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065

今年(双11,为什么突然就冷清了)

大财经2023-11-15 10:56:260

另外,手里有粮心、心里不慌,尤其是过去大流行的这三年,让所有人意识到一定要攒钱以应对突发事件,比如失业、疾病等其他情况。数据显示,截止今年6月末,人民币的存款余额高达278.62万亿,同比增幅11%。尤其当全球经济低迷,许多企业面临着巨大挑战,有些企业压力过大不得不进行裁员、降薪,这就导致许多人的钱根本不敢花,怕看不起病,养不起老,不得不存钱备用。

想要改变这种局面,其实需要一定的时间,并且要从多方面入手,例如:

首先,消费者对平台套路已经免疫。过去电商产业疯狂扩张的情况下,电商平台为吸引用户推出了许多抢红包、玩游戏、邀请好友的红包的活动,然而最后却发现许多商家在玩“先涨价、再降价”的套路,用户不但没有得到真正的优惠,反而双11期间的价格更高了,最后用户不仅损失了宝贵的时间,甚至中了某些商家的套路多掏了几百块钱。

虽然监管机构对这种套路三令五申,但在暴利趋势和赌徒心态的作祟之下,某些商家依旧存在这种问题。最典型的就是前段时间冲上舆论热搜的某某琪,甚至要求品牌方与他签署全网最低报价协议,京东为补贴消费者,将价格打到了最低价,于是某琪施压品牌方状告京东擅自调低价格。这种行为也让消费者看清了“全网最低价”只是一个噱头,并不是最低价。

其次,消费者也卷不动了。过去几年或许“炫富”是一种时髦,但这些年朋友圈晒奢侈品的少了,关于“平替”的讨论也越来越多了,“降级消费”更是成了这个时代的热搜词。正是如此,国潮品牌崛起也成了一大趋势,大众越来越关注产品的性价比,将钱用在能提升幸福感和生活质量的方面,这已经成为当下新消费的热点。

首先,一家电商平台员工数万,能带来百亿的营收是常规现象,但一个两三百人的直播团队就能拿下数十亿乃至百亿的利润,还要通过“保价协议”进行价格垄断。电商虽然是当下的主要产业,但也拉大了贫富之间的差距。想要提振消费信心,还是要推动实体产业不断复苏,稳住各类经济主体,稳住就业,只有这样人们才敢消费、愿消费。

关于此事,大家怎么看?

早期的“双十一”购物节基本只有11.11这么一天或前后几天,但全网成交额却连创新高,今年的双十一,各电商平台从10月下旬就开始筹备,即便历时半个月,依旧沦为史上最惨双十一!

数据显示,2017-2022年双十一全网销售额逐级递增,分别为2539亿、3143亿、4101亿、7610亿、9651亿和11154亿,但2023年的全销售额数据仅为2434亿元,其中阿里旗下各平台成交额为1898亿元,京东成交额268亿元,拼多多成交额为156亿元。可以说整个电商行业突然冷清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们拨开迷雾谈谈自己的看法!

其次,电商平台同质化和创新乏力。或许为了不犯错,许多平台选择了随波逐流,这就导致双十一各平台的活动形式和内容同质化非常严重,打折、返券、满减、秒杀、游戏任务等活动已经反复用了多年,消费者的兴趣和参与度反而越来越低。平台需要关注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和真实反馈,优化购物体验,即便是节约时间,只有让消费者能够在“双11”真正受益,市场会逐渐改善。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