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用电量高于发电量,谜局,专家,统计口径差异造成公众误读,智能电表不该,背锅)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发电量为80732亿千瓦时;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同期我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83678亿千瓦时。单从数据上来看,全社会用电量比发电量高出2946亿千瓦时。
相比于机械电表,智能电表的优势是具有远程抄表与控制、预付费管理等功能。此外智能电表还具有更高的测量精确度,并能够进行实时耗电分析和防窃电等优势。
也就是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发电量,不包括规模以下发电企业。因此,全社会用电量相较于发电量来说,统计范围更广、包含数据更多、总体数额更高。
本次舆论风波是否真的与智能电表有关?《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多位能源领域的专家。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相关讨论在微博、雪球、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等多个平台快速发酵。不少网友将矛头对准智能电表,认为智能电表出现了问题,导致全社会用电量高于发电量。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话采访时也表示,目前我国大大小小的发电厂很多,统计部门通常统计规模较大的发电企业发电量,而像自备电厂发的电,是不纳入发电量统计范围的。“多年来,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和发电量一直存在差距,这属于正常现象。”
那么,这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中金研报指出,随着我国智能电网建设进程加快,我国电表数量不断增加,抄表的工作量显著提升。若延续人工抄表的工作模式,不仅会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而且不可避免会发生人工记录失误的问题,加之机械电表的计量精准度有限,供电企业的正常结算可能受到影响。
同时,早期的机械电表灵敏度低,需达到一定负荷,电表才会“走字”,因此,用户支付的费用其实比实际使用电力要少。
他表示,全社会用电量是指某一区域内所有电力用户的用电量之和,包括全行业用电量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是从用电的视角统计的全口径电量指标。该数据由电网公司上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国家能源局发布。
同日,国家能源局公布了全社会用电量。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8367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
周大地表示,国家统计局统计规模以上的发电企业,主要是装机容量达到一定规模以上的发电厂发电量。而国家能源局是对全社会用电量进行统计,包含了更广泛的范围,因此全社会用电量在数据上看起来会更大。
是否如网友所说,智能电表也会造成全社会用电量和发电量不统一?一位不愿署名的能源领域专家向记者明确表示:“这与智能电表无关。”
此外,有网友还提出,智能电表本身具有一定耗电量,费用已经转嫁给了消费者。前述不愿具名的专家指出,智能电表所耗电量由电网公司承担,不会计算到用户的用电量上。
该专家向记者进一步解释,发电端数据主要是国家统计局负责搜集;国家能源局负责生产端工作,其发布的月度全社会用电量数据,主要通过大电网上的直接采集和个别小电网的数据报送汇总得到。
而国家统计局按月公布的发电量,是指规模以上发电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2000万元以下季度抽样调查)的发电量,与经济统计报表制度一致,并非全口径。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和今日头条等新闻资讯平台及雪球等投资者社区均出现了相关热议。
“许多企业拥有自己的发电系统,它们通过太阳能、风力发电等方式自发自用,这些企业自发电未并入电网供电,就不会统计到发电量中,但有一部分用电会被计入全社会用电量中。”周大地同时表示,电厂维持正常运行也需要消耗电力,这部分电不会并网也不会计入发电量。
这一现象引起了公众的广泛讨论,人们纷纷质疑这一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原因,“为什么全社会用电量还能比发电量多?”
2023年12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3年11月发电量数据,当月发电量731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4%;2023年1~11月份,发电量807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8%。
日前,国家统计局和国家能源局分别公布2023年前11个月我国发电量、全社会用电量。
每经记者:周逸斐 每经编辑:陈旭
该专家进一步解释,每个城市都有各自的配电网。配电网的主要作用就是从输电网那里接受的电能,按需求分配下去,即将高电压降低至用户所需要的各种电压,向各种用户供电。而智能电表的功能,主要是为了让电网公司根据电表数据收取电费,与用电量数据统计无关。
“但统计用电端数据,不会挨家挨户去居民家中调取用电量,而是直接统计配电网端的用电数据。”上述专家说。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副院长)单葆国曾公开解读“全社会用电量”和“发电量”的定义。
也有一部分网民认为,这是“用电量和发电量在发布时没有统一口径”造成的。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原副总工程师蔡国雄向记者解释,传统电表通常是一个圆盘随着用电量旋转的电表。圆盘由轴承支撑着,随着时间流逝,轴承逐渐老化,摩擦增加,旋转速度会慢慢变慢,所以容易出现“走慢”的现象。
从上图可以看出,单纯对比数据,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均高于发电量。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梳理近年电量数据后发现,我国用电和发电量数据不一致的情况并非首次出现,而是已经存在多年。
那么,与机械电表相比,智能电表真的“跑”得更快吗?
引起网民争议的点是,对比两部门公布的数据不难发现,2023年前11月全社会用电量比发电量多出2946亿千瓦时。
每日经济新闻
而更换智能电表后,由于智能电表比机械电表灵敏度高,任何细小的电流都会让电表转动,所以在用户体验上,可能感觉到电费会有所增加。
为什么会出现全社会用电量高于发电量的情况,这就需要搞清什么是全社会用电量和发电量?为何全社会用电量和发电量数据不一致?全社会用电量比发电量多出的电量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解释,对于全社会用电量看似大于发电量这一现象,和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的统计口径不一样有关。
揭秘:统计口径差异导致发、用电量与公众理解不一致
质疑:全社会用电量高于发电量2946亿度电
观点主要分为两派。一部分网民认为,这是智能电表统计的数据出现了问题,比如有网友在评论区留言称,“解释归解释,电表拨快也是事实,明显感觉到的”,“没有一家电表的误差是负偏差,负偏差电力公司不采购,行内的人都知道”。
全社会用电量的构成,是售电量、线损电量、厂用电量、自备电厂自发自用电量之和。
多年来,社会上有关智能电表的质疑一直不断。需要明确的是,智能电表和此前的机械电表相比在功能方面存在区别。
智能电表冤不冤?专家:与用电量数据统计无关
事件起源于最近公布的一组11月发电量和全社会用电量数据。
抖m是什么意思是 女生是s是什么意思
文/小咖桑佳乙从来没有感受到喜剧曾经存在过,第一次写话剧便拟了一个子弑父的希腊式悲剧,但最终让另一个喜剧上了台。自始至终也没有创作过喜剧,只是局促不安的坐在键盘前,尽力去思索那些搞笑的段子,每当那些段子快要浮现,就感觉大敌来临,猛回头,那“敌人”便带着刚浮现的段子消失了,然后骂骂喋喋继续循环这个过程。创作喜剧的过程一点都没有想象中喜感,反而周围人以好心之意劝说:“换个地方,不要太拼。”大财经2023-03-21 03:31:480000司马懿和诸葛亮谁厉害 正史司马懿和诸葛亮谁历害
《三国演义》曾说:“伏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伏龙与凤雏,说的分别是诸葛亮和庞统。在野史中,除了这二人,其实还有两个人也有神兽的外号。那就是号称司马懿的“冢虎”,姜维号“幼麒”。庞统死得太早,而姜维出场太晚。所以我们在三国中看到的最高水平智者的比拼就是在诸葛亮和司马懿之间展开。太和三年(227年),这个巅峰对决的时刻终于到了。大财经2023-03-23 06:10:130000风向变了?超300亿市值"覆灭"!这一药企暴跌97%,透露啥信号?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在上海一家知名证券公司工作的资深分析师张涛,最近对一家药企的巨大市值波动感到震惊。这家药企,名为开拓药业,曾经是市场上的明星公司,但最近它的股价暴跌了97%,市值蒸发超过300亿,这一变化让整个金融市场为之动容。张涛决定深入研究这一事件。大财经2023-12-15 13:05:58000070岁以后,这十种是老年人最怕的事情,比死亡还可怕!
#首发创作赛#到了70岁,很多老年人最怕的是这十种,比死亡更怕!第一、老了没有退休金,空空如也。城市里面生活的老人,有少部分人,原来的企业改制,买断工龄,有可能30来岁,后来工作难找,灵活就业,就没有买社保,导致,老了,就没有退休金,年轻时还好,可以工作,上了70岁,工作就很难了,没有积蓄或者很少的积蓄,生活就很困难。大财经2023-12-18 14:22:000000一季度中国外贸成绩单实现全年开门红,民企成一般贸易最强支撑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记者王红茹)尽管外部形势严峻复杂,但我国外贸仍展现出较强韧性。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日前公布的一季度外贸数据看,一季度中国的外贸成绩单喜人,实现全年开门红。据海关统计,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9.89万亿元,同比增长4.8%,其中,出口5.65万亿元,同比增长8.4%;进口4.24万亿元,同比增长0.2%。这意味着,一季度的数据均已止跌回正。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