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431

官宣(东莞全市划进深圳都市圈)

大财经2023-12-28 17:10:120

在深莞穗发展轴上,依托广深、莞深高速公路,穗莞深城际等交通通道,“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规划加快推进实施,滨海湾新区作为科技创新平台之一也将得到进一步提速发展,助力构建布局合理、开放互通的区域创新体系。

规划要求,到2030年,深圳都市圈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的大台阶,优势互补的区域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一体化合作机制基本建立,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初步建成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国际化大都市圈。展望到2035年,深圳都市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更加完善,跨界区域城乡协同发展达到较高水平,产业体系、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实现全面融合发展,建成具有中国气派、世界水平的创新型、国际化、现代化都市圈。

《规划》坚持省级统筹、市县落实的工作机制,要求健全完善都市圈建设推进协调机制,建立区域间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推动落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重大事项。坚持以规划确定项目、以项目落实规划,要求加强要素保障,强化重大项目管理,组织实施一批关系都市圈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坚持动态管理,鼓励社会参与,要求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测评估,扩大都市圈建设中的公众参与,提升规划实施效能。

问:深圳都市圈现有经济水平如何?

来源:南方 、东莞发布、东莞滨海湾新区、创新松山湖

融入深圳都市圈,滨海湾新区将扛起国际门户功能区的新使命,加强与港澳台和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平台合作,加强与深圳海洋新城、宝安机场、国际会展中心等重大项目衔接及合作,构建高水平特色化的协同创新平台。

终审:李楠

打造科技创新产业体系

东莞副中心:立足“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定位,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韧性,加快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打造中心城区、松山湖、滨海湾新区“三位一体”都市核心区,推动松山湖科学城、滨海湾新区、水乡功能区、银瓶合作创新区四大战略平台建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高地、联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城市、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先进制造之都。

【重点一】

深汕特别合作区增长极:创新建设区域协调发展合作范例,高水平推进深汕特别合作区规划建设,完善深汕特别合作区城市功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和传递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能级,努力把合作区打造为重大产业项目承载地、新引进重大项目目的地和区域高质量发展孵化器、驱动器。

问:深圳都市圈有哪些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

问:深圳都市圈有哪些轨道重点项目?

深圳都市圈由深圳、东莞、惠州全域和深汕特别合作区组成,都市圈面积约16273平方公里,是全国人口和经济要素高度聚集、城镇体系和功能较为完善的城镇密集区,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前列,内部人员往来密切,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分工体系,路网密度全国领先,要素高效流动格局基本形成。

大家记得把团团星标3连哦

展望未来,深圳都市圈将形成“一主两副一极四轴”总体发展布局。在“四轴”支撑的区域空间骨架中,滨海湾新区是深莞穗发展轴和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协同发展轴上的重要节点。

其中,东莞全域纳入深圳都市圈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推进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试点

联合推动高等教育发展

助力都市圈1小时通勤圈

深圳都市圈有哪些周边城市入圈成功?

延伸阅读

助力都市圈1小时通勤圈建设

《规划》提出,加强与港澳更紧密务实合作,不断提升对港澳开放水平。

构建临港临空经济组团

摄影:叶瑞和/影像莞

3、建设大湾区海洋科技创新高地

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

深圳都市圈的发展定位是什么?

答:共建共享跨市域安居住房。优化都市圈保障性住房规划布局,推动建立跨市域保障性住房建设合作机制。支持在东莞、惠州临深片区、深汕特别合作区等区域沿轨道交通建设大型安居社区,推动跨市保障性住房建设与市政配套设施协同发展,探索跨市域保障性住房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探索在临深片区共建人才社区,推动产城融合和职住平衡。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深圳都市圈将以环珠江口湾区(深圳―东莞)等为重点,发展滨海湾新区等海洋经济优势地区,协调陆海资源开发、产业布局、通道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将加快开通深圳―东莞、深圳―惠州―深汕特别合作区―汕尾海上旅游航线,共建世界一流滨海旅游休闲中心。

——都市圈集约化发展格局基本建立。深圳核心引擎和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东莞、惠州整体发展能级进一步提升,依托交通要道、向外放射的发展轴带基本成型,形成以中心城市为引领、发展轴带为支撑,各城市协调联动的区域发展格局。

深化与港澳合作

一、“三横五纵”铁路格局

广东省政府印发

深惠汕发展轴:加快建设深汕铁路、深圳外环高速支线、惠州稔平环岛高速公路,联通惠州、汕尾,打通深圳面向粤东沿海的交通通道,构建东部沿海发展轴。高水平建设深汕特别合作区,积极推进重要城市节点联动发展,加快推进环大亚湾新区、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大亚湾石化产业园区、大亚湾新兴产业园、深圳(汕尾)产业园、汕尾高新区等重要产业节点建设。以大鹏湾、大亚湾、巽寮湾、双月湾、深汕湾、小漠湾、红海湾等优质山海资源为依托,打造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

问:深圳都市圈有多大?

聚焦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协同发展轴,滨海湾新区、前海片区、中山翠亨新区将强化联动发展,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试点,着力打造环珠江口“黄金内湾”。

强化高铁公路“硬联通”

问:深圳都市圈有哪些高水平实验室?

,让更多人看见!

答:依托鹏城实验室、深圳湾实验室、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等实验室,创建以高水平实验室为引领的实验室集群。加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聚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深海科技等领域,开展多学科交叉前沿研究。

打造国际门户功能区

摄影:叶瑞和/影像莞

加强交通枢纽、重要站点、口岸地区的综合开发利用,推进西丽、机场东、光明城、罗湖口岸/火车站、前海、皇岗口岸、清水河、坪山、深圳东、五和、大运、平湖、深汕、东莞中心、虎门、滨海湾、东莞、东莞东、东莞南、东莞西、松山湖、惠州南、惠州北、惠阳、汕尾、陆丰、河源东等枢纽及站点的站城一体化开发。

【重点二】

最新最全最干货的深圳都市圈知识点

深圳都市圈规划重磅发布,透露松山湖科学城未来新动向!

二、城际铁路

微信改版了

强化高水平对外开放

刷到团团全凭缘分

惠州副中心: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培育壮大石化、能源、新材料、高端电子信息、生命科学等支柱产业,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清洁能源中心,推进大亚湾经开区、仲恺高新区、中韩(惠州)产业园、环大亚湾新区、潼湖生态智慧区、惠州新材料产业园、稔平半岛能源科技岛等重大平台建设,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

共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全面落实中央惠港惠澳政策。引入更多香港科研平台和教育医疗资源,持续拓展深港教育、科研、金融、商务等合作。推动跨境执业资格准入和专业资格互认,推进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积极为港澳青年在都市圈创新创业和成果转化提供便利。

加快穗莞深城际南延线、深惠城际、深大城际、深惠城际大鹏支线、莞惠城际小金口至惠州北段等项目规划建设,推动广深中轴城际(原常平至龙华城际)、深莞增城际、塘厦至龙岗城际、深珠城际等前期研究,谋划推动港深西部铁路(洪水桥―前海)、深圳东部地区与深圳第二机场(惠州平潭机场)的快速轨道交通、深莞惠三市跨市市域快线或市域(郊)铁路的规划研究。

问:深圳都市圈有多少人?

共建河套―西丽湖―光明―松山湖创新产业组团。按照学科关联、优势互补、协同错位的原则,聚焦信息、生命、材料三大领域,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启动区加快布局世界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都市圈国际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国际交往和合作水平不断提升,与港澳务实合作深入推进,与国际接轨的通行规则基本建立,国际化营商环境显著改善,基本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在跨区域产业组团构建中,深圳都市圈将构建前海片区―滨海湾新区―翠亨新区临港临空经济组团,充分发挥前海扩区优势,推动深圳前海片区、滨海湾新区、中山翠亨新区的临空向海区位优势,加快发展海洋经济、临空经济、会展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

滨海湾站效果图

东莞将大力推行轨道站城一体化开发,滨海湾新区作为其中一个站点枢纽将加快综合开发利用进程。在都市圈“三横五纵”铁路格局中,途径滨海湾站的中南虎城际也被纳入“三横”格局。

2、建设跨区域产业组团

融入“两轴”空间骨架

强化都市圈原始创新能力,加快松山湖科学城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散裂中子源二期、先进阿秒激光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也将加入都市圈高水平实验室集群,开展多学科交叉前沿研究。

河套―西丽湖―光明―松山湖创新产业组团;前海片区―滨海湾新区―翠亨新区临港临空经济组团;坂田―观澜―塘厦―凤岗―平湖电子信息产业组团;坪地―清溪―新圩绿色低碳产业组团;潼湖―银瓶创新区装备制造产业组团。

《规划》提出,支持东莞提升高等教育办学水平,高起点建设大湾区大学;积极推动东莞林则徐销烟池、虎门炮台旧址等重要文物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协同打造都市圈文旅品牌。

- THE END -

五大都市圈发展规划

展望到2035年,深圳都市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更加完善,跨界区域城乡协同发展达到较高水平,产业体系、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实现全面融合发展,建成具有中国气派、世界水平的创新型、国际化、现代化都市圈。

终于揭开神秘面纱

大湾区大学(滨海湾校区)效果图

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筹)

深莞惠河发展轴:以深圳为龙头,依托赣深高铁、深惠城际、京九铁路、长深高速公路等交通通道,联通东莞、惠州、河源,构建东北部产业发展轴。发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主导产业,打造深莞惠科技产业走廊。加快深圳坂雪岗科技城、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新桥东先进制造业园区、深圳国际低碳城、深圳国际生物谷、深圳国际食品谷、东莞银瓶合作创新区、东莞东部工业园、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惠城高新科技产业园、博罗智能装备产业园、深河产业园、深河科技园等开发建设,研究建设深河特别合作区。提升东江流域水资源供给保障水平,筑牢都市圈北部生态屏障。

答:

问:深圳都市圈有哪些跨区域产业组团?

一起来看看

1、推动与港澳民生融合

点个👍,点亮

《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编制,是协调深圳都市圈各城市经济发展、社会民生、要素协同等一体布局的重要依据,是指导深圳都市圈各层次规划的重要纲领性文件。

深圳都市圈有多大?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发展、产业需求牵引科技创新,着力打造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构建创新引领、要素协同、竞争力强的科技创新产业体系。

到2030年,深圳都市圈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的大台阶,优势互补的区域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一体化合作机制基本建立,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初步建成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国际化大都市圈。

《规划》提出支撑建设深圳都市核心区半小时通勤圈、都市圈1小时通勤圈,打造便捷、智慧、韧性都市圈。

深圳都市圈推动构建跨区域产业组团,强化产业协作、规划统筹、机制创新、利益共享,打造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样板,其中包括多个产业组团,东莞这些区域纳入跨区域产业组团:

答:河套―西丽湖―光明―松山湖创新产业组团;前海片区―滨海湾新区―翠亨新区临港临空经济组团;坂田―观澜―塘厦―凤岗―平湖电子信息产业组团;坪地―清溪―新圩绿色低碳产业组团;潼湖―银瓶创新区装备制造产业组团;龙岗―坪山―大亚湾―惠阳高端制造产业组团;坪山―龙岗―大鹏―惠城―博罗―龙门健康产业组团

近日

在铁路客运枢纽体系建设方面,东莞将重点谋划东莞中心站,推进东莞南站、滨海湾站的建设及虎门高铁站改扩建。其中,滨海湾站、深圳至江门铁路被纳入深圳都市圈枢纽体系重大交通枢纽快速化连接项目。

东向积极推进深汕高铁建设,增强深圳核心区与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快速联系。北向开展广州至深圳高铁新通道前期研究。西向加快建设深圳至江门铁路,推动深珠城际高铁通道功能研究。

为了不要错过彼此

【重点三】

强化高铁公路“硬联通”

深圳主中心:促进都市核心区扩容提质,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强化资源要素配置能力,引领带动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全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强化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功能,加快建设以深圳为主阵地的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以海港、空港为枢纽,高铁、城轨、高速公路为骨架,高效衔接国际国内的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提升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水平,对标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打造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沙头角深港国际消费合作区等重大平台,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答:深圳都市圈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持续保持国内领先,2022年外贸进出口、外商直接投资额分别约占全国的8.7%、5.8%。初步建成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滨海湾新区、中韩(惠州)产业园等一批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

——都市圈高质量发展能级显著提升。区域高质量发展产业体系更加完备,创新动力活力明显增强,联合申报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数量显著增加,深圳都市圈研发投入强度达5%以上,都市圈发展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幅提升。

三横:莞惠城际,深惠城际大鹏支线、塘厦至龙岗城际和中南虎城际,深大城际、深惠城际龙岗至前海段、深汕高铁和汕汕铁路。

与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协同发展轴:依托深中通道、深珠城际(伶仃洋通道)、深圳至南宁高铁,加强与中山、珠海、江门等珠江口西岸城市合作,打造跨江发展轴。联通“澳门―珠海”发展极点,加强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开放合作。强化前海片区与东莞滨海湾新区、中山翠亨新区联动发展,建设深圳―中山产业拓展走廊,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试点,着力打造环珠江口“黄金内湾”。

问:深圳都市圈总体布局是什么?

港澳码头及港澳新城效果图

共建公共服务优质生活圈

加强边界地区路网对接,统筹跨界路网的规划建设,加快推动深莞惠三市跨界道路的规划衔接,推动松山湖科学城至光明科学城通道规划建设,推进跨界普通国省道的升级改造,完善城市边界地区主次支路衔接,构建布局合理、便捷高效的跨界路网体系。

《规划》以同城化高质量发展为方向,以创新体制机制为抓手,着力推动基础设施一体高效、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统一市场建设、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构建以深圳为主中心、东莞和惠州为副中心、深汕特别合作区为增长极的“一主两副一极”功能区,推动形成由深莞穗发展轴、深莞惠河发展轴、深惠汕发展轴、与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协同发展轴为支撑的“四轴”区域空间发展体系

融入深圳都市圈,滨海湾担起国际门户功能区新使命!

编辑:钰婷

聚焦布局合理、衔接顺畅、管理协同的基础设施体系,《规划》提出支撑建设深圳都市核心区半小时通勤圈、都市圈1小时通勤圈,打造便捷、智慧、韧性都市圈。

答:增强深圳中心城市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快提升东莞、惠州副中心发展能级,高水平建设深汕特别合作区增长极,形成“一主两副一极四轴”的都市圈总体发展布局,实现中心引领、轴带支撑、协同联动。

1、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五纵:穗莞深城际、深莞增城际、广深中轴城际(原常平至龙华城际)、深惠城际龙岗至惠州段、广深铁路。

——都市圈一体化联动更加有效。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健全,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基本建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本实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 93%,1小时通勤圈总体形成。

深莞穗发展轴:以深圳为核心,依托广深港高铁、穗莞深城际、广深铁路以及广深、莞深高速公路等交通通道,打造联通深莞穗的中部创新发展轴。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规划实施,加快深圳光明科学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燕罗先进制造业园区、九龙山先进制造业园区、东莞松山湖科学城、滨海湾新区、水乡新城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构建布局合理、开放互通的区域创新体系。

△在东莞眺望深圳 摄影:陈灼平/影像莞

2、联合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1、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圈

《规划》明确,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强化都市圈原始创新能力。滨海湾新区作为都市圈的创新平台之一,将加强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坪山高新区等七个创新平台协同发展。

答:经济发展水平领先。深圳都市圈是全国人口和经济要素高度聚集、城镇体系和功能较为完善的城镇密集区。2022年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约4.9万亿元,分别约占全国和广东省的4.05%、37.96%,人均GDP达14.3万元,经济密度约3亿元/平方公里。

答:深圳都市圈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东部,由深圳、东莞、惠州全域和深汕特别合作区组成,土地面积约16273平方公里,规划有关任务举措涵盖河源市和汕尾市部分区域。

松山湖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

深圳都市圈将以环珠江口湾区(深圳―东莞)等为重点,发挥东莞滨海湾新区等海洋经济优势地区,构建陆海协调的海洋产业格局。其中,支持东莞理工学院建设海洋学科和海洋学院,积极开展海洋高等教育交流合作。

问:深圳都市圈发展目标是什么?

答: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增长极、高质量发展先锋典范、开放包容的世界窗口。

在公路建设方面,滨江大道―东莞海堤路也作为深莞惠互通重点项目之一提上日程,将打通滨海湾新区与深圳的便捷连接通道。

2、加强城际干线公路建设

三、高铁

——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加速形成。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水平显著提升,低碳高效的能源支撑体系基本建成,民生服务共建共享水平明显提高,全面实现政务服务跨城通办。

答:2022年,深圳都市圈范围内常住人口3415 万人。

中国散裂中子源主装置区

支持东莞提升高等教育办学水平,高起点建设大湾区大学,加快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筹)建设,支持东莞理工学院建设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

在产业集群建设方面,聚焦培育发展专业化、国际化、高端化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夯实滨海湾新区等区域的国际化专业服务机构集聚基础,做优做强会计、法律、管理咨询、设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备受关注的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

问:深圳都市圈如何破解住房难题?

初审:晓娴

东莞这些区域纳入跨区域产业组团

“牵手”前海、翠亨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