从账面上来说这家企业就已经破产了,资不抵债了嘛。
安倍经济学
但是日本在经济危机全面爆发之后,企业都失去了借钱的意愿,利率再低也不愿借钱了,借款人消失了。为什么?难道企业不想赚钱了?正是如此,辜朝明将其总结为资产负债表衰退。
第二把武器是由央行主导的货币政策。
苦苦支撑到了1997年,随着多家银行暴雷,严重的经济危机全部显现了出来,此后日本陷入多年的通货紧缩。
所以,辜朝明认为日本央行这么多年来一轮接一轮的量化宽松和负利率的货币政策都是无效的,最终海量的货币根本就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是都流入了资本市场,所以通货膨胀率经常都是负的,而日本股市却一路高歌猛进。
无非也就调节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和发行货币三种手段。
大前研一比喻说,战后的一代人通过自己的奋斗吃到了“糖”,他们的价值观受到了经济繁荣的积极影响。而后一代人尽管也奋斗,但相比起自己的父辈来说,就要艰辛与困难,就像是只吃到了“盐”。
如果你想要了解日本过去30年到底发生了什么。有两个人一定绕不开,一个是在全球都享有盛誉的管理学大师,被誉为日本战略之父的大前研一,他写过一本书你肯定听说过,叫做《低欲望社会》。
所以通缩是一个死循环,会让市场逐渐变成一潭死水,这是非常可怕的。
他和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搭档,实施了人类近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刺激政策,开启了日本延续至今的“大撒币”新纪元,被称为“安倍经济学”。
我们就顺着这个思路往下走,讨论一下为什么我会说,日本根本就没有失去30年。这个问题摆了两期节目了,都没有说到,前面的铺垫和解释都做完了,下期节目就只回答这一个问题了。
同时日本大部分员工都是终身雇佣制,这也是和财团模式相辅相成,一旦企业大面积倒闭,就会造成很多人失业,这也是政府所不能接受的。同时,银行也不会让财团内的“兄弟公司”倒闭。所以无论是好公司还是坏公司,一律都能拿到救济贷款。
日本也终于意识到了财团体系的危害,着手“削藩”,几大财团也在经济危机中受到冲击,为了自保开始相互融合,形成了几家更大的财团,但是内部已经远远没有危机前那么紧密,对经济的整体影响也大不如前。
负利率就让商业银行的钱成了烫手的山芋,存得越多亏得越多,所以它要想尽办法把手上的钱贷出去或者投资出去,而这正是决策者想要看到的。
辜朝明虽然批评了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但是却表扬了日本政府的财政政策。要知道美国在1933年的大萧条之后,GDP可是缩水了大约30%,民众的生活水平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
日本是发达国家,社会结构比较稳定,贫富差距很小,基尼系数只有0.33,同比美国是0.41,中国香港是0.54,日本是贫富差距最小的发达国家之一。
那日本怎么就一蹶不振,爬不起来了呢?
另一位呢,是日本最知名的经济学家之一,长期担任日本第一大券商野村证券的首席经济学家的辜朝明,他写过一本书叫做《大衰退年代》。
日本资产泡沫之后的几年,就是采取财政、货币双宽松政策,拼命地刺激经济。政府大量举债,挽救银行系统,同时大量地花钱搞项目。央行也把利率降到了史无前例的0.5%。
量化宽松和直接“坐直升机撒钱”不一样,它是央行通过增加资产负债表上的资金,钱有固定去处,就是用来大量购买国债和企业债,以此试图盘活经济。尽管不是印实体钞票直接投放到市场,但把这种电子创造的货币当做印钱,也没问题。
这时候一个关键人物出场——安倍晋三。
更大规模的量化宽松;继续加大公共支出的财政政策,其中也包含促进企业和消费的税制改革;涵盖了劳动市场、农业、医疗、保健等多个领域,提高生产效率的结构性改革。
怎么办?
可是这第二代人走出学校进入社会的时候,正好就赶上了90年代初的资产泡沫破灭,面临巨大的就业挑战与生活压力。
大前研一认为:整个社会所呈现出的低欲望状态,正是经济萎靡不振的最重要原因。
量化宽松之所以是非正常的货币政策,就是因为从理论上来说是有巨大隐患的。央行能自己印钱,还能自己花钱去随便买东西,这是不是权力太大了。经济学家普遍认为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会带来难以控制的通货膨胀。
财团体系的负面性在这里就体现出来了。之前好的时候大家抱团往前冲,可现在遭遇寒冬,那些本应该被淘汰的公司非要让他们活着,市场优胜劣汰的机制不能发挥作用,大量的公司依靠财团的救济苟延残喘。
主要围绕政府的收入和支出。比方说通过调整税收来调节收多少钱,然后就是手上的钱花到哪里,花多少。比如修路、建学校、医院,或者是补贴农业,新能源等行业。
当企业的生产活动纷纷恢复,最后贷款还给了银行,自己也获得了盈利,皆大欢喜,整个经济不就好起来了吗?
日本社会长期的经济增长停滞,再加上上一代人的价值观传递,低欲望的问题就在当代日本年轻人的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于是就有了我们刚才说的,他们对于消费,对于事业,对于结婚生子都失去了兴趣。
一方面当然就是日本泡沫危机。
这个时候企业的目标不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负债最小化。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来说这样做当然是没错的,而且是极为负责的一种态度。但这个时候即便利率再低企业也不会借钱了,因为借钱就是增加负债,与当下的目标相悖。
一开始的时候,大家还觉得问题不大,想着只要央行印点钱,政府花点钱,刺激一下就可以了。可正是之后的日本让全世界见识到了通缩的可怕。
这时候工厂想要雇佣更多的劳动力,就必须用更高的待遇从其他的工厂吸引。工人群体就有了讨价还价的能力,待遇开始上涨。工资上涨,民众就有了消费能力,企业投资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多。这是工业化进程中的“黄金阶段”,会带来经济的高速增长。比如美国在1970年之前的40年,就处于这样一个阶段。
继续升级财政与货币政策。
如今的日本和80年代那种狂热、浮夸,全世界买买买,疯狂追逐物质欲望的景象截然相反。
而代价则是日本政府的负债率已经达到了惊人的266%,在所有发达国家中遥遥领先。按照目前日本政府的财政收入,就算一分钱都不花,也要20年才能还清这笔钱。
但是“黄金阶段”是无法长期持续的,随着一个经济体内部的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产业链当中价值占比较低的生产制造环节就会转移到海外,这就给了后发国家追赶的机会。
同时税收制度也在强调减少贫富差距,收入增加一小步,税收就要增加一大步。即便升了职加了薪,实际收入提升也不大。
央行黑田东彦与之配合竟然把利率降到了负数。
不仅是没有了物质欲望,对家庭事业的梦想和进取心似乎也跟着一块消失了。
传统的宏观经济学理论认为,当经济出现衰退的时候,央行就应该使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向市场提供流动性,并且把利率降得足够低。因为企业与个人的经济活动都是为了赚钱,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嘛,所以这个时候,就一定向银行借钱来发展业务。
人口在2010年达到1.3亿的峰值之后就不断地下降。同时老龄化严重,65岁老人的占比就已经超过了25%。如果按照目前的速度发展下去,到2048年的时候,日本的人口就不足一亿,65岁以上老人的占比将超过40%。
“黄金时代”经济充满活力,企业的投融资需求和民众的消费能力都很旺盛,经济有通胀压力。而当进入到“被追赶阶段”之后,随着投资机会转移到海外,民众收入增长停滞,国内企业的投融资需求和民众的消费能力低迷,经济就面临通货紧缩的压力。
但辜朝明认为,这套逻辑的基本假设是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那么足够低的利率就会吸引企业去贷款之后扩大生产。
政府继续发债借钱,拼命地花钱。当时欧盟的入盟标准是要求一个国家的国债总额在GDP的60%以下,才是安全稳定的。而当时日本的这一指标已经是130%了。
辜朝明认为,中国在2012年跨过了刘易斯拐点,进入快速上升的“黄金时代”,而如今我们似乎也要进入到被追赶阶段了。
确实如此,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负利率是没有意义的。可是对银行来说就不一样了,商业银行可没办法把钱全藏在自己的床底下,利率再低它都要存。
“安倍经济学”如此激进的刺激政策,最后的效果如何呢?
与此同时,欧美国家就进入到了工业化进程的第三个阶段,被追赶阶段。到达这个阶段之后,国家内部民众的收入增长逐渐停滞,只有极少数的企业家群体能在全球化中获益,财富还能够持续增长。
2006、2007年,日本停止了量化宽松,利率也重新调回到了0.5%,打算摆脱此前激进的货币政策。
宅男宅女、极简主义、断舍离的生活方式盛行。
经济发展需要投资在前面拉,消费在后面推,如果人人都奉行极简主义,活着就行,投资与消费都冷清,那经济还怎么发展呢?
可想而知,有市场竞争才有经济活力,这么多的公司都躺在那等着吸血,长此以往,即便是好公司也会被拖下水,整个国家的经济都会被拖垮。
2012年,这是他第二次出任日本首相,这一任就是8年,他成为了二战后最年轻并且任期最长的首相。
可即便如此用力依然不见效果,经济还是处于通缩的漩涡之中,怎么办?
有个工作就行,升职加薪想那么多干啥?竟然士兵都不愿意当将军了。结婚生子这种麻烦事就更是算了吧,据统计竟然一人独居户已经超过了总户数的三分之一,随之而来的就是新生儿大幅减少。
低欲望的日本就好像是得了一种怪病,经济刺激政策的疗效再好,拼命地往嘴里灌药,但它身体就是一点都不吸收。
这一次,追赶上来的是韩国和中国台湾。从1985年到2005年是他们的“黄金时代”,经济快速增长。2005年之后它们也进入到了被追赶阶段,而这一次追赶上来的就是我们中国大陆。
首先,银行此前大规模扩张信用,随意放贷,资产泡沫一破裂,很多人都还不上贷款,当时银行接受的抵押物也多半都是房产,现在房价也暴跌,银行就开始出现大量的坏账。
由于这一轮的超级量化宽松,央行持有了整个市面上一半的国债,和整个日本股市10%的股票,这倒是推动日本股市一路高歌猛进,从安倍晋三上任时的日经指数8500点,到他2020年辞职的时候,已经涨到了23000点。
静宁苹果2022年亏损9.29万同比亏损减少 其他收益增加
挖贝网5月5日,静宁苹果(873421)近日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270,995.69元,同比下滑3.29%;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2,925.65元,较上年同期亏损减少。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460,629.94元,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1,762,289.39元。0000是时候正视储能爆炸事故了! | 焦点分析
文|王方玉编辑|苏建勋最近,全球储能电站事故接连不断。据媒体PVMagazine10月30日报道,近日德国中部Hesse州的Lauterbach地区发生了一起30KWh户用电池储能系统爆炸事故。9月下旬,位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一座价值3800万美元的特斯拉储能项目——Bouldercombe电池储能项目发生火灾。该项目装机容量为100MWh,今年7月份刚刚投入运营。大财经2023-11-09 18:40:380000沙特阿美宣布在常规股息之外推出绩效挂钩股息
沙特阿美周二表示,将推出与业绩挂钩的股息,作为对常规股息的补充,后者在去年第四季度达到了195亿美元。这家全球最大的能源公司表示,新的绩效股息将“占沙特阿美公司年度自由现金流的50%-70%,扣除基本股息和包括外部投资在内的其他金额,根据年度业绩确定”。沙特阿美定于周二晚些时候发布今年第一季度业绩。去年,随着油价上涨,该公司的自由现金流飙升至近1490亿美元,轻松支付了758亿美元的年度股息。0000深圳新规出台:App禁止自动续费!网友呼吁全国推广
重要法规出台,你的消费权益受到更好保护了!是否曾经遭受过网购自动续费的苦恼?或者家人被诱导购买昂贵保健品?深圳市新出台的《深圳经济特区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将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供更多保障。自动续费将不再默认勾选,老年人购买保健品有权7日内无条件退货。大财经2023-12-13 19:27:150000金孚抑尘2022年亏损322.12万同比亏损增加 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均不同程度增加
挖贝网5月5日,金孚抑尘(838471)近日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58,276.13元,同比下滑73.14%;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21,229.20元,较上年同期亏损增加。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13,757.15元,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资产9,158,449.10元。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