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用电量高于发电量,谜局,专家,统计口径差异造成公众误读,智能电表不该,背锅)
每经记者:周逸斐 每经编辑:陈旭
从上图可以看出,单纯对比数据,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均高于发电量。
该专家向记者进一步解释,发电端数据主要是国家统计局负责搜集;国家能源局负责生产端工作,其发布的月度全社会用电量数据,主要通过大电网上的直接采集和个别小电网的数据报送汇总得到。
他表示,全社会用电量是指某一区域内所有电力用户的用电量之和,包括全行业用电量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是从用电的视角统计的全口径电量指标。该数据由电网公司上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国家能源局发布。
也有一部分网民认为,这是“用电量和发电量在发布时没有统一口径”造成的。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解释,对于全社会用电量看似大于发电量这一现象,和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的统计口径不一样有关。
“许多企业拥有自己的发电系统,它们通过太阳能、风力发电等方式自发自用,这些企业自发电未并入电网供电,就不会统计到发电量中,但有一部分用电会被计入全社会用电量中。”周大地同时表示,电厂维持正常运行也需要消耗电力,这部分电不会并网也不会计入发电量。
此外,有网友还提出,智能电表本身具有一定耗电量,费用已经转嫁给了消费者。前述不愿具名的专家指出,智能电表所耗电量由电网公司承担,不会计算到用户的用电量上。
引起网民争议的点是,对比两部门公布的数据不难发现,2023年前11月全社会用电量比发电量多出2946亿千瓦时。

每日经济新闻
这一现象引起了公众的广泛讨论,人们纷纷质疑这一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原因,“为什么全社会用电量还能比发电量多?”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和今日头条等新闻资讯平台及雪球等投资者社区均出现了相关热议。
是否如网友所说,智能电表也会造成全社会用电量和发电量不统一?一位不愿署名的能源领域专家向记者明确表示:“这与智能电表无关。”
那么,这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智能电表冤不冤?专家:与用电量数据统计无关
“但统计用电端数据,不会挨家挨户去居民家中调取用电量,而是直接统计配电网端的用电数据。”上述专家说。
观点主要分为两派。一部分网民认为,这是智能电表统计的数据出现了问题,比如有网友在评论区留言称,“解释归解释,电表拨快也是事实,明显感觉到的”,“没有一家电表的误差是负偏差,负偏差电力公司不采购,行内的人都知道”。

本次舆论风波是否真的与智能电表有关?《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多位能源领域的专家。
质疑:全社会用电量高于发电量2946亿度电
事件起源于最近公布的一组11月发电量和全社会用电量数据。
同时,早期的机械电表灵敏度低,需达到一定负荷,电表才会“走字”,因此,用户支付的费用其实比实际使用电力要少。
相比于机械电表,智能电表的优势是具有远程抄表与控制、预付费管理等功能。此外智能电表还具有更高的测量精确度,并能够进行实时耗电分析和防窃电等优势。
中金研报指出,随着我国智能电网建设进程加快,我国电表数量不断增加,抄表的工作量显著提升。若延续人工抄表的工作模式,不仅会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而且不可避免会发生人工记录失误的问题,加之机械电表的计量精准度有限,供电企业的正常结算可能受到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梳理近年电量数据后发现,我国用电和发电量数据不一致的情况并非首次出现,而是已经存在多年。
日前,国家统计局和国家能源局分别公布2023年前11个月我国发电量、全社会用电量。

为什么会出现全社会用电量高于发电量的情况,这就需要搞清什么是全社会用电量和发电量?为何全社会用电量和发电量数据不一致?全社会用电量比发电量多出的电量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而更换智能电表后,由于智能电表比机械电表灵敏度高,任何细小的电流都会让电表转动,所以在用户体验上,可能感觉到电费会有所增加。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发电量为80732亿千瓦时;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同期我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83678亿千瓦时。单从数据上来看,全社会用电量比发电量高出2946亿千瓦时。
揭秘:统计口径差异导致发、用电量与公众理解不一致
2023年12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3年11月发电量数据,当月发电量731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4%;2023年1~11月份,发电量807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8%。

同日,国家能源局公布了全社会用电量。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8367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话采访时也表示,目前我国大大小小的发电厂很多,统计部门通常统计规模较大的发电企业发电量,而像自备电厂发的电,是不纳入发电量统计范围的。“多年来,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和发电量一直存在差距,这属于正常现象。”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原副总工程师蔡国雄向记者解释,传统电表通常是一个圆盘随着用电量旋转的电表。圆盘由轴承支撑着,随着时间流逝,轴承逐渐老化,摩擦增加,旋转速度会慢慢变慢,所以容易出现“走慢”的现象。
该专家进一步解释,每个城市都有各自的配电网。配电网的主要作用就是从输电网那里接受的电能,按需求分配下去,即将高电压降低至用户所需要的各种电压,向各种用户供电。而智能电表的功能,主要是为了让电网公司根据电表数据收取电费,与用电量数据统计无关。
全社会用电量的构成,是售电量、线损电量、厂用电量、自备电厂自发自用电量之和。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副院长)单葆国曾公开解读“全社会用电量”和“发电量”的定义。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相关讨论在微博、雪球、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等多个平台快速发酵。不少网友将矛头对准智能电表,认为智能电表出现了问题,导致全社会用电量高于发电量。
而国家统计局按月公布的发电量,是指规模以上发电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2000万元以下季度抽样调查)的发电量,与经济统计报表制度一致,并非全口径。
也就是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发电量,不包括规模以下发电企业。因此,全社会用电量相较于发电量来说,统计范围更广、包含数据更多、总体数额更高。

那么,与机械电表相比,智能电表真的“跑”得更快吗?
多年来,社会上有关智能电表的质疑一直不断。需要明确的是,智能电表和此前的机械电表相比在功能方面存在区别。
周大地表示,国家统计局统计规模以上的发电企业,主要是装机容量达到一定规模以上的发电厂发电量。而国家能源局是对全社会用电量进行统计,包含了更广泛的范围,因此全社会用电量在数据上看起来会更大。
湖北将打造第二个“武汉”,晋升省域副中心,目标3年GDP破8000亿
标题:武汉引领,襄阳宜昌并肩前行:湖北省城市发展新篇章正文: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湖北省正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不懈的努力,书写着经济发展的新篇章。位于长江和汉江交汇处的这片热土,见证了一场场变革与振兴,尤其是省会武汉,在过去几十年里成为了整个地区发展的动力源泉。大财经2023-12-18 12:26:1900002023:经验失灵,平庸时代的来临
你可以试图逃避现实,但无法逃避现实带来的后果。2023年,预期错位的年份,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一个颠覆认知的时代已经切切实实地来临。大财经2023-12-18 14:21:100000橄榄油的作用 橄榄油的好处
说到橄榄油,大家可能第一反应是:挺贵的!确实,买一桶食用橄榄油的钱能买上好的花生油四、五桶。所以,橄榄油虽然算不上什么奢饰品,如果家里没有矿吃着还是会肉疼的。但橄榄油口感好、营养价值又高,还有特殊保健作用,所以一直为人们所追捧。大财经2023-03-24 12:37:470000今晨财经必读(2023.06.01)
早新闻-大事一览丨要闻丨1、5月31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近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将和上海市联合出台推进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相关实施细则,正式在上海开设面向全球的国际再保险交易市场,对再保险中心建设路径和配套支持进行固化明确。大财经2023-06-02 12:36:3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