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995

光伏行业进入第四轮下行周期底部(界面预言家)

大财经2024-01-03 23:08:430

中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在光伏产能过剩加剧供给侧竞争的情况下,产业链盈利面临明显收缩,行业将进入新一轮洗牌期。

预计明年一体化龙头排名或改变。其中最大的变化是,隆基绿能的老大地位或“不保”。从市值上看,当前隆基绿能仍以1700亿元居于板块之首,但该公司今明两年产品出货量有落后之势。

继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2011-2012年欧美“双反”、2018年“531新政”三次下行周期后,光伏行业第四个底部已经出现。

2022年以来,跨界光伏的企业有上百家,且布局环节逐渐深入。这些企业背景不同,跨界或出于救自身于水火的目的,或与原有业务互补,寻求新的业绩增长点。但当前的光伏市场很难让它们如愿。

隆基绿能为2022年全球硅片和组件老大。在硅片环节,该公司近两年外售出货量已不及TCL中环(002129.SZ);组件环节,其2023年前三季度出货量不及晶科能源、天合光能(688599.SH)等。

约一个月后,隆基绿能陷入“裁员争议”,因而被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据凤凰网《暴风眼》12月25日报道,隆基绿能正在裁退应届生、操作序列的人员等,被裁人数可能比1万人还要多,且隆基出现了多个生产线关停的情况。

“如果行业整体出现裁员,估计哪家企业都不能幸免。”有业内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

中信证券表示,面对行业加速优胜劣汰,产业链头部厂商若能凭借技术、成本、产能配套和市场布局优势,以及较强的资金实力和造血能力,有望穿越周期。在市场导向和企业内生驱动下,预计头部厂商将继续推进技术升级、增效降本,在行业洗牌期进一步强化竞争力并巩固龙头地位。

2023年,光伏行业经历了从狂热到冷静的180度大转弯。多晶硅料价格较去年高点下跌超八成;光伏板块市值蒸发超万亿元,目前千亿市值光伏企业只剩下三家,分别为隆基绿能、通威股份(600438.SH)和阳光电源(300274.SZ)。

信达证券分析称,相对有限的消纳空间以及非线性上涨且难以疏导的系统成本,或阻碍新能源新增装机并网,新能源线性高装机增速的预期或难以实现,仍在加速扩张的光伏风电设备产业链将在数年内面临产能相对过剩的局面。

光伏遇冷,最大原因是产能过剩。社交平台上有网友评价称,“光伏前两年可谓是透支了未来十年发展。”

在产业链价格低迷的当下,龙头企业都在压缩成本、裁员,小厂的日子将更加难过。在今年5月的上海光伏展上,隆基绿能总裁李振国就预测,未来两三年会有超过一半的企业被淘汰出局。

隆基绿能对新一代技术的选择稍显滞后。直至2023年9月,其宣布放弃市场高热度的TOPCon、HJT,转而投向当前仍显小众的BC类技术。

但随着企业不断扩产,多晶硅不再是“稀罕物”,价格从去年11月开始总体呈现下降趋势,降至目前的6万元/吨左右,从而也带崩了整个产业链价格。

多位业内人士对界面新闻称,2023年及明年全球组件出货量排名中,晶科能源会超越隆基绿能。

产业链四大环节专业化程度较高的龙头,明年将面临更大压力。例如,硅料环节的大全能源(688303.SH)、硅片环节的TCL中环等,它们业务发展较为单一,且产能较大,在光伏产业链中缺乏上下游的利润调配功能,盈利恐将受挫。

晶科能源在此轮技术变革期率先出手,选择TOPCon技术进行量产。TOPCon技术可以在传统PERC基础上进行升级,成本优势明显,且随着行业玩家的增加,降本空间加大,当前已成为N型时代的主流技术选择。

晶科能源2023年的组件出货目标为70-75 GW,其中N型出货60%;隆基绿能同期预期为85 GW。虽然隆基目标领先,但其完成度不及预期,全年可能达到年初预期目前的85%。反观晶科能源,其前三季度已完成全年目标七成,订单量充足。

这是近月来在社交平台上讨论颇多的话题。

例如,6月,奥维通信公告终止投资建设5 GW高效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及组件项目的计划;10月,皇氏集团宣布转让安徽皇氏绿能科技有限公司80%股权,并注销旗下控股孙公司皇氏晶华(广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回归公司主业等。

临近年底,通威股份、大全能源等龙头企业仍在扩产。这一看似产能过剩背景下的逆市扩产行为,背后是龙头们出于待落后产能出清后,继续挤占市场份额的考虑。

二三线小厂生存不易,龙头们厮杀也将更为激烈。

同为组件龙头的天合光能和晶澳科技,此前出货差距并不大。但据前三季度数据看,后者略有落后之势,明年排位还将存在一定变数。新进入组件环节的通威股份,将是有利竞争者。

界面新闻记者|马悦然

在“双碳”背景下,叠加俄乌冲突加剧的能源危机问题,新能源是2021-2022年最火热的赛道。

周期性困境下,光伏产业链将迎来残酷的淘汰赛。

“今年最明显的一大感受是,新能源并网更难了,有的新能源项目建成后不能及时并网,说明电力系统对新能源的接纳已经来到了一个临界点。”在日前的一场电力行业会议上,有与会专家表示。

2022年末,业内对硅片环节过剩的谈论增多。2023年,从硅料、电池、硅片到组件,每个环节产能都面临过剩。

据界面新闻不完全统计,今年下半年以来,已有近10家跨界公司相继终止光伏相关的项目、再融资计划等。

“朝阳的新能源行业也开始裁人了?”

今年前三季度,隆基绿能净利润116.94亿元,同比增6.54%,三季度净利润同比降超四成,环比更是降五成多。晶科则充分享受技术红利,前三季度净利增速在四大一体化龙头中最快,同比增长近三倍,单季增长225.79%。

今年下半年以来,业内频频提及电网对于新能源发展可能出现的制约作用,辽宁省、湖北省和山东省等多地分布式光伏项目已出现叫停情况。

相对于TOPCon和HJT,BC电池理论效率更高、更美观,对技术门槛高,但其量产难度大、电池成本仍稍高。TOPcon的量产线则已经成熟,下游客户渠道已打开。

2021年,光伏行业出了10多家千亿市值上市公司,因供不应求上游硅料价格一路上涨,2022年飙至30万元/吨以上的高点。由于需求支撑,整个产业链价格上涨。这是光伏企业过得最舒服的两年。

总体而言,在“双碳”背景下,全球对于光伏等新能源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但短期内制造端将陷入无序竞争、过剩的局面,落后产能加速出清,龙头企业市占率有望提升。光伏行业第四个行业底部已现,静待拐点到来。

“光伏将要进入‘史上最强内卷进行时’,明年不要期待光伏有特别高的单瓦盈利能力。”在11月举办的彭博新能源财经上海峰会上,阿特斯(688472.SH)董事长瞿晓铧曾表示。

在2023光伏行业年度大会上,“中国光伏教父”、上迈新能源董事长施正荣曾表示,光伏行业未来的发展,瓶颈不在光伏产品制造,而在于整个电力系统中发、输、配、送的后几项,目前还不能完全适应光伏风能等间歇性能源大量、大比例上网的状况。

截至2023年年底,组件均价已跌至1元/W,较年初几近腰斩。在价格战下,投标价格屡创新低,企业盈利空间大幅压缩。一体化企业等大厂尚且可以调配上下游资源,撑过“寒冬”,对于二三线小厂来说则是灾难,破产停工风险即将都来。

11月下旬,光伏行业传闻,隆基绿能(601012.SH)计划裁员1万人,晶科能源(688223.SH)、晶澳科技(002459.SZ)也有裁员计划等。这份名单几乎涉及了大多光伏龙头企业。

除了企业间的竞争外,明年光伏行业还将面临更严峻的消纳困境。

“明年,跨界选手会逐步离场,小厂熬不下去。”一位光伏制造企业人士对界面新闻称。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