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485

青岛(比起放宽落户,更应该放开,鄙视链)

大财经2023-11-23 13:11:561

讲个段子:

这几年,“老青岛”这个概念逐渐弱化,但仍有不少假装“老青岛”的楼评人故意谈及并引发舆论,其中包含但不限于:

3.对于外地人落户青岛,当地带引号的“老青岛”又怎么看?

“瞧不起外地人,瞧不起新区”,这是一部分老土著的“心病”,但不是“新病”。

市南的发展经历了百年时间,城市的东扩离不开俞老在1992年提出市府东迁,改变了岛城城市格局。

那些年,更多的外地人买了东部住宅区,后来又置换到崂山前海一线;北仲仲家洼拆迁到浮山后,很多年轻人(小镇做题家&穷大学生)跟着过去买了,很多当地人更瞧不起他们。

很多事儿比较复杂,就比如:买了市南区公寓的年轻人落户后,他们的孩子就能上青岛市南中片的学校?

因此,在这个层面上,就没必要拿市南市北去鄙视崂山李沧,然后再拿城阳、西海岸新区的人口增量去鄙视李沧崂山。

外来学者和商人,通过建学堂和经商,算是在老青岛混出名堂,出类拔萃(投机暴富者)垄断了银行业和建筑材料、纺织厂、化工厂、碱厂等。他们这些人居住在广西路、黄县路、龙口路,知识分子和军官分布在小鱼山和俾斯麦兵营附近。

这跟以前辛家庄浮山所的情况类似,在海航万邦、东海路9号、中铁中心、燕岛国际、柏丽澜庭,不少外地有钱人买了这里,包含不少很多北上广深的商人。

那几年,可谓是“宁要西镇一张床,不要东部一套房”,湛流干路(今香港中路)高楼逐渐迅速起来,在新局面形成之前,很多人还是不认东部。

一、青岛百年内,并没多少本地人,不要去冒充“老青岛”

不信,你来看看咱们青岛在2022年人口增量就懂了:2022年青岛常住人口增加8.54万人,这个增量位居全国第七。

很多做研究城市的学者提及青岛时,都会讲到这句话——

同时,那么多年过去,以前的年轻的“小镇做题家”看着自己的房价上涨,但是房子老旧无法满足改善需求,又想换房。说到底就是自己成长了,房子也老了,换到东李入手套低密度洋房或者张村河的品质小高层,再正常不过。

文末右下角帮忙点击“点赞”,并转发给需要的朋友。咱们旨在避免被信息污染蛊惑,给买房人一个真实客观有效的价值输出,感谢持续关注。

有人说,咱们青岛的常住人口增量大多在城阳和西海岸新区,主城人口增量已经不行了。其实,这个观点只是看到了其一,没看到其二,更没看到其三。

青岛是山东目前唯一一个用地铁把老城区和新城区连接完美的城市,方便了通勤和发展。有无可复制的“山海湾城”的资源,内陆人非常喜欢,但是也很迷惘。

众生之过,即心之过。自心众生,无可分开。

再往上数数,更是刚需,有些地方附近存在不少“邪国人”?老青岛人讲——“歇恁嬷嬷噢——”,他们称日照人为“邪国人”,这是给人家起诨号。

今天,咱们就聊聊最近接触的一些跟买房相关的事儿,从中谈谈一些情况,分析分析这些是不是阻碍外地人落户的原因。

咱们不去讨论这些敏感问题,不该房产小中介关注。

过去三年,山东诸多高净值人群选择了以前的“城中村”——山东头和朱家洼、王家村,也是老青岛不屑一顾的地方。

二、曾经的“小镇做题家”,房价涨了,冒充老青岛的中介又开始看不上了

其中,西海岸新区增加2.93万人,城阳区增加2.14万人,胶州增加1.17万人,李沧区增加0.89万人,即墨区增加0.78万人,崂山区增加0.64万人,市南区增加0.12万人,市北区增加0.32万人,平度莱西减少。

在青岛,上个世纪的建国之前,城市刚刚发展,除了外国侵略者外,这个城市有这几类人:青岛(即墨、崂山县)土著,日照(邪国)人,外来学者商人、城乡结合部的青岛人(沧口四方等)。

您如果熟读历史或者家里三代老青岛的话,都应该知道:历史上的西镇团岛老四方,确实是上一代的刚需聚集地。

青岛当局为了搞经济拉人才,创造了那么多“产业链”,而一些假冒“老青岛”的房评人又去创造新的“鄙视链”。这不仅影响青岛形象,而且还不利于外地人落户青岛。

“小镇做题家”们买入浮山后的价格那么低,从5000每平涨到35000每平,再跌到20000每平,不还是上涨了价格?置换到东李和张村河有啥毛病?他们的孩子小学初中教育都结束了,学区也用不着了,置换房子还不行了?

其三,细分各区人口的学历水平,西海岸新区、城阳区跟市内四区仍有不少差距。也就是说,城阳、西海岸新区的人口增量多,但不一定意味着人才引进就绝对比市区好,甚至差距不小。而且,城阳和西海岸的人口增量主要集中在各自核心的三个街道内。

青岛本身没有“鄙视链”,真正的老青岛心中更没有“鄙视链”。只有假装“老青岛”的人才会用“鄙视链”来讽刺崂山和李沧的新楼盘,不利于外来人口落户。

“一个只有一百年左右的城市,有什么资格谈太多历史?青岛是一个很年轻的城市”

因此,落户条件进一步放宽只是抢人的第一步,以上问题的延伸优化方案以及如何提升外来人口的精度等问题,还需要其他“组合拳”。

毕竟这些人大多成了业界骨干和精英,很多准备换房子。结果一些假装老青岛的“老青岛”看不下去了,一面说他们的二手房连年跌价,又一面说张村河和东李更令老青岛不屑。

往上数三代,青岛土著也不多。真正三代老青岛的大多数是沧口、四方、崂山县人以及即墨平度人,其他多数都是移民。

没有办法,老四方和市南东部太贵,小镇做题家们只能选择定居浮山后。而这几年,浮山后房价一发不可收拾,新房次新房3万每平很正常。

东岸四区的人口增加总量是1.97万,主要集中在李沧和崂山区,这个数据的确不及西海岸新区的2/3。

虽然老被“上流社会的人”瞧不起,攒点小钱也不让在八大关置地,但是毕竟在新城市定居了。

青岛放宽落户,这是好事儿。不少人讲,青岛放宽落户的时间有点晚,但胡Sir认为“恰到好处”

至少,青岛的人口总量是在增加,城市并没出现“未富先老”

那既然这些楼评人假冒老青岛再创“鄙视链”来做文章,那咱们决不允许,咱们来聊聊。

2.在外地人心中,落户青岛,缺的是“门槛和条件”,还是其他?

现在的八大关,会前村(汇泉)那块土地被圈做公园和贵族跑马场,虽然资本家拿下了一些地,但是居住资格并不是每个人都有。

三、外来人口的增加看城市造血能力,但局部发达城区的外来人口增速降低并不代表城市的衰落

1.买公寓的人不去落户,是因为落不了户吗?买商业产权的人非得愿意落户吗?

在青岛落户的外地农村户口的独生子女,是否还能享受家里的宅基地和村里福利?再就说,外地来青的创业者,如果生意做得好,落户有什么额外福利吗?生意做得不好,落户又有何意义?

2023年11月,青岛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通知》,其中对落户条件进行了大范围的放松。主要就是指的人才落户、居住落户、亲属投靠落户、稳定就业落户以及投资创业落户。

这并不是“吃包子没赶上热的”,更不是“扁鹊见蔡桓公,膏肓之处已无解”,而是青岛当局对宏观人口增量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1.北岭以北的市南、市北才是青岛,浮山后、新都心、东李和崂山中韩、沙子口、城阳、黄岛都是郊区,甚至是农村;

这些外地人实力并不差,大多数是当地有多处房产且有实力的企业家、公务人员、成功人士。他们对追求美好生活有向往,而且明智和谦逊,判断力很准。

但是,好事者又来问了:

目前,真正意义上讲,绝大多数老青岛人已经没有这个偏见了。现在创造新的“鄙视链”的人大多是假冒的老青岛,因此给这三个字加上引号。

其中,有些信息跟房地产不无关系,比如租房落户、买公寓、商业落户等都可以落户,落户基本实现了“零门槛”

还有些土著,从相对穷苦的内陆农村过来,他们的命运和日照邪国人也不同。而他们却口口声声说,我们是正宗的青岛(崂山、即墨)人,为什么要和你们在一起工作。但是这些人经常在火车上找不到厕所,而且被扒手偷钱。

其二,咱们不否认市内四区人口增量不如城阳西海岸,但同样,崂山李沧在过去十年内人口增量仍很充足。至于后期增速放缓,其中跟房价上涨和新区发展不无关系,这个道理类似于北京上海等超一线城市人口减少一样而且,很多豪宅买入者不选择落户青岛,更不常在青岛。

他们挣点辛苦钱去听戏,戏院有很多新戏,他们听完大呼小叫,称其乃伤风败俗之景。但女主角确实漂亮,忍不住还得多看几眼,嘴里骂着不好。后来,他们好不容易住在了团岛和西镇、小港等地方。

这些楼评人不知是以何居心,他们这些观点中透露着满满的“鄙视链”甚至“唱衰”的态度胡Sir认为这种观点是历史倒退,深深刺痛了外地人落户青岛的决心。

邪国人去港口出苦力,勤勤奋奋,在港口一起居住。

以前外来投资客,赶上好时候,赚了不少钱。现在外地来青岛的买房人大多属于城市改善,毕竟定居青岛比其他内陆地区更舒适。

当时的土著,有比较有钱的地主和乡绅,靠着自己的识文断字和自己手里的积蓄挤进了洋人和地方上流社会的朋友圈。

2.当下的青岛楼市,带引号的“老青岛”要给开发商改毛病,城市更新腾出的东李、张村河等地板块开发的新房不会被“老青岛”认可。崂山和李沧区外来人口增量很少,不足以支撑新楼盘去化。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