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954

走进香港百年零售巨头背后的郭氏家族

大财经2023-12-01 17:30:093

而永安百货背后的郭氏家族至今也已顺利传承了四代。 该家族在早年间曾和孙中山、宋氏家族(宋氏三姐妹和宋子文)以及当时的上海财阀关系非常要好。

家族企业由此交到第二代手中,他们就是郭棣活和郭琳爽。

在第四代人中,郭志樑之子郭永正在加入永安国际后,主要负责公司的投资与资产营运,侧重于期货及金融投资。

郭乐夫妇悲痛欲绝,同年郭乐并立下遗嘱,大部分资产留给妻子和儿媳妇以及一孙女一孙子,其他小部分资产遗赠给32位家人。至于孙辈为什么也没能接班,可能是因为郭乐的孙辈退居美国后失去了打拼的斗志。

*郭棣活

*郭泉(左)郭乐(右)

*郭琳爽

两年后,郭乐也回到香港管理业务,澳洲业务交由弟弟郭葵、郭顺负责。

*图片来自网络

四代传承

1983年4月27日,郭琳珊突因急病去世,在集团接班人上,陷入接班危机。当时,“琳”字辈依然健在的只有担任永安有限公司主席一职的郭琳弼,已近70岁,对领导整个集团似乎没有太大兴趣,再加上他的独子年纪太小,因此集团接班人选就落到了“志”字辈身上。

在接班之路上,按理说,郭乐出谋划策最多,且是家族企业的缔造者和开创者,为什么他的后代没有接班?

郭琳爽为郭泉长子,1921年从广州岭南大学刚毕业时,即被郭乐和郭泉确定为上海永安掌门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家办新智点”(ID:foinsight),作者:foinsight

不过在郭志权掌管永安期间,虽然想要带领集团往更好的方向发展,包括投资期货,加大房地产投资,但却出现了一些决策失误。

在联姻上,郭氏家族和和其他豪门家族一样,通过联姻,巩固家族地位,包括被称为「中国百货之父」,先施百货公司创始人马应彪家族;东亚银行的创办者李佩材家族;以及香港养和医院背后的李树芬家族等。另外,在家族联姻者上,还有林则徐后代。

郭棣活,1904年生于澳大利亚悉尼市,为郭葵长子。郭棣活时年12岁,随母亲回到香港,两年后,在广州岭南大学附中就读。因家族在纺织技术上需要依靠别人,终不得顺心,于是将郭棣活作为纺织技术工程师进行培养。

根据1919年股东名册统计,共招募25000股,每股100港元,其中郭乐家族(兄弟子侄)招资1405股共140500港元,占全部股本的5.6%;香港永安公司投资5000股,共500000港元,占全部股本的20%;其他华侨1643100港元,占全部股本的65.7%。以上合计共占全部股本总数的91.3%。又据公司股东名册提供的资料,当时的原始股东人数1562人,平均每户(人)投资1632港元,股东资本在1000港元以下的人数竟占投资人数的79.65%。(来自其他媒体资料)

从百年前烽火战乱时代传承至今,郭氏家族后代一直都以“永安精神”为家族家风。所谓“永安精神”,可从郭泉的《永安精神之发轫成长》一书中略窥一二。在书中,他多次提及永安是家族众兄弟同心同德、共同创立的。

郭志一的儿子郭永善于2007年加入永安百货,从中低层管理逐步做起,后升任助理总经理。

郭姓在广东中山竹秀园是大姓,据竹秀园《郭氏宗谱》记载,香港永安百货郭氏家族为唐代中兴名臣郭子仪的后裔。

当郭乐抵达澳洲墨尔本时才发现,大哥已积劳成疾,无法给他提供庇佑。郭乐只好去悉尼寻找出路。起初,郭乐在同乡的农场里种菜,后决定做生意,自己成为一名菜贩。后郭乐遇到郭标,经他介绍,进入了他和马应彪合开的永生果栏。

因遭受天灾,眼看一家人生活无着落,郭乐也提出想要追随大哥郭炳辉去澳洲。更早之前的1882年,郭乐的堂哥郭标也去了澳洲。

1937年8月,日军轰炸上海。上海永安遭到破坏,人财损失惨重。上海永安欲向英国领事馆(注册地为彼时香港英国当局)求助,不但遭到拒绝,反被撤销了上海永安的“英商”注册。最后,郭氏家族通过一系列运作,在1938年将永安变更为“美资”企业。

在郭琳爽和郭棣活接班之际,在香港,郭泉虽为家族产业总负责人,但实务则由自己的孩子郭琳珊、郭琳骧及郭琳褒等人协助。

*正在建设中的上海永安百货公司

2019年,已经70高龄的郭志樑担任主席统领家族企业已长达34年,或在不久的将来,永安集团即将开始第四代接班历程。郭氏家族第四代为“永”字辈。目前,进入永安国际的“永”字辈很少,有的年纪尚轻,有的另有事业。

为支持孙中山革命,郭标曾介绍澳大利亚华侨领袖刘光福认识孙中山,后刘光福加入国民党,援助孙中山革命。

其中,香港永安百货集团已经拥有超过100的历史,既是香港第二大华资百货公司,亦是曾经上海南京路四大华资百货公司之一(它曾和先施、新新和大新被合称为’中国四大百货公司’)。

事实上,郭乐仅有一独子郭悦文,虽然早年曾有意安排他接班,后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接班成。后郭悦文赴美,身体状况一直不好,于1954年病逝,享年49岁。

1966年,郭泉去世后,“琳”字辈成员登上商业舞台,顺利完成了接班。但不幸的是,郭琳褒和郭琳骧突因急病离世,郭琳珊开始担任集团主席。1976年,随着郭顺去世,郭氏家族第一代划上了句号。

郭氏家族起家于郭沛勋。郭沛勋为地地道道的农民,育有三女六子,分别是长子郭炳辉、二子郭乐、三子郭泉、四子郭葵、五子郭浩、六子郭顺。

到1960年,虽然永安一些较外围的业务如悉尼永安、永安货仓、大东酒店等继续由专业人士打理,但核心业务如香港永安公司、永安银行、永安人寿保险公司、旧金山及纽约永安公司等都由郭泉掌控。只有永安水火保险公司仍由郭顺负责。

*建设好的上海永安百货公司

但最终上海永安纺织最终还是没能逃脱免于与日本合作的命运。抗战胜利后,上海永安纺织公司被归还给了郭氏家族。不久后,郭顺也去了美国。

公司营业发展很快,与此同时,郭氏家族还积极拓展除香港之外的其他地方业务。1914年在广州开设永安百货公司。

1916年底,上海永安公司在香港英国当局注册成立,总办事处在香港,股本港币200万元。1918年,郭标协助郭乐开办的上海永安百货公司开业。

后郭泉吸收了部分郭乐手中的股权,全面掌管了永安。

在郭氏家族商业史上,郭标和郭乐是家族事业奠基人。

1912年,郭乐将原来香港永安的合伙形式改为不对外公开招股股份有限公司,并增加资金,1916年资本增至200万,1930年增至400万元,1931年,自有资本增至630万元。在短短20多年内,香港永安资本增长近40倍。

虽然郭氏家族占股只有5.6%,但因其他股权比较分散,小股东居多,郭氏家族依旧是上海永安的掌控者。

1929年,爆发了世界范围内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香港也受到波及,先后影响了郭氏家族的永安银行以及永安纺织等产业,甚至一度出现危机。后郭氏家族通过一系列运作,化解了此次危机。

从家族联姻来看,郭标的四女儿郭婉莹的丈夫是林则徐的后代,后郭婉莹创办“锦霓新装社”,专门设计定制礼服。另外,郭婉莹和宋氏三姐妹关系非常好(曾给宋美龄当过伴娘,而宋美龄也曾经给郭婉莹当过伴娘)。

从政治上来说,一代创业者和孙中山、宋氏家族以及当时的上海上海财阀关系非常好。

之后,上海永安由郭顺负责,郭乐在美国负责指挥,并在纽约和旧金山开设了永安分公司,为香港和上海永安负责采购和经销。郭乐于1956年10月病逝于美国寓所。

在永安纱厂股本中,香港永安公司等永安集团联号企业占19.45%,郭乐家族虽然只占2.56%,但却控制着纱厂实权。后永安纱厂发展成为集纺、织、印、染全能的全国第二大棉纺业。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郭家三代“志”字辈已经完成学业,并开始陆续接班。“志”字辈大多有着良好的学历背景,多毕业于英美名校。

再后来,永生、永安和另一家永泰合并为生安泰果栏,除联合经营生安泰果栏外,郭乐还在斐济岛开辟果园。后因生意扩张,郭乐陆续将自己的几个弟弟全部带到澳洲帮忙。

*郭标和家人们在上海自家宅邸前的合影,前排左一是郭标的四女儿——著名的郭四小姐郭婉莹

除上海外,郭氏家族还在国内外建立了许多分公司或分庄,形成一个自成系统的收购棉花、零销产品网点。

在郭泉后代的姻亲关系中,包括香港富商李石朋家族,香港唐氏家族(香港南海纱厂创办者,现拥有家族企业香港联亚集团),李树芬家族(现拥有香港养和医院)等。

但是,郭志樑接班时,家族企业正处于风雨飘摇中,不仅集团产业和家族遭受了重大打击,百货业也开始走向没落。2000年,郭氏家族做出另一重大决定,将永安集团国际私有化,在发展上,采取保守且稳定的策略。

1897年,郭乐和同乡在悉尼创办永安栈(后改名永安果栏)。后永安果栏成为澳大利亚20世纪初悉尼三大华人果栏之一,1902-1913年间,每年营业额达1万英镑以上。

1919年后,郭氏家族又增加资本50万港元,上海永安共合计资本总额为港币250万元。

最终,只有40多岁的郭志权接管了家族企业。掌管企业后,他便邀请留在海外的家族成员回来加入永安集团。

1920年底,郭乐开始招股筹办永安纱厂,1921年春订出招股简章。原先资本额定为银元300万元,后由于郭氏家族信誉极高,结果筹集到银元600万元,至1922年4月底截止收股。

郭家兄弟与孙中山同为广东中山人,相识于澳洲。早年间,郭标(郭沛勋家族六兄弟的堂兄弟)曾为澳大利亚早期华侨华人领袖。1914年2月,郭标创办并发行《民国报》,1916年协助建立中国国民党澳大利亚支部,1917年参与创建中澳轮船公司。

本期,家办新智点带你走进百年郭氏家族及其四代传承和家族治理之路。

1923年,郭棣活读完岭南大学一年级后,进入美国某纺织学院留学,成为家族中第一个出国留学者。1927年,郭棣活回到上海,初任永安二厂参事,后升任永安纺织厂副经理。到抗战前夕,永安纺织已经成为中国第二大纺织企业。

尽管,郭氏家族想尽力保全家族在上海的产业,但日军还是占据了永安纺织的部分厂房,并要求他们和其合作。最终,郭乐见美国势力也无法抵制日本,最终于1938年4月底去了香港。1939年,短暂回上海后,郭乐便以去美国旧金山参加金门博览会为由去了美国,留在了美国。

1892年,广东香山大雨成灾,郭沛勋家受灾严重,生计困难。

1912年,中华 民国成立,孙中山一直鼓励华侨回国创建工商业。1918年,应孙中山先生邀请,郭标带领家人从悉尼来到上海,开启实业救国之路。

2017年,永安110周年时,郭志权、郭文藻等从董事局中退下来,董事局成员由10人减为9人,家族成员为郭志樑四兄弟。

早在1907年,郭乐与弟郭顺向华侨招股,在香港创办了永安百货公司,任董事局主席。该店址与马应彪的先施百货公司相距不远,由郭泉主理,经营业务除百货外,还经营进出口业务,代办与华侨有关的出入境手续汇款等业务。后该公司业务还从商业扩展到制造、金融及服务、房地产等行业。

郭泉当时主要负责管理家族在香港的产业。为了培养他,大学毕业后在郭乐的安排下,郭琳爽在香港的一家小百货做见习助理,1929年,调任上海永安副总经理,4年后升任总经理。在30年代的全国抵制日货运动中,他让永安变成了全国最大的国货公司。

在家业传承和子女教育上,“志”字辈多从基层工作开始。郭琳褒去世前,将自己的儿子郭志权安排进永安人寿,郭志匡安排进永安银行。尤其郭志权曾经重组了永安人寿业务,并将其带上市。

到1937年,短短30年间,郭氏在香港及上海已拥有除百货外的保险、旅游、酒店、物流、货仓、地产、银行、纺织公司及印染等不同业务。

自1918年开业以后至1936年,19年间,上海永安销售总额折合港元16989万元,账面盈利额2396万元,纯利润14.1%,资本利润率平均每年为50.4%。

上海解放后,1950年6月,郭棣活当选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1955年永安纺织公司公私合营后,郭棣活仍任总经理并兼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委员、工商业联合会副主任等职。1958年在广东省领导的推荐下,郭棣活被调任广东省副省长,分管纺织和轻化工业,1986年4月9日在广州病逝。

在香港,除了李嘉诚家族、李兆基家族、郭得胜家族和郑裕彤家族“四大老牌家族”外,还有许多“隐形富豪”家族。

*1937年(民国26年)上海永安有限公司股票一枚

1985年,永安集团不得不以1.2亿元出售处于尖沙咀黄金地段的永安大楼。后郭氏家族又因种种原因痛失永安银行,控股权落入恒生银行手中。1986年,因永安银行一事,在各方问责下,郭志权辞去了集团主席一职,副主席郭志樑接任集团主席,郭志桁则出任副主席,家族大权又重回郭琳珊一脉手中。

而郭琳爽后来还担任公私合营永安公司总经理。此外,他还被选为上海市工商联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政协常委和全国政协委员等,1974年病逝于上海。

*1947年(民国36年)上海永安股份有限公司第八次增资股款临时收据国币贰拾伍万圆一枚

(《家办新智点》提醒: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郭葵之子郭棣活和先施公司创始人马应彪女儿马锦超结婚,育有二子志威、志新,三女子思、子超、子珍。

以上仅仅为家族联姻一角,未完全列出。

而郭琳骧的儿子郭志勇也就职于永安银行。

20年代初,郭标创办了新民启智会,又为悉尼中华学校创始人之一。回国创办实业后,郭标曾任上海中央造币厂厂长。

除郭标外,郭氏家族中还有不少人曾担任过其他重要的政治角色。

抗战期间,上海永安和永安纺织损失惨重,元气大伤,再加上后来的内战,导致许多上海的工商业企业家纷纷逃离。彼时,亲属们都劝郭棣活和郭琳爽离开,甚至还包了专机。但两人思考再三后,还是决定留下来等待解放。

值得一提的是,郭家在上海还有多处地产,像华山路、利西路,延安西路、新华路等。

1913年,香港永安公司发展到相当规模后,郭氏家族决定筹建上海永安公司。

0003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