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687

房地产最大的隐形航母(终于浮出水面)

大财经2023-11-24 11:16:260

尽管近三年没在上海拿地,但今年的回归首作,也足够惊艳市场了

所有数字都指向了同一个结果:中国建筑已经成为地产圈的行业大哥

以后几年,可能都会成为行业最不可忽视的存在

整个地产行业应该也找不出第二家了

去年还排在第四位,今年只用了10个月就成为行业第一位

关系网梳理出来大致是这样的

中海的全名其实叫中国海外发展,是中国海外集团在地产业务上的嫡长子

且不说中海是怎么规划这么一块优质土地,看完这个项目,我印象最深的其实是别人可能不太会注意到的各种细节

让100位优秀施工人员比拼技术,最后只挑选出30名技术最好的人员,优中择优

基本覆盖了全国大部分热点城市

04

一种纯正理工男的死磕式细节

所以中建智地几年前就做出了北京宸庐,赚足了市场和口碑

这一规模也已经超过了华润置地、绿城等房企

在大本营北京,更是一周强势拿下2块地,虽然总金额不过百亿,但也接近了

我们回过头看,中国建筑这两年交给市场的项目,也都立住了脚跟

包括冰箱的插座,直接做了一个内凹槽

地产圈的头把交椅,一直是风水轮流坐的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建筑,不仅能在此刻做到第一

其余5家地产平台都有了自己的小名,这几年土拍拿地、项目入市也都是以子平台为主体

数字上,中海本身就是超过保利的

几乎亲眼看过的人,都很难不被这个项目的品质所打动

所以这么看下来,中国建筑其实是一家拥有2个派系、10家地产平台的超大型集团

这意味着,这家承包商已经成为房地产市场真正的巨无霸存在

对比下来就是这样:

之前盘点中字头房企时也分享过

把这个总数据放在行业里,中国建筑的排名仅次于TOP3

集团公告里也披露了具体数字,1-10月,中国建筑新购置土地储备大概在880万㎡

此后也开启了中海的焦点时代,不断收获集团地产资源的大量倾斜

而且就在本月的公告中,1-10月集团地产业务的合约销售面积为1483万㎡,同比增长17.4%

而现在,中国建筑的拿地金额完全可以覆盖2个保利、接近3个绿城

最典型的就是中建智地,之前去踩盘时了解到他们团队在施工之前,都会有一个小竞赛

尤其在上海,3年不见,出手即地王

什么概念?

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8.4%

我查了下1-10月中海系的拿地金额是897亿元,而中建八子的拿地金额是513.6亿元

包括新增土地储备情况,等于近3个龙湖

先从总的拿地金额来看,基本上相当于2个保利

这种聚焦一线的调仓模式已经成为中建系内部的一个明显趋势

而且10个兄弟全员出动,都进入了开发领域

这8家公司,由八大工程局直接控股,业务布局范围各不相同

还有8个中建系平台

尤其三局旗下的中建壹品,首次入沪,直接以38.6亿元拿下了杨浦滨江地块

其中,作为工科状元的中海之前就输出过不少品质项目,一直是业界学习标杆

数据来源:中国建筑官微、克而瑞

8月份我们实地踩盘了杨浦内环的城市更新项目,中海海上和集

可见今年中国建筑给地产业务的KPI确实提高了不少,几乎每一家子公司都在大步走出舒适圈,去做大做强

这些项目的品质,不是靠嘴说出来的

更不可思议的是,中国建筑竟然还在继续扩张

各位可能想象不到,这家集团体系究竟有多庞大

而进入地产开发领域后,中国建筑也用无数个品质项目,向市场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不仅在全国抢拿多幅土地,还把目光对准了北上广深等一线市场

也来到了4000亿的水平线上

我们看一个项目品质是不是真的好,最直观的答案还是看市场数据

我对比了下去年的全年销售榜单,前10位差不多都是老面孔

只是为了节省三四公分的空间,为多人口家庭做一个双开门冰箱

对强迫症非常友好

我们前面挖了那么多数据,都只证明了它的体系有多庞大、销售拿地规模有多牛

拿地之果决、迅速、大手笔,堪比偶像剧霸总男主

这一点很好证明,也是最直观的

除了原本总部就在北京的中海、中建智地、中建玖合

民企是,国央企也是

2022年全年,中国建筑房地产业务实现合约销售额4016亿元

包括最近和碧桂园闹分手的中国平安,凭借大手笔控股地产公司,前几年也在行业里如日中天,一度被称为隐形大佬

随便打开各大榜单答案都是保利,紧随其后的可能会是万科

内部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

而且是大到惊人的程度

今年根据中国建筑官微发布的经营简报,1-10月,集团地产业务合约销售额为3705亿元

以及重仓上海总部的中建东孚,今年除了中海回归,一局和三局也成了它的对手

扩张的同时,中国建筑并不完全靠规模取胜、或者纯粹用流量吸引注意

整个行业来看,这两年大家都不好做,但产品力这件事,对所有房企其实是公平的

这种微乎其微的细节,足以说明这个体系内地产队伍的核心产品观

说实话今年这个行情压力,这个增长速度还是很惊喜的

如今,这家集团公司手底下一共控制着10家地产平台

一个单元楼栋的门头,过去几个月再想起依然足够惊艳

不仅要和兄弟公司抢占市场份额,而且全部目标明确,主攻核心地段

关键是这些小弟本身的实力也很强

包括2010年被中海地产收入麾下的中海宏洋,和中海业务分工明确,一直以来都很低调,但实力不弱

2家公司,如今被称为中海系双雄

这种一出场就跟了10个小弟的霸总配置,整个行业里应该还没有出现过

10年前中国建筑有过一次大规模重组,到2015年重组完成,把旗下除了八大工程局以外的所有地产业务,都注入了中海地产

这么多年,在全国各区域屹立不倒的高端项目证明了这一点,很多刚需品质红盘也证明了这一点

还有武汉的中建壹品、长沙的中建信和,也在进一步挤占北京市场

01

甚至常州天花板的顶豪项目龍宸壹號,依然能在今年凭借老带新持续霸榜

以前的恒大、碧桂园之流,已经彻底翻篇了,现在说起台面上的行业第一,各位第一反应想到哪几家?

包括中海系2家、和中建系8家

这样的体系之大,已经超过此前我们对这家公司的很多想象

但其实,一个最大的地产隐形“霸主”才刚刚开始出现

核心地段超百亿的地块,大手一挥连拿了3块

为了对比更明显,我又统计了行业里其他开发商的前10月销售额情况

才过去10个月,中国建筑的总销售额直接冲到了第一

所以,中海完全是属于中国建筑体系之内的

05

简单相加后,基本相当于中国建筑今年在土地市场的成本投入

比华润直接多了1000多个“小目标”,更夸张的是,接近2个碧桂园的销售水平

总额1410.6亿元

中海海上和集实拍图

于是我查了下去年的年报数据

而中国海外集团背后的控股母公司,就是中国建筑

两者的关系本身就很亲密,更何况还有一件事

也是最近的一些迹象,我们才后知后觉,原来这家集团公司正在悄悄成为地产圈的隐形老大

而今年这8家公司,也开始走出总部,围绕其他重点或一线城市调仓布局

数据来源:中国建筑官微、克而瑞

直接超过了保利、万科等企业,约等于3个绿城和龙湖

除了中海这种老选手,单看勇猛突进的中建八子

除了四、六、七这三个工程局尚未给地产平台正式起名

但对中国建筑来说,只做大其实还不够,还要做得好

中国建筑原本是国内最大的龙头承包商,这几年才开始全面进军地产开发领域

无论在城市理解、市场判断、还是产品打磨上,都有足够的底气

中国建筑的数据,已经超过了保利和万科

常年榜单TOP3,曾经顶着利润王的称号,还做过行业第一

数据来源:中国建筑官微、克而瑞

靠的并不是恒大、碧桂园那种简单的规模扩张模式,而是靠一个又一个项目积累下来的品质获得的

所以各位,中国建筑为什么能够做大,成为行业第一

除了拿地金额之大,中国建筑今年的土地布局,也很有意思

这种不为外人道的价值观,在过去的地产行业里其实是不常见的

而深耕上海的中建东孚,也去了深圳抢地,和中海同台对打

尤其在土地市场,今年中国建筑旗下的10个兄弟可谓非常显眼

数据来源:中指研究院、克而瑞、企业年报

而无论最后谁拿下地块,受益的都是中国建筑这个大哥

除了一二局总部在北京,其余六局都有各自为营的总部城市

其中细分到派系,中海系贡献销售额2947.6亿元,中建系则贡献了1068.4亿元

手机实拍图

今年,这个数据更夸张

这次重返的气势直接拉满了

不仅能做高端居住盘,而且一经推出就长期霸榜区域销售榜首

无人能挡

这么庞大的体系下,中国建筑的销售额也引起了我的好奇

02

这种实力招牌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背后其实是中国建筑这家集团公司源自基建事业的长期基因

除了双雄,中国建筑的体系内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组成,也是那次重组中被保留下来的:中建八子

这两年的项目其实也有了大量的口碑基础

虽然没能进入前三甲,但中国建筑的销售额却和前三位追得很紧

比如3月份的北京土拍,5家中国建筑旗下的兄弟公司,一起哄抢朱辛庄的一幅地块

最突出的一家房企,中海地产

但大部分人都没意识到

今年又交出了北京国贤府,在示范区开放阶段就直接展示大区实景,好评无数

03

各位可能也听到、或看到过它的名字:中国建筑

比如门后的视觉盲区,很少见的,被做成了和玄关收纳面板一样的色调

只是很多人可能想不到,它背后的大佬就是中国建筑

但本质上,中国建筑能直冲第一,并被真正认可这个地位

以中海为例,今年下半年,4个一线城市的土拍市场,中海一个都没有放过

总土地储备规模达到了8682万㎡,未来业务持续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