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指数跌破3000点后才明白,那些把钱存在银行的,才是聪明人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居民的存款增加了14.4万亿,人均存款增长过万元。
之前还有些不明白,银行的存款利率都已经这么低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选择把钱存在银行?
在股票市场的大盘指数跌破3000点后,终于明白了,原来那些把钱存在银行的人,才是聪明人。

大概在十六年前,当A股的大盘指数向上突破3000点时,相信那时很多股民都相信,A股市场将迎来腾飞。
事实上,股市的表现也没有让投资者失望,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一路飙升到了6000点以上。
然而,大家或许猜到了开头,却没有猜到结尾。
谁能想到,6000点不过是黄粱一梦,此后的十几年里,大盘指数居然会在3000点上展开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呢?
当大盘指数再次跌破3000点后,很多股民不得不认清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在股票市场上,想要赚钱太难了!大部分的股民,恐怕只有当韭菜的命。
试问,一个十几年都在3000附近徘徊的股市,股民们又该怎么赚钱?只要一直留在这个市场,就算赚的钱,迟早都会吐回去。
股市表现拉胯,受伤的不仅只有股民,还有基数更为庞大的基民。
因为基金市场上的大部分基金,或多或少都跟股市有关,股市不行,基金又怎么能好?
相比股民来说,基民可能还要更惨一些。
股民亏损,好歹是自己操刀的结果。基民亏钱,却是花钱请人让自己亏钱,亏得莫名其妙。
而那些把钱存入银行的人呢?

在过去几年里,银行存款利率确实降了不少。
记得在三年前去一家国有银行存钱的时候,存一个三年期的普通定期存款,利率还能达到3.55%,五年期的定期利率甚至可以达到3.85%。
而现在呢?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国有银行五年期的定期利率,都只有2.25%了。
可就算利率这么低又怎样,还是有大把的人把钱存在银行中。以前还觉得这些人太傻,现在才知道这些都是聪明人啊!
把钱存在银行,虽然利息低,但至少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不会亏钱,还能确保旱涝保收,不比那些在基金、股市中亏钱的人强多了?

另外,如果是会存钱的人,就算是在如此低利率的环境下,也有机会拿到较高的利息。
比如目前仍然有些银行,存在利率超过4%的定期存款、大额存单,比几年前国有银行的存款利率还高。
而如果能接受收益的波动,还能存一些结构性存款。有些结构性存款的最高收益率,可以达到5%—6%以上。哪怕是最高收益率拿不到,至少也不会出现亏损。
所以,聪明人或许早已看透了这一点,知道自己在股票市场和基金市场上赚不到钱,索性就老老实实地把钱存在银行里,拿着稳稳当当的利息。
那么,在大家看来,那些把钱存在银行的人,和那些把钱用来买股票和基金的人,到底谁才是聪明人呢?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 山东潍坊:“硬核城市”是怎样炼成的
7月26日,由中宣部组织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山东潍坊。潍坊不仅是全国闻名的“菜篮子”,也是一座孕育了多家国家级品牌制造业实体企业和产业链的“硬核”之城。潍坊制造业的“看头”,浓缩的是中国制造业的势头。一组海报带你感受潍坊融齐鲁之韵的发展脉动。大财经2023-07-29 14:40:080000青年节是多少岁到多少岁? 35岁属于青年还是中年
[闽南网]30岁算青年?可以过青年节吗青年节是几岁到几岁过的三十岁是青年还是中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新的年龄分段:44岁以下为青年人,45岁至59岁为中年人,60岁至74岁为年轻老年人,75岁至89岁为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这5个年龄段的划分,把人的衰老期推迟了10年,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和抗衰老意志将产生积极影响。延伸阅读:0000广联航空(300900.SZ)股东华控宁波减持期满 合计减持229.91万股
智通财经APP讯,广联航空(300900.SZ)公告,公司股东华控宁波减持计划期限届满,2022年11月9日至2023年5月8日,华控宁波以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减持公司股份229.9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0872%。本文源自智通财经网0000华大天元2022年净利251.43万同比增长97.47% 其他收益增加
挖贝网5月5日,华大天元(871508)近日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828,988.85元,同比增长26.65%;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14,264.70元,同比增长97.47%。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045,189.71元,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资产31,440,858.06元。0001“鬼佬”郭宏才:5年骗走百亿逃到美国,傍上马斯克,越活越嚣张
“比特币那玩意儿能相信吗?你是在花冤枉钱!”2013年,正在北京开网店的郭宏才,听说妻子买了一种叫“比特币”的虚拟货币,不禁大动肝火。然而,2013年是比特币发行后,又一个辉煌之年。当妻子得意洋洋地告诉郭宏才,自己的比特币翻番了,他才蓦然醒悟: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到了!后面的10年,他成了很多人眼中的“传奇”,收割了百亿资产,也成了更多人眼中的“诈骗犯”。大财经2023-12-01 14:05:2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