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新鲜事儿(年轻人为何从,逃离制造业,转为,投身制造业)
多家高校也紧随产业发展新方向、新技术、新趋势,尝试深度推动产教融合,通过一系列方式方法把技能、认知“前置”,促进人才供需更加匹配。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更多年轻人成长为市场真正所需人才,“制造业招工难”和“青年就业难”的结构性就业矛盾将得到有效缓解。
值得高兴的是,一方面,我国在推进“中国制造2025”战略过程中,不断加大对制造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并加强了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获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将制造业不断推上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在转变。日前,一项针对上千名应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显示,薪资福利待遇好(61.6%)排在第一,其次是能学到真本领(55.3%)。总计有89.4%的受访者表示,在找工作过程中,相比“面子”更看重“里子”。
年轻人向哪里走,一直以来都被看作产业发展的风向标。招聘机构数据显示,高校毕业生到制造业就业的意愿持续提升。不少制造企业收到毕业生简历数量明显增加,一些先进制造业企业更是成了就业市场的“香饽饽”。
年轻人为何从“逃离制造业”转为“投身制造业”?人才流动潮汐背后有哪些产业更迭与变化?
曾几何时,媒体的报道还在追问,为何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愿进工厂”,产业工人“空心化”的忧虑一度颇有市场。也因此,对眼下年轻人到制造业就业意愿提升的观察,部分人将其视作“逃离”之后的复归。这种乐观可以理解,却不宜过分渲染。
“最需要高水平的工程师,这一岗位我们曾经招聘半年都没遇到合适人才,各家都在抢。”吉利集团所属雷神动力智能微米工厂总监廖长青感慨地说。
“年轻人转向制造业”虽然尚不普遍,但仍有积极意义,有利于为制造业企业破解用工荒问题带来启示。制造业不仅要再接再厉、久久为功,更加重视高精尖人才的吸引力,同时也要更加重视对普工、技工的培养及待遇保障。此外,学校、教育部门、地方政府等,都要创造条件、改善环境,让制造业成为年轻人眼中有希望的行业,共同推动我国制造业走出“一边是企业缺人,一边是年轻人不愿进工厂”的双重困境。
一些制造企业直言,现在来求职的大学生很多,但要从中招到想要的人才不容易。即便学的是相关专业,但知识结构和技术认知都与企业所需有差距,交叉复合型人才更是比较少。
年轻人悄然转向制造业:就业新趋势折射产业新动向
劳动力资源的流向,反映的是市场的价值取向。年轻人选择哪个行业赛道,从根本上说,是出于对该行业发展前景和个人价值实现的判断。尤其是,近年来就业竞争逐年加剧,就业市场持续动荡,不同行业的就业“蓄水”位面临波动。春江水暖鸭先知,年轻人的选择更具灵敏性,也因此被赋予更多意义。
眼下正值秋招季,年轻人就业问题颇引人关注。有媒体调研走访发现,高校毕业生到制造业就业的意愿持续提升。
工人日报客户端【打工新鲜事儿】 第755期
大学生的回流,无疑壮大了制造业人才队伍,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不过,不少企业反映,目前的人才供给仍不能满足企业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所需。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人才短缺的问题将会更加突出。
催生就业新增长点的同时,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带来的良好薪资待遇和职业前景,也让不少年轻人“心动”。
部分年轻人“脱虚向实”,既有面对激烈就业竞争的转换和调整,更有对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前景的认同和期待。
按照《产业数字人才研究与发展报告(2023)》,我国数字化人才总体缺口约在2500万至3000万左右。为强化职业指引、提高人才供给,2022年修订后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首次标注了97个数字职业,新增“数字技术工程技术人员”小类13个新职业。
“这几年我们也感受到大学生到制造业就业的意愿在回升,在校招中收到的简历数量明显增加,2023届突破了1万份。”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组织部部长孙丕武说,这一方面是毕业生顺应大环境变化,求职路径更加多元;另一方面显示出迈向中高端的“新制造”,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在提高。
从投递行业的占比变化看,互联网、房地产行业分别从2021届的28.92%、12.86%下降为2023届的19.39%、7.85%。而机械制造从2021届的4.47%上升为2023届的9.14%,在15个行业中上升趋势最明显。
10月25日,上海秋季最大规模毕业生招聘会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举办。1325家招聘单位近半数属于高新技术企业,吸引了约2.5万名毕业生前来求职。在国资和“专精特新”专区,每家企业摊位前都排起了长队。
猎聘大数据显示,招聘人数最多的10个新赛道中,有8个招聘2023届毕业生平均年薪超过了15万元;“含金量”最高的智能制造、AIGC、AI大模型3个赛道,招聘毕业生平均年薪分别为33.02万元、30.36万元、27.99万元。
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智能化和技术创新的推动,离不开积极向上、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为员工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环境和成长空间,让年轻人感受到企业的发展潜力并拥有自我进步的机会,才能激励更多年轻人进入制造业并带来活力和创造力。为此,制造业要积极应对挑战,高校要紧随产业发展新方向、新技术、新趋势,推动产教融合,促进人才供需更加匹配。如此,“制造业招工难”和“青年就业难”的就业矛盾才可能得到有效缓解。
让制造业成为年轻人眼中大有希望的行业
年轻人转向制造业,当然是对制造业发展投下的信任票,尤其是对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前景持“看多”态度。他们认同并期待行业的未来发展,并寄望能分享行业发展的红利,在此中实现个人劳动价值的提升。而现实中,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加速,尤其是一些高科技制造业企业快速崛起,改变了年轻人对制造业的刻板印象,强化了他们对行业发展的预期。
瞄准“高精尖”,制造业成为大学生就业新选择
近两年来,我国持续推进制造强国建设,高技术制造业投资连续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在把冉看来,电气机械、汽车、电子及通信设备等一批技术含量高、韧性强的新产业崭露头角,不少年轻人从中看到了就业新选择、发展新空间。
“主要奔着代表未来的朝阳行业、科创企业,比较有潜力,薪资待遇也不错。”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能源与材料专业研三学生小袁投出多份简历,还现场完成了一家心仪企业首轮面试。
加大紧缺人才培养力度,挖掘更多就业潜力
“年轻人向哪里走”常被看作产业发展的重要风向标。近年来,“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制造业工作”是关注度较高的话题,一个重要原因是工作环境和待遇水平难以符合求职者预期。有调研报告显示,2020年,有45%的企业将一线蓝领工作条件或环境较差视为造成招工难的主要原因。
不少制造企业收到的毕业生简历数量明显增加,一些先进制造业更是成了就业市场的“香饽饽”。某招聘平台发布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显示,2023届高校毕业生期望就业岗位在制造业的占比为8.1%,在14个行业大类中增幅第一;从简历投递的行业情况来看,截至今年4月,机械制造从2021届的4.47%上升为2023届的9.14%,在15个行业中上升趋势最明显。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张博告诉记者,该校2023届毕业生中有1266人进入制造业就业,占比达26.64%,为历史最高值。
所以,对于年轻人“转向制造业”的现象,还不能过于乐观。一方面,普通制造业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仍然不够。制造业对高精尖人才求才若渴,但同样也需要普通工人和技能人才,一些企业未能重视年轻劳动者的收入和待遇等诉求,用工荒现象仍然存在。另一方面,仍有不少高素质年轻人才对制造业存在偏见,比如找工作求稳,更愿意进互联网大厂而不愿意选择制造业工厂。
需要区分的是,此“年轻人”非彼“年轻人”。新投身制造业的,实则是掌握有相关专业知识并早已瞄准先进制造业、工业自动化等高精尖制造业的年轻人;而过去“逃离”工厂转向灵活就业的,更多是并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累积优势的蓝领群体。严格来说,两个群体并不重合。这当然不是说,眼下年轻人转向制造业的动态不值得关注和为之振奋,而意在说明,让年轻人爱上制造业,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去年毕业于合肥学院的李志强告诉记者,在入职合肥某车企的一年间,眼见自己所在部门从几十人迅速扩充至一百多人。就在不久前,新能源汽车销量进入“全球前十”的比亚迪,在全国招录了3.18万名2023届毕业生。
产业“新风口”,打开就业新空间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猎聘大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2023届应届毕业生投递人数增长最快的十大行业赛道中,智能制造、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AI大模型排名前三,同比分别增长303.12%、297.27%、235.25%。
对“年轻人转向制造业”适度乐观
格兰仕中山工业4.0基地内,机电工程师唐智正在负责一条由17个机器人设计安装的生产线。“我们团队中‘95后’占主力军,大家干劲都很高。”他说,“制造业不像大家想象中那么无趣,它涉及的领域很广,可以尽情发挥年轻人的创意和价值。”
在此背景下,年轻人投身制造业并不令人意外。某招聘平台的大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末,2023届应届毕业生投递简历人数增长最快的十大行业中,智能制造、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AI大模型排名前三。从投递行业的占比看,机械制造业从2021届的4.47%上升为2023届的9.14%,在15个行业中上升趋势最明显。招聘人数最多的10个行业中,有8个平均年薪超过15万元,其中包括不少先进制造业企业。由此看出,毕业生看重一些先进制造业企业,正是因为这些企业解决了大家关心的工作环境和待遇问题。
在我国已建设近万家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的背景下,一些年轻人对制造业的印象也在改变。
当前,不少年轻人从逃离制造业转为投身制造业,无疑是好事。但要看到,“年轻人转向制造业”并非指广义上的年轻人,而是部分瞄准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工业自动化等高精尖制造业的高校毕业生,他们在年轻人中的占比或许并不算大。
以广东为例,广东省是我国制造业的先锋省份,不少毕业生将广东作为就业第一站。今年一季度,大学生向东莞用人单位投递简历数量同比增长294%,增幅居全国之首。一些科技实体企业聚集的珠三角小镇,对毕业生的吸引力甚至超越不少一线城市。正如广州某企业负责人说:“我们做的智能化,背后都是希望让年轻人爱上制造业。”
与全国一样,上海2024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将继续增加。压力之下,不少毕业生选择早动手、广开路,将眼光更多投向前沿行业和高科技领域。
“毕业生日趋青睐和就业意愿增强的,是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是新能源、集成电路、工业自动化等行业的头部企业。在这些行业和企业中,相对于传统制造业,他们想去的是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管理、运维相关岗位。”猎聘副总裁把冉表示。
原标题:年轻人为何从“逃离制造业”转为“投身制造业”?
“我们正在加快推进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重点围绕智能制造、大数据、区块链、集成电路等相关新职业,每年培养培训数字技术技能人员8万人左右。”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司长李金生介绍。
在另一个就业热门赛道光伏行业,龙头企业西安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马福海介绍:“公司业绩持续较快增长,用人需求特别是工程师需求不断增加。2023届校园招聘超过9000人,占比较去年增长50%。”
(综合来源:新华社、工人日报、光明网)
制造业靠什么吸引年轻人?
多年来,我国制造业从业人员工资待遇普遍较低、工作时间长、工作内容枯燥乏味,这让一些年轻人并不看好制造业的发展前景,甚至制造业的职校生也越来越少选择到制造业工厂就业,高素质人才就更加紧缺,最终导致制造业人才缺口一直比较大,制造业用工荒与就业难问题并存。这些问题制约着我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拖慢我国制造业摆脱“大而不强”困境的速度。
各地也在加强人才供需双方精准对接。2023年以来,已有安徽、云南、湖南、贵州等多省份发布了制造业、重点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有利于人才流动,也将推动释放就业潜力。
提高制造业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说来说去,不过是能提供更好的薪酬待遇、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从而让产业工人这个职业能更有尊严感、价值感和意义感。而制造业企业转型和升级,离不开智能化和技术创新的推动和赋能,同样离不开劳动者权益保护、人力资源管理等体制机制的完善,它们共同构成市场价格信号体系的一部分。
东方汽轮机叶片分厂副厂长曾敬平也表示:“叶片生产线建成‘无人车间’后,仍需要少量技术运维人员。我们想要既掌握机械加工、数控等实操技能,又懂电气技术、信息技术等基础知识的人才,这也是制造业转型中最紧缺的人才。”
硕源科技2022年亏损460.54万同比亏损减少 业务招待费减少
挖贝网5月4日,硕源科技(831476)近日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1,577,986.05元,同比增长0.47%;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05,351.42元,较上年同期亏损减少。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9,319,144.92元,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资产77,117,280.97元。0000江西万载:以“优服务”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
来源:人民网-江西频道“在政府的帮助下,一直困扰着我们的危废水处理和环评问题终于圆满解决了!”近日,位于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的尚明新材料企业法人陈振振感慨道。今年以来,万载县康乐街道以“三比三争”为指引,聚焦项目“落地、开工、投产”目标,实行“管家式”、“点穴式”、“全员式”服务,确保重大项目快速落地见效。建立领导包保机制,实行“管家式”服务0000港股半导体股多数反弹 英伟达一季度业绩向好
5月25日消息,截至发稿,上海复旦(01385.HK)涨4.04%、中芯国际(00981.HK)涨1.12%、宏光半导体(06908.HK)涨0.79%。消息方面,英伟达发布一季度业绩,多项业绩数据大幅超出市场预期,其中营收71.9亿美元,同期下降13%,但依旧大大超出市场预期的65.2亿美元。本文源自金融界0000邮政快递查询单号 订单号查询
通过EMS特快专递北京同城,结果邮件走了4天。4月27日,上游记者(全国新闻热线:M17702387875@163.com)获悉,律师张新年起诉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北京市通州区马驹桥邮政支局邮寄服务合同纠纷一案,西城区法院予以立案。△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受理案件通知书大财经2023-03-22 05:04:410000谁统一了三国 谁统一三国 称什么国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动动发财的手指点点右上方的关注,后续我们会为您带来更多有趣的内容,方便您及时阅读,感谢您的支持。鲁迅先生对《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的评价是“状诸葛之多智而似妖”,民间认为诸葛亮足智多谋,是古今第一的军事天才。虽然《三国演义》将诸葛亮过于神化,但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也不愧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大财经2023-03-23 19:23:53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