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移民潮昙花一现(中国人将为移民付出更大的代价)
和国内的房地产市场相比,真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西方国家口口声声尊重“多元文化”,但那属于“政治正确”的官话,事实已经证明,“文明的冲突”是个棘手的,难以解决的问题。
他表示2024年会采取“进一步措施”来限制外国留学生的数量,可能会改变临时外籍工人计划和国际学生研究生工作许可制度。
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全球经历了一波刷新记录的移民潮。
根据最新发布的《2023年国际移民展望》报告显示,2022年向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国家迁移的永久居民人数攀升至610万,同比增长26%,创下自2005年以来的最高纪录。报告指出,在38个经合组织成员国中,有15个国家的永久移民人数达到过去15年的最高点。
先是12月7日,突发宣布4项涉及留学生的新政,大幅限制学签发放,生活费的要求翻倍。最近又宣布了一个大动作:2024年,加拿大计划控制临时外国工人的数量,也就是限制工签!
在如今很多欧美国家,这种“文明的冲突”已经随着大量移民的涌入开始体现,加剧了本地人与移民之间的矛盾。
首先,发达国家接收移民的名额是有限的,当大量移民涌入之后,就需要先缓一缓,处理移民带来的问题。
放眼世界,在发达国家里面,唯一移民门槛没有变化,甚至还在放宽的就剩下日本了。甚至在今年开出台了新的“人才引进政策”,加大吸引移民的力度。
房子盖起来是需要时间的,周边的配套建设更需要时间,这显然跟不上引进移民的速度。
但,这只是昙花一现。
西方各国已经在今年开始改变移民政策,转向限制移民了。
这些政策对于想要移民的中国人,尤其是中产阶级,是个不小的打击。
过去几年,临时进入加拿大的人数“开始猛增”。就在12月19日,加拿大统计局刚刚公布了最新的人口数据,今年第三季度,短短3个月时间,加拿大狂增 43万人,创下了自1957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要我说,日本这纯粹属于反应慢了一拍,等到日本反应过来了,估计也要开始收紧移民政策了。
为什么近两年很多欧美国家的右翼开始崛起,是因为民间的支持者在增加。认同要限制移民,优先保障本国人利益的观念在流行。
今年美国、加拿大、澳洲、英国等移民接收大国的房价都在上涨。美国房价更是在今年连续9个月上涨,创下历史新高。
移民带来的问题不仅仅是房价和物价的上涨,还有不同价值观的冲击。
因为过去很多移民政策是他们踮踮脚就能够到的,但随着政策收紧,他们想要移民就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这可能会直接打消他们的移民念头。
加拿大也在年底不断跟进,整个12月,加拿大移民部新政频出,而且都是大动作!
最后给大家在2024年的一些移民建议,不要只盯着欧美国家,如果政策收紧门槛太高没必要强行去够,可以多看看亚洲的机会,比如日本。还有一些低门槛的比如泰国、马来西亚等等,甚至中国香港身份都可以趁着能办先办一个。可以先拿到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居留身份,徐图良策。
房价上涨是最直观的。
美国虽然抛弃了一个特朗普,但欧美国家却开始集体拥抱自己的“特朗普”。
房价上涨带动物价上涨,这种最直观的改变也影响到了移民政策的改变。
澳大利亚宣布将2024年的移民配额直接砍掉一半。
这个欢迎移民的趋势正在逆转。
加拿大移民部长马克 •米勒说,国际留学生和临时工的涌入,和加拿大住房危机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英国宣布将在明年将移民配额缩减30万人,数据显示,2022年英国合法移民人数达到创纪录的74.5万人,远高于疫情和脱欧前20多万的水平。此后一直维持高水平,大部分人来自印度、尼日利亚和中国等国家。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2023年全球各国都取消了疫情管控措施,恢复了久违的自由流动,过去多年被压抑的移民需求集中释放。而各个发达国家也需要靠移民来填补劳动力缺口。
你好我是移民观察员无忧,科普华人移民的博主。
新青年成消费主力:有人偏好硬奢 有人喜欢“循环”
每经记者:杜蔚每经编辑:陈俊杰一年几次提价,早已成为奢侈品的常态,而且每到大牌调价之时,少不了的便是专卖店门口大排长龙。但2022年有所不同,一边是“涨涨涨”的奢侈品,另一边却是中国奢侈市场“首次负增长”的现状。奢侈品消费进入理性期了吗?同处战场的时奢品牌应该如何制胜?视觉中国图大财经2023-04-16 20:07:120000华为将再招募“天才少年”!提供超5倍薪酬、不限学历学校,任正非曾称:不拘一格选人才
大财经2023-05-20 15:52:210000山东首富,为啥让16万员工每人一套房,自己却用200元的手机?
张士平,魏桥创业集团的创始人,世界铝业的领军人物,山东的首富。他曾经承诺,让16万员工每人都有一套房子,而他自己却一直用着200元的手机,他的故事,是一个从农民到大企业家的传奇。张士平出生于1946年11月25日,山东邹平县魏桥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小学教师,母亲是一名农妇。他有三个兄弟姐妹,他排行老二。他从小就爱好读书,但由于家境贫寒,他只读到了初中,就辍学回家务农。大财经2023-12-01 13:49:1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