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213

江苏溧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大财经2023-12-28 12:03:010

资产盘活型。地处城郊的唐家村、三和村、庄家村等,拥有集市资源和沿街店面房、厂房等村级集体资产。利用这些要素招商引资,壮大实力,村集体收入滚雪球式增长。唐家村是全市的“首富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490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超1240万元。该村兴建的扬子商业广场,总投资2800万元,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仅此一项,村每年稳定增收200多万元。投资1300万元建设的14000平方米“唐家美食城”,为村增加年收入300万元;征用天目湖镇100亩土地进行异地发展,兴建的唐家工业园,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400多万元;新建改建的唐家菜场,年租金收入125万元。2018年,村里对集体的废弃房屋、仓库、临时辅助设施进行整治,建成200多平方米唐家小院,为村年增收15万元;建成1000多平方米的停车场,年增收13万元。戴埠镇河西村通过建立“溧阳市河西置业有限公司”,开发了河西新村、河西佳苑2个住宅小区,为村集体创收2000余万元。楼下店面作为村级集体资产出租,使村级集体每年有了固定的收入来源。该镇还将原砖瓦厂开发建成明清一条街,现有沿街商铺155间,面积约11000平方米,固定资产1亿多元,为村集体经济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陈超 刘海炳

党建引领型。全面推进村书记“5A”晋档升级管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选用懂经营、善管理、信息灵、交际广,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有谋有招的人进入村“两委”班子。逐村分析研判,撤换不胜任、不合格、不尽职的村书记和村干部。组织村干部进党校、高校学习培训,选派村干部到发展较好的村跟班实习,提高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玉华山村是别桥原乡旅游开发重点区域之一,该村利用“溧阳1号公路”优势和自然条件,发展苗木种植业和生态旅游,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建成集种植、采摘、销售于一体的休闲农业示范园,打造现代农业名片。大力推进丘陵山区综合开发,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村民收入。村成立农地股份合作社,建有苗木和苦瓜种植基地、垂钓中心、农机服务站、采摘园大棚设施、优质生态水稻种植区、机械存放场和经营门店等创收项目。村富环境变,现今的玉华山村环境优美、村庄整洁、乡风文明、公共服务条件日趋完善。

产业开发型。利用“溧阳1号公路”全域旅游和天目湖、南山竹海旅游区发展的契机,积极参与旅游项目开发,兴办农庄、酒店、民宿、农家乐等,开发旅游特色产品,建造标准厂房出租,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天目湖村地处天目湖旅游度假区和天目湖新镇开发建设的核心区,村党委借助天目湖5A级旅游景区开发,关停低效高耗有污染企业,利用本村原始积累,采用资本运作和滚动发展模式,建造标准化厂房,盘活和利用原有资产资源,挖掘增收潜力,争取立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村级集体经济转型升级,使村级集体经济保持持续较快的增长态势。李家园村利用国家5A级景区南山竹海和御水温泉的资源,与南山竹海景区合作经营,每年分红收入105万元;村办的旅游服务中心大楼每年租赁收入55万元。先后获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等荣誉称号。

江苏省溧阳市自2012年7月起先后出台《溧阳市“双挂双促”结对帮扶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关于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领导挂钩、企业联村、干部帮户”活动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明确目标任务、总体要求、帮扶重点,落实资金扶持、规费减免、用地保障、以奖代补政策,强化组织领导、工作职责、督查考核等保障措施。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超过4.5亿元,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都过100万元。溧阳市坚持党建引领,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统筹利用资源,盘活存量资产,强化“三资”管理,做好土地文章,改善发展条件,拓展有偿服务,多途径发展特色经济,形成具有溧阳特色的村企合作共赢之路。

农旅融合型。创建特色田园乡村,打造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文化,培育乡村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旅游新业态。全市已有9个村庄被命名为“江苏特色田园乡村”。庆丰村依托水稻产业优势,倾力打造“苏南第一方,庆丰稻花香”农旅项目,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从曾经的经济薄弱村蜕变成网红村。发挥稻米产业优势,开发庆丰大米、庆丰米酒、庆丰七彩菜籽油、庆丰乌米饭以及庆丰馒头等,推行“吃、住、游、购、娱”特色服务。村推行“稻田认养”经营服务,面积达到150亩,为村集体年增收90万元。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流转土地近3000亩。该村先后获得“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江苏省先进基层党支部”等多项荣誉称号。

抱团联动型。依托现代农业和旅游业发展优势,放大溧阳全域旅游和“1号公路”的品牌效应,引导经济薄弱村盘活闲置或低效的集体资产。鼓励薄弱村采取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或土地股份合作等形式发展高效农业。竹箦镇姜下村借助“溧阳1号公路”,成立姜下农副产品销售有限公司与丫丫农场合作,为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配送食品,年销售额达到1040万元,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每年可为村集体经营创收80多万元;村参股100万元,与企业重塑竹箦风鹅老品牌,重启竹箦风鹅生产项目;村与企业合作建设的姜下休闲农业示范园,集种植、景观、采摘、销售于一体,带动特色产业发展,增加村民和集体经济收入。

以地生财型。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以地生财。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土地指标申请及调整规费结算方式的通知》要求,对2019年起实施的各类土地整治项目新增耕地形成的占补平衡指标,70%由实施镇(街道)留作自用,并予以交易。交易资金对村级按10%、经济薄弱村按15%进行奖励,对没有资源的经济薄弱村,均按3%~5%比例专项用于村集体经济发展,着力提升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上兴镇永和村完成的第一个复垦项目,争取到镇专项奖励资金400万元,村级经济跃上新台阶。在镇政府的支持下,瑞丰集团公司投资220万元,将位于瓦屋山风景区、“溧阳1号公路”边的镇属原东风林场的废旧房舍,改造成用于发展乡村旅游的茶舍、餐馆和民宿,以永和村的名义对外发包,将其打造成永和村又一个造血型项目。

作者:陈超 刘海炳 江苏省溧阳市农村经济研究会

来源:《江苏农村经济》期刊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