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教大家股票排“雷”,不要再被割肉了
少听故事、多看数据、回归常识。
再细点儿说:
1. 不要着急,好公司不是一两年炼成的。
我们啊,就喜欢一些新概念,新公司,包括我自己,还因为天天喝瑞幸,就坐歪了屁股。很多出问题的公司容易出现中短期暴涨,通常在财务严重造假后的几年崩盘。而一些真正的好公司,一涨就是几十年,比如昨天业绩亮瞎眼的腾讯。我之前股池里定的筛选条件是要连续多年,也是一样的道理。
2. 少听点儿故事,少信所谓的权威背书。
就拿乐视来说吧,贾总拿全部股票身家质押为乐视融资,故事精不精彩?贾总拉上首富、前首富、央企、国家队、地方龙头、民企教父、各路明星背书,风光不风光?
但事实是,那些背书的大佬们只是扔了一个铜板,小散们则可能信了他们赌上了身家性命。蓝田的故事就更离谱,是常识都能看穿的东西,整个鱼塘全部堆满鱼也没这么大量,一看就是作假的。
3. 放弃一些小市值的股
很多人过度追捧一些所谓高成长的中小市值股,但市值门槛,一直是我策略里必加的,50亿市值以下的公司基本不用看了。
4. 要看报表,但不仅仅依赖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是用来排雷的,优质的上市公司往往有优质的财务报表,但是反之不成立。不能仅仅靠财务报表就去买入一家企业。好公司肯定有好的报表,但好报表不一定是好公司。写了《手把手教你读财报》的老唐说过一句话我还是比较认同的:财报是用来证伪的。
说完四点原则,我再列一下我平时会思考的负面清单。
具体来说,有下面几点之一的,都大概率有问题:
(1)大股东或管理层有不诚信、舞弊或严重的违法违规记录;
(2)大股东或高管团队变动过于频繁;
(3)大股东股权质押比例较高、控股股东或高管层频繁、大额减持股票;
(4)境外业务占比过高,重要银行账户、子公司和关联公司在境外且缺乏足够的商业合理性;
(5)频繁更换银行、会计师事务所、法律等服务机构;
(6)经营模式缺乏足够的独立性,关键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主要通过关联企业进行
十大热门行业逐个看·家电篇丨家电市场缓慢复苏,白电迎销售旺季
点蓝字关注,不迷路~上市公司2022年报和2023年一季报披露均已收官,证券时报梳理出十大热门行业公司的营收、利润及相应增速数据,以飨读者。家电市场缓慢复苏今年一季度,国内家电市场虽整体下滑,但复苏迹象较为明显。不含3C产品,家电市场一季度的零售额约为1554亿元,同比下滑3.5%,但是下滑主要集中于1月,下滑幅度为23.9%,2月和3月则分别同比增长28.1%和0.8%。大财经2023-05-03 21:17:540000阑尾炎是怎么引起的 割了阑尾后悔一辈子
近期,甲型流感进入高发期,各类流感防治药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但要提醒大家的是,不是所有的发热都是甲流,一些囤积的“神药”有时非但不能治病,反而还会拖延病情。最近,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外科就接诊了一位12岁的少年,由于误把发热当成流感治,差点发生“肠穿孔”......发热两天当作甲流治差点“肠穿肚烂”小铭(化名)今年12岁,正在读初一。两周前,他开始咳嗽并发起了烧。大财经2023-03-23 04:49:240000防范“代收货款”骗局 可引入消费者“后悔权”
□江德斌“你有一个重要快递,代收货款159元。”遇到这种情况你会付款吗?随着电商的普及,很多消费者因买的东西太多,都记不清自己有哪些快递,一不留神可能就被代收货款“坑”了。近日,消费者宋先生就差点被代收货款骗了,他收到一个代收货款快递,需付159元,打开一看,竟然是在绿化带常见的“冬青树苗”,市场售价只要几块钱。(7月4日央广网)0001国产“霸总”短剧倒灌海外,业内人士:往后或将“比剧本拼内容”
11月21日,微信发布公告称下架微短剧《黑莲花上位手册》,因为其渲染极端复仇、以暴制暴的不良价值观,混淆是非观念。关于微短剧的讨论再次进入公众视野。近年,因剧情“爽”而多次出圈的短剧被不少人视为“下饭的电子榨菜”。不仅如此,出口海外的国产短剧也收获颇丰。但随着不少违规短剧下架、短剧竞争越来越大,有业内人士表示,接下来微短剧创作将进入“比剧本拼内容”的时代。大财经2023-11-24 13:00:120000FED如期加息25基点,声明删除了此前暗示未来还会加息的措辞
周三(5月3日)纽约时段盘中,北京时间5月3日周四凌晨2点,美联储公布最新的5月利率决议,美联储加息25基点,至5.00-5.25%。美联储本次决议措辞较为中性,市场认为美联储接下来将暂停本轮加息。目前市场焦点转向稍后的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讲话。具体市场走势上,在美联储5月决议公布后,现货金价冲高回落,短线拉升10余美元之后收回涨幅。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