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207

全国经开区(大考,成绩出炉,长三角上榜19席,苏州工业园,蝉联,冠军)

大财经2024-01-03 11:49:520

苏州工业园八连冠

因此,国家级经开区在这一背景下如何能够积极利用开放政策优惠,积极拓展对外开放新领域新产品,成为其要思考的课题。

浙江省此次有6家入围综合排名前30强,入围数量仅次于江苏。值得注意的是,浙江入围的开发区都位于上海相邻区域。其中,杭州和宁波两大明星城市分别有2家入围。柯桥经开区则实现了快速跃升。从2019年第73到2022年第36,再到2023年第24,首次冲入30强。

对此,曾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苏州紧邻我国经济中心城市上海,上海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创中心对苏州的辐射带动作用,为苏州发展提供了良好外部条件;其次,苏州市领导十分重视与上海等周边城市的互利合作,率先启动了沪苏同城化(上海、苏州同城化)进程,并审时度势,及时做出了重点支持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部署和政策,为苏州经开区发展抢得了先机。

对此,曾刚建议称,首先要给予企业自由宽松的政策环境。“兴起的第四次产业革命对当今世界生产与生活方式、世界观产生了巨大影响,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企业发挥其自身专业优势,灵活应对,换道超车,抢占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强化企业国际经贸合作关系,开拓国际市场。为此,需要政府保障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决策、经营自主权,减少一些不必要干预。”曾刚说到。

最后,他指出,要改革国际合作关系。我国是“世界工厂”,占据全球加工产业链的核心位置。然而,当即世界技术日新月异,亟需我国将原来密切的经贸合作关系迅速向科技、经贸合作并重的方向转变,进一步提高我国外贸商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将对外科教合作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为抢占全球高端、绿色商品市场提供坚实的支撑。

在前30强榜单中,苏州工业园区高居榜首,实现“八连冠”。县级昆山市的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榜单第4位。“最强地级市”苏州共有5家经开区入围前30强,南京有2家,南通和徐州也各有1家入围。

近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在一场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展望2024年,世界经济仍处于艰难复苏的进程中,全球贸易回暖速度缓慢,联合国贸发会议预测,2023年全球货物贸易额下降7.5%,2024年仍然高度不确定,且总体悲观,地缘政治影响外溢、贸易保护限制增多等不利因素仍在持续。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张梓桐 上海报道

拆解榜单来看,最强地级市苏州的表现可谓是“一骑绝尘”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综合排名前30强中,长三角占据19席,占比近2/3,其中江苏有9家经开区上榜,浙江、上海、安徽分别有6家、2家和2家。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个席位。

上海和安徽均有2家入围。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分别位居榜单第14位和第16名;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居第6名,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排名20,表现势头凶猛。

近日,商务部公布了2023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根据上述结果,2022年,国家级经开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32亿美元,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比重为23%。实现进出口总额10.3万亿元,占全国进出口总额比重为25%,开放带动作用明显提升。

在受访专家看来,在全球经济总体疲软的背景下,长三角经开区仍然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释放的红利,另一方面也与长三角开放包容、诚实守信的地域文化传统息息相关。

在曾刚看来,经开区依赖人才与资金的高度流动。而长三角地区对外地投资、外地人才拥有较高的包容性,投资客、各类精英比较容易融入当地社会,从而产生“连锁反应”,吸引了更多投资、人才,为长三角经开区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所需资源。

事实上,在业内人士看来,在今年以来我国外贸形势整体承压的背景下,经开区在吸引外资、促进外贸和推动产业升级方面,都扮演着十分关键的角色。

其次,曾刚表示,要大力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为了解决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的难题,亟需改革我国科研机制,着力消除各地“小而散”科技研发重复投资的乱象,鼓励开展科技联合攻关,着力推动跨地域的产学研用一体化,为打造我国高吸高新技术产业新优势、提升我国出口商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提供可靠的保障。

近年来,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高地和先锋,经开区对国际经贸形势极其敏感。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外贸形势下,经开区在稳外贸方面扮演着日益重要的稳定器、压舱石作用。

“长三角地区强大的经济实力也是推动因素之一。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当下,各地政府均出台了争夺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高端人才的政策措施,但由于各地财政实力的巨大差异,长三角地区兑现所作承诺的能力高于中西部地区,从而吸引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落户。”曾刚说到。

“2019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发布以来,长三角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在消除断头路、建立跨地域合作组织、统一规则标准、协调跨区域行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为长三角经开区之间互利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终身教授曾刚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说到。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