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856

万字长文丨小鹏汽车(剑锋十年,荆棘之下觅荼蘼,下)

大财经2023-12-11 14:57:011

联手头部,离不开是今年7、8月小鹏相继宣布联手大众和滴滴共同造车。

2023年1月30日,官方宣布王凤英出任小鹏总裁一职,她将负责公司的产品规划、产品组合管理和销售业务。

今年前11个月,小鹏累计交付12.1万辆,照此势头下去,全年有望以14万辆收官。

「我觉得到2025、2026年都会继续打,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点——汽油车还有利润。」

而P7的意外到来,进一步改善了小鹏的基本面。

人往高处走,何小鹏并非不清楚品牌升级的重要性。

那为什么CEO不支持的配置还会被发布?

就此来说,G3头顶上的摄像机,P7的轿跑姿态、基于低算力芯片的P5用上双激光雷达,都可以说是何小鹏坚持下来的“不一样”。

何小鹏对于智驾的执著投入,可以说是风雨无阻。

「越便宜的车卖得越多,对品牌的长期定位消耗越大,一旦到达80%的时候,你就很难扭转。」

「你不做车,内部都知道公司遇到危机,只是既要做,又不敢花多钱。」

至于滴滴方面,何小鹏表明合作项目的MONA车型,将是「小鹏第二品牌,甚至第三品牌的开始」。

接下来,不仅将考验各车企谁能卖得多、赚得多,也要考验谁能亏得少。

然而在高光之下,小鹏的后劲乏力,也是昭然若揭。

2020年,小鹏累计交付2.7万辆,同比增长112%,其中仅交付半年的P7就占到了1.5万辆。

两者的深化合作,并不遥远。

「P5到了后面有一些变化,核心原因是2019年大家都没钱,所以我们做了一个“打折版”的P5。」

日前小鹏发出公告,大众已对其完成超5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正式成为小鹏第三大股东,持股比例仅次于何小鹏和阿里巴巴。

然而P5和G9的接连失利,终于将问题推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

在小鹏P7发布会上,夏珩提到了做出一款轿跑车的原因。

从2017年儿子出生那天起,何小鹏的生活就彻底变了。

参照此前何小鹏还提到,「明年四季度,我们期待进入高速的正循环。」

不过跟P7同用英伟达Xvaier芯片平台的背景,只有30 TOPS算力的能力,亦局限了其智驾系统能力的“天花板”。

P7,作为首款NEDC续航里程超过700km的国产电动车,也是新势力里第一款对标Model 3的产品。

这样的自嘲,多少也印证了此前何小鹏分心做事的真实性。

何小鹏变了。

「关于配置表的讨论,我们一直都有不同意见,比如我对一个低的配置是不太愿意的。」

「我给内部的逻辑是,要不然做得足够精彩,要不然轰轰烈烈死掉。」

为了实现创新和功能突破,小鹏P5花了大价钱用上双激光雷达。

作为一个出色的连续创业者,何小鹏清楚问题是出在了「人」身上。

以及还有消息指,小鹏明年的销量目标超过28万辆,同比增长1倍。

放大来看,无论跟对手的输赢如何,小鹏都已将自己紧紧绑在了「头部」的片区上。

即便连车都还没交付的恒大汽车,也一度创下最高7856亿港元市值。

何小鹏形容,王凤英在无数的成本细节问题上,她一问大概就知道怎么回事。

何小鹏表示,「相信新车会与同价位竞品拉开巨大代际差距,进入到全新广阔的蓝海市场。」

重新搭班子,已是迫在眉睫。

「G9的配置是大家讨论的结果,在这上面我没有集权。」

「和大众的合作进展顺利,还有很多的deal正在谈。」

然而在P7之后,小鹏率先拿出的是P5,而非G9。

「当时我们做智能轿跑的决定,在行业来看是非常冒险的。」

「因为公司上下都知道,自动驾驶领域的优势是小鹏汽车的生命线,是未来。」

快速成长固然重要,但前提应该是,基于少一点歪打正着的意外成分、多一点实力使然。

「大家都认为应该做SUV,不过在做产品规划时,我觉得除了做市场调研,洞察和洞见也很重要。」

他对于汽车创业的热诚,更多是从「做出不一样的汽车」出发。

继10月首破2万辆交付之后,11月小鹏再度踏上2万辆的高度,实现了连续10个月的正增长。

前小鹏自动驾驶副总裁吴新宙曾这样说过。

美联储迅速下场,使出无限QE量化政策,金融大放水又重新盘活了全球市场。

在G9上市不久后,小鹏重新确立了产品、战略、技术、销售、OTA五大委员会,何小鹏亲自担任产品和战略委员会主任,直接管理具体事务。

「我们在辩论中,互相说出各自看法,把相互不知道的盲点呈现出来,之后再统一做决定。」

2021年,小鹏全年交付9.8万辆,是2020年的3.6倍,P7在这当中占得6.1万辆。

日前何小鹏发文,「未来三年会是最残酷的三年,也是最有机会的三年。」

此外,有着投资眼光的何小鹏,即便在All in小鹏汽车以后,也在分心寻找其它新机会。

后来,大众中国CEO孟侠在评价小鹏时也提到,「双方还有许多进一步的合作空间,希望通过合作实现互利互补。」

换句话说,小鹏P7的出现算得上是一场「人为意外」。

年初疫情爆发,带来了史无前例的防控政策,同时疫情快速卷席全球,使得美国股市经历了数次历史性的熔断。

如此管理情况,可以说是小鹏的隐患,只是被P7的成功所掩盖了。

按照2019年的规划,原本在P7之后,小鹏是要先做出定位更高的G9。

何小鹏回答,「任何一个公司开会,你说CEO不支持的东西都把它否决掉,那大家就不用开会了。」

得益于P7的爆发,2021年小鹏首次成为了蔚小理三者中的交付量冠军。

「实际换个角度,当时不做车也是一个方案,但又觉得应该往前走。」

另外,目前双方已在供应链上进行联合采购,一同实现降本增效。

自此以后,“缺钱”算是成为了过去式。

一场意外的疫情,释放了史上最宽松的金融活水。

小鹏的内部问题,有其历史原因。

「实际上就不应该打折,如果不打折,P5还是非常有竞争力的。」

夏珩曾经说过,「整个产品的定位以及公司的大决策,我们以小鹏的意见为准。」

言下之意,P7的诞生,是出自于对调研结果的“离经叛道”,小鹏更多从坚持自身洞见出发。

其中,大众以7亿美元收购小鹏4.99%股份,并将在小鹏G9平台的基础上,共同开发2款大众品牌的B级纯电车型。

为此,「组织能力」将成为重要一环,这也是近1年来小鹏为之努力的地方。

如果明年能顺利实现28万辆的目标,毫无疑问小鹏将晋升至头部阵营。

曾经有人问何小鹏,“你觉得你和马斯克的差距有多大?”

想要把计尽算盘的生意做好,这是有点过于理想化了。

「小鹏对我这边基本是放手的状态,没有太多干预,但他也会跟我说,要有产品意识,要有经营意识。」

关于这个“非常之法”,大概这几个月来亦已有所体现——

对比当时Q2交付量同比增长98%的成绩,小鹏对于Q3的交付量增长指引只有13%-20.8%,可见市场势能在快速消退。

参照前11个月数据,多数新势力品牌的年交付量还在“1字头”里徘徊。

那么接下来,会容易吗?

他表示,「我们一起畅谈了未来几年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可以说不谋而合,在技术上长期的合作蓝图也更加清晰。」

只不过,汽车制造业终究讲求的是「有序规划」,而非寻求「意外收获」。

而新车配置的SKU方案冗杂混乱,则成为了压垮G9首战成果的最后一根稻草。

王凤英的到来,还给小鹏的降本任务助力不少。

看来MONA的出现,是要掀起一场风雨了。

何小鹏最早的回答是,“我想超越马斯克。”

「现在我跟王凤英的分工是,我管技术,她管品牌,我管成本,但我向她汇报。」

之所以这样改动,是因为2019年的小鹏真没钱了。

据悉在加盟以后,王凤英在小鹏内部多次强调,「要聚焦在智能化上,没有第二条」。

在金融条件极致宽松下,同期国产特斯拉开始批量交付,全球资本看到了新能源汽车梦兑现的曙光。

在P5没能带领小鹏再往前走一步之际,此时G9的到来,多少又被渲染成「白衣骑士」的角色。

而从他本人全身心的下场管理,到找到王凤英这样的资深帮手以后,小鹏的持续正循环也得到了启动。

过去有报道指,何小鹏从2020年底就开始将大量精力投入在飞行汽车和机器人业务,占比基本是一半的时间。

「从来没有英雄从天而降,有的只是平民挺身而出,现在我只想成为一个平民英雄,并不想超越谁。」

有见及此,难怪早前他说到MONA销量至少是10万辆起步。

「外观没做太多变化,很多技术没有上,本来应该能力更强,成本更低。」

不过在践行何小鹏强调的创新点之余,随着2019年公司经历生死时刻,何小鹏本人也从句句不离“互联网人”,转变为遵循汽车行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上。

「现在有很多企业往小车做,往更便宜的车做,我觉得只要你往下做了,再想上来就非常困难。」

「很多企业都没有王凤英这样的人,问心无愧、公正不阿且管细节、管策略。」

但作为何小鹏口中的“打折版P5”,自身条件也值得反思。

联手头部,对标头部,成为头部。

对于小鹏来说,能够在2020年金融大放水的背景下完成上市,这固然是给企业存续注入了强心针。

及后两年,新能源车企估值达到惊人位置,蔚小理市值接连超车多数国际巨头。

P7的到来,无法填补好小鹏过去所留下来的坑。

「譬如座椅,王凤英清楚Nappa真皮哪些地方要用,哪些地方不要用,一听就知道成本高了多少,她有着太多跟汽车细节、硬件相关的全面专业性。」

他强调,「要用非常之法,走奋斗之路。」

「哪怕是在最困难的时候,自动驾驶团队受到的缩减压力,也比别的部门要小得多。」

何小鹏以投资人身份创立公司,错过了前期起步阶段,同时跨行业的背景,也让他很难对造车业务有十足的话语权。

2020年,是一个充满了神奇色彩的年份。

如此跃升,确实让“初生牛犊”的小鹏反应不过来。

就算当下蔚来和小鹏遇到了市场不济,但手头上动辄三四百亿的现金储备,也已然是2019年最难阶段时的10倍以上。

「小而美不是我想做的事情,我的目标就是最上面。」

「那时我不知道能不能融到钱,如果融不到钱,活6个月就没了。」

何小鹏的转变,一部分是由经历所感化,另一部分则是取决于公司决策组织的权力分配。

这样一幅家庭场景,随着作为MPV的小鹏X9即将推出,似乎这也是命运给何小鹏写好的圆满安排。

何小鹏认为,「核心不光要建立几个长板,还要无任何短板,而且非常考验组织在激烈变化和快速发展中的基础功。」

过去自己不愿意管,或者是没有权力管,当下都要给完全扭转过来。

不久前何小鹏曾说到,如果在去年底、今年初不改动组织的话,企业只剩能挣扎多久的问题。

到2020年小鹏在美上市当天,何小鹏被重问同一问题时,他说“想收回当时的回答。”

这般民主式决策,何小鹏在回顾制定G9上市策略时也有所提及。

「对标头部」,也是小鹏锁定席位的重要手段。

针对该内生性的问题,小鹏也终于把刀口对准了内部,展开一场刮骨疗伤的改革。

小鹏内部大面积洗牌,如此变化可以说是「开启二次创业」。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何小鹏率领团队到访大众总部。

何小鹏认为,“这次事件跟之前成绩特别成功有关,内部很自信.”

现在的何小鹏,可以有底气饰演起6岁多儿子心目中的「英雄」,指着街上的那些车说是爸爸做的。

而最大的问题,他承认一定是在于「公司CEO」。

虽然离20万辆的目标还有差距,但在打出漂亮的“逆风仗”之后,小鹏在士气、市场、现金流等方面都进入到了正循环阶段。

何小鹏没有做集权式的深入管理,由行业背景和历史因素所致,同时也跟他不喜欢做管理的性格有关。

认为残酷的原因,源于他认为价格战将持续下去。

其中小鹏X9的后备厢可调变化、标配后轮转向、双腔空悬、高性价比等产品点,多少让更贵的理想MEGA丢了底气。

直至当下,P7依旧是小鹏交付阵营里不可或缺的一环,其「划时代」一般的角色还在发挥着效用。

「2020年是智能汽车的元年,资本推动了智能汽车的加速」,何小鹏在回顾那年时曾发出这样的感慨。

明年是小鹏造车10周年,或许到时我们能在顶峰上,看到何小鹏的身影。

同时,何小鹏大方坦承,去年小鹏上市公司财报中的12位高管,在今天还剩下来的只有2位。

「我过去创业也挣了一些钱,为什么现在要折腾这些事情,如果做一样的汽车,我不如买汽车股票,一样有收获。」

小鹏P5没能在市场上一鸣惊人,固然有市场对于智驾接受度不高的影响。

于是,在汽车行业干了30多年的王凤英,进入到了何小鹏的法眼。

「我们有很多团队,不是我一个人跟小鹏PK。」

在今年1024小鹏科技日上,何小鹏开玩笑说,「如果我今年真分心了,机器人和飞行汽车的进度会比现在更快。」

其中,新品牌首款A级纯电轿车将于明年三季度上市。

联手全球最大汽车集团 全球出行市场一哥,小鹏已然为自身注入了「头部」的基因。

更重要的是,它们还带来了一款在当时算得上是“划时代国产车”的代表作——P7。

在此背景下,此时G9以「小鹏首款起售价超30万元」的车型身份推出,实际已是不合时宜。

何小鹏的理想,还寄托在了小鹏P5作为全球首款搭载激光雷达的量产车身份上。

何小鹏曾坦承,「我是不懂汽车的,在造车新势力创始人里面,只有我是跟汽车没有关系。」

近来小鹏先是在智驾领域挑战华为,再在MPV层面以X9单挑理想MEGA。

既想融资活下来,又选择花钱造车,还要不多花钱,同时小鹏造车还有一条规矩,「每款产品都要有创新点」。

与之匹配的是,2022年9月小鹏宣布城市NGP功能开始试点,P5成为业内首个实现城市高阶智驾的车型。

“联手头部,对标头部,成为头部”,这大概就是小鹏接下来的奋斗之路。

「任何一个公司老大最终应该做选择题,而不是问答题。选择都有好跟坏,大家讨论出1到2个选择,最后由我去做最终决定。」

自始至终,何小鹏都是瞄准了头部的方向。

这款产品,是何小鹏All in之后首款参与规划的车型。

实际何小鹏也意识到了当中问题,但他开始的想法是,「只要快速增长,保持速度,那么问题就会被解决」。

据2022年Q2财报显示,小鹏连续4个季度夺得新势力交付冠军,可谓正值“巅峰期”。

坚持推出“打折版”P5的原因,也跟2017年拿出个小鹏汽车Beta版一样——为了融资。

P7的意外爆火,将小鹏从不到3万辆的年交付量,一下带到了10万辆级别。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