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187

光明网评论员(有军大衣在,羽绒服涨价还是问题吗)

大财经2023-12-04 13:33:110

一个更成熟的消费者心态,其实是坚持宏观原则、少做具体干预。所谓宏观原则,即保证市场的充分竞争,随时有新的替补玩家;而具体干预,则是希望具体品牌降价或涨价,必须满足自己的需求。

光明网评论员:“不是羽绒服穿不起,而是军大衣更有性价比。”这样一句看似调侃的话,最近在社交平台走红。有网络博主发布视频“大学生集体穿军大衣上课,土到极致就是潮”,获得了近200万次点赞。

随后,互联网上掀起了一波“军大衣取代羽绒服”的讨论,似乎价格连番上涨的羽绒服,已经令消费者反感,消费者开始用脚投票,宁愿选择军大衣、花棉袄,也不买羽绒服了。这有一定的数据支撑,据一些电商平台数据,今年双11期间,军大衣销售额同比增长181%,商品评价中不少网友给出好评,有网友称:“商家说100%纯棉花填充,实惠又保暖。”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现阶段这波关于羽绒服的讨论,夹杂了不少情绪。很多消费者希望最起码国产羽绒服的价格能便宜点、别那么贵,并试图用舆论的力量去控制市场定价。这并不太现实,从市场原理来说,也没太大必要。从逻辑上来说,如果一个产品因为定价问题卖不掉,那厂家吃什么呢?消费者觉得天气冷,厂家就不会感到市场冷吗?

消费者不妨再等等,毕竟很难想象在如今活跃的市场环境里,任何一个产品门类不会快速出现平替。最起码第一波红利被军大衣吃到了,那么之后又会迎来哪些入局者,也颇值得期待。

换个层面说,国产羽绒服涨价一定是坏事吗?大概不能这么说。有不少价格高昂的国外羽绒服品牌,舆论在谈起时也是充满艳羡,羡慕它们的“高附加值”“高利润率”。国产羽绒服撕掉了廉价、平替的标签,以更自信的姿态去满足“炫耀性需求”,这何尝不是一种价值链升级?人们对此痛心疾首,恐怕也是错付一种忧心忡忡的情感。

【上一篇】获得平等的生活体验,不是恩赐是权利

这背后的原因也比较复杂,有产品自身定位调整的原因,也有原料价格上升的原因。但无论什么缘故,只要在一个非垄断市场,对于这种价格波动人们就没必要太过紧张。只要市场里入局者众多,那么军大衣、花棉袄就随时在蓄势待发,铺上货架。

但这也恰恰能反向说明,羽绒服涨价其实是个“伪问题”,这不值得着急焦虑,也没必要大声批判。因为一个产品一旦失去部分市场——比如价格敏感人群不买涨价的羽绒服了,那么替代产品就会迅速填补进入,满足这部分需求。毕竟,有哪个商家能放过商业机会呢?无论这个机会来自高端市场还是下沉市场。

有句俗话叫“强扭的瓜不甜”,这句话在市场经济里格外适用。商家既不能强迫消费者买什么,消费者也不能强迫商家卖什么——包括强迫某个品牌以某个价格销售某个商品,这些“我认为”“我觉得”的情绪化表态,在市场经济里不见得有什么用。

来源: 光明网

【阅读提示】不断涨价的羽绒服,把市场让给了军大衣?

坚持宏观原则,其实就是给企业尝试的机会,包括试错。这种自由度,是企业寻找商机、价值塑造甚至产业链升级的基础,市场应该提供这样的空间。至于商业策略成功与否,市场也自会给出评判。比如在媒体的报道里,去年大火的雪糕刺客,似乎到今年就迅速熄火、被平替给取代了。

但这种失败同样是有意义的,最起码发掘了市场用户的真实消费意愿,也为市场寻找方向提供了参照。而道德化、情绪性评价,哪怕千言万语,也终究没有市场本身的筛选机制有力量。

当然,这并不是说羽绒服涨价的现象不存在,尤其是一些过去被认为平价的国产羽绒服,近些年涨价幅度巨大。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从2015年至2020年,中国的羽绒服均价已经从438元上升到了656元,而大型防寒服的价格更是高达2000元,在市场产品中占比接近70%。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