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788

蔚为壮观的财富转移(少子化的后果之一)

大财经2023-11-14 09:44:390

然而,财富的继承者必然会认为家庭的财富在缩水,因为那套屹立在上海的“老房子” 不见了。

现在,似乎这个问题以及相关讨论也在中国出现了,只不过由于中国的人口基数摆在这里,很多人忽视了这个问题。

尤其是对于中国,对下一代的传承几乎是一种必然。

在死亡率稳定的情况下,那么“少子化”将会造成人口金字塔的收缩,底层的幼年人口逐渐减少,而相对顶层的老年人人口逐渐增加,众多老年人都会面临“无子陪伴”的状况。

而若是孩子出现了婚姻变故之类的问题,那么也同样存在财产被分割的风险,尤其是当房子成为婚后财产后,这种风险就会进一步增加。

可房价高涨的背后同样有一种趋势:并不是中国范围内所有房子都在涨价,目前而言,我们已经进入一个房产分化的时代,而且随着人口趋势的变化,分化会越来越严重,这种分化也会影响着房价,非核心城市核心区域的房子,将来可能很难保值,更不要说增值。

传统观念是很难被改变的,大规模的财富转移也确实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而接下来的这一代人在获得了财富之后如何去持续推动经济的进步,这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课题了。

就比如,深圳目前的楼盘依旧火爆,可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有超过半数的购房者并不是因为想要居住购买,单纯是一种投资行为。

根据综合数据来看,即便现在的中国仍然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排名第一的国家,可现在已经处于较为严重的“少子化”阶段,和过去相比,如今的生育率十分低下,甚至无法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然而,若是从整个社会考虑,那么这种提法似乎又是合理的,也有机构调查得出了一个可能性结果:未来10年之内,将会有一大笔财富将会被传给下一代,未来30年,这笔财富的数量更是极为惊人。

联合国当年的人口预测报告也能起到一定的参考:若是中国保持1.8左右的生育率,那么100年后人口将会为降低到5亿;而若是不足1.5,那么中国的人口总数量将会下降到5亿。

即便出现了壮观的财富转移,让老年人将手中的房子转移到年轻一代的手中,那么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了。

他们需要国家、社会给予的特别关心和照顾,这种照顾不仅是物质层面的,也同样是精神层面的。

对于经济发展而言,这也不利于消除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经济发展将会处于失衡状态。

中国人对房子一直有一种特殊的情结,认为只有在拥有一套房子的情况下,生活才是安定的。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控制,过去城乡之间的生育率差距逐渐缩小,很多农村家庭与城市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贝克尔的“孩子需求理论”也指出:在满足父母获得效用这一角度来看,孩子的数量与质量是可以相互替代的。

经济仍然在向前发展,各行各业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内卷”状况,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愿意以放长假的方式让员工去做与工作不相干的事情,再者说,还得考虑到家庭经济状况、子女本身意愿等情况。

购买房产对于目前而言也被很多家庭视为一种投资行为;从银行的角度来看,资产质量是比较重要的,一二线城市的房价还在上升,对于购房者而言就有着较大的安全边际。

在很多地方已经出现了“鼓励二胎”的生育政策,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证明。

根据2010年的数据来看,我国总和生育率仅1.18,还达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甚至比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都要低很多。

往深层次来看,这就意味着人口数量会不断降低,对于社会结构、经济发展都会产生着重大影响。

即便,中国传统观念中的“养儿防老”仍然是主流思想,这种思考同样会伴随很大的不确定性。

尽量规避不良影响

因此,对孩子的教育将会是一件投入极大的事情,我国的农村在教育设施、教育投入等角度都要远差于城市,这也造成了农村孩子的质量效益提高不足于城市孩子。

此话迅速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从“人情世故”的角度考虑,这种提法似乎是毫无道理的,因为自己手下的钱无偿赠予给谁都是自己的选择,为何还得上交一部分呢?

若是劳动生产率无法得到相应提高,在年轻人口大量增长的情况下,过去20年积累起的财富也是不稳定的。

该数据的对比似乎能说明一个很尖锐的问题: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奈何在经济尚未发达、国民尚未富裕的情况下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少子化”现象,显然,这将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

都不用说年轻一代,很多农村有素质的劳动力会纷纷将家庭搬到城市中,这就再度导致了城乡人力资本的差距扩大;当这一批孩子继续长大后,若是得到了大量的财富,他们就会想尽办法朝着更大的城市转移,这就是一种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也让很多人享受到了时代红利,尤其是那一批先富裕起来的人,他们的财富、资产得到了快速增长,这似乎放在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都没有出现过的。

似乎很多例子都在表明:即便有再多的财富,似乎也难以逃脱“富不过三代”的“诅咒”,当一个人控制财富的能力不足以支撑他拥有那么多财富的时候,问题也就随之出现。

特别是在面临人口老龄化、社会负担加剧、家庭规模缩小等情况后,都会对经济发展起到阻碍作用。

在1985年,日本的生育率下降到1.57,被称为“1.57危机”,到了2005年,日本这个数字更是来到了1.08,日本媒体也惊慌地表示:日本目前出现的少子化状况已经威胁到了国家的兴衰。

总体而言,“少子化”将会给国家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带来威胁,很多发达国家都把这个问题当成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我国也同样对“少子化”现象表现出了重视。

再加上过去多年房价上涨的速度更是十分惊人,不少三四线城市的有钱人会推动后代朝着一二线城市转移,对于很多家庭而言,这种转移就意味着花光了所有财富。

生育率下降必然导致新增劳动力递减,在2010年左右新增的劳动力大约还有400到500万左右,可到了2020年前后,劳动力人口已经逐渐趋于“零增长”,随后也有下滑的趋势出现。

少子化问题下,年轻一代手中可流动的资金其实也是十分有限的,若是再有二胎政策,那么他们的储蓄更是所剩无几,未来房子还会有多少人接手,这同样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若是等到人口总量缩减到一个理想的状态再去对生育政策进行调整,那么就晚了。

这种以房子为中心的财富转移本就是存在一定风险性的。

“少子化”这个词最早是从日本流传出来的,当时指代的是生育率下降导致幼年人口减少的现象。

这种趋势对于经济发展是会产生影响的,这也是不少专家着重关注的一个问题。

当“少子化”的现象日趋加重后,严重的“少子化”也会对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良的后果,而且,“老龄化”的人口是享受过经济发展红利时代的,他们的财富又在迅速向下一代转移。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会有越来越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出现“用工荒”的局面,“抢人”风波也会上演。

很多家庭的资产配置大多是配置在地产上的,因此以房养老的方式还是深入人心的,很多老年人到了最后都不愿靠卖房子来换取收入,不过房子却是老年人的养老产品和服务。

经济角度来看,这些都是会耗费和分担国家的精力与资金,给社会造成重大的压力,抑制经济的发展。

参考

美国一般富足的家庭通常只会用到百分之二十的收入来进行投资活动、顶级富豪的投资数量会有所增加,也经常能看到亿万富翁购买保险的情况出现,他们会设法将不确定性的风险给覆盖住,随后再去投资。

当出生率下降后,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家庭成为主流,一个家庭几个老人的财富都会落到一个子女的头上,甚至还出现了“无人继承”的状况,过去也有新闻报道过保姆继承巨额财富的故事。

孩子的数量无法得到提高,那么就会提升孩子的质量。

现在和未来持续在出现着蔚为壮观的财富转移,使得很多年轻人依旧活在幻想之中,然而这背后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还是存在问题的。

中国银行行长刘金也曾提到:随着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中国将迎来个人资产从实物资产向金融资产转变的高峰。

地区之间的财富转移也极为明显,尤其是从中西部地区向发达地区转移。

上海的一些白发老人会选择前往江苏、浙江等地的一些小城市养老,他们的动机比较理性,这样不仅能把一部分财富转移到下一代,还同样能给自己提供一个不错的晚年。

特别是目前的70后绝大多数都只有一个孩子,若是他们的父母生病,也极有可能采取“全日制”的方式请假去照顾老人,这种方式在短期内似乎还可行,可从长期考虑自然是行不通的。

国家财政必然得考虑到这部分老年人,会投入大量资金以及金钱储备来维持他们的基本生活;还得建设一些提供给老年人的娱乐设施、安排一些属于老年人的娱乐活动。

因此,越来越多的高净值人士开始关注起财富的传承问题,特别是眼光长远的人,早就在专业机构或者专业人士的帮助之下开始了家庭财富的传承方案,尤其是对于企业家而言,财富传承已经成为一个比较迫切的问题,其中主要存在健康风险、婚姻风险等方面问题。

与此同时,提前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后,伴随出现的还有医疗水平提高而加剧的“老龄化”。

而且,财富的转移也大概率造成年轻一代的地区转移,而这种转移放在城乡之间就更加明显了。

子女继承了财富后,也不一定能好好利用起这部分财富,家庭的这部分矛盾也可能出现。

而从心理角度,获得财富的年轻人若是不买房,那么心里就会发慌,从财富积累角度会被人甩开差距;而投资的角度,他们也认定房价不会被政府大面积打压,房地产的价格依旧会持续上涨。

少子化带来的不良反应

若是出现了房产税之类的税款,那么房子的数量越多,所要上交的税款就越多,房子持有成本和传承的成本都会随之增加。

城乡生育率之比越大,城乡收入差距就越小;而城乡人力资本差距越大,城乡收入差距越大,二者呈现正方向的变动。

可有专家却在这样的状况下提到了另一个较为严肃的问题:出台遗赠税。

中国严重少子化对经济发展的不良影响分析 廖志琴 现代经济信息

潘英丽:我们正陷入一场财富幻觉中? 潘英丽 经济管理网

当今中国依然有很多地方的产业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同时,在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之下,农村建设也需要大量有活力、学习能力强的青年劳动力,这些都需要充足的人力资源。

放在中国,特别是在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依旧会抱有“以房养老”的观念,这里似乎存在着一种“财富幻觉”。

即便是仍然停留在三四线城市,大多数“父母”也会选择给孩子置换一套大面积的房子。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