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626

财产超百万的老人们(正躺在垃圾屋里等死)

大财经2023-11-09 19:02:230

警察在数以百万计的垃圾中翻找 图源:网络

对于对囤积症没什么认知的人来说,囤积症的表象有着很强的迷惑性。

与垃圾共生,和恶臭同眠,这一系列异常的举动,显然超出了大众认知。

屋主基本是高龄老人,他们的亲戚子女,或是街道居委会,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不得不寻求专业家政服务帮助打扫。

美国的一档综艺《Hoarders》,将镜头对准了这一特殊人群。

我们的每一次正视和帮助,都或许能撬动那些密不透风的垃圾围墙,重塑他们为人的尊严,一步步清理他们内心的“情绪垃圾”,一点点将他们拉回阳光明媚的世界。

丢完垃圾,终于能看清屋子内部构造。再一点点把包浆的厚污垢用小铲子铲除,跪在地上擦掉黑亮的污水,才能开始正常的打扫。

地板完全被垃圾淹没,堆积高度直达天花板,房门被彻底堵死。别说过人的通道了,就连老鼠想过去,都要费劲钻。

有这样一群老年人,他们屋子的各个角落都堆满了垃圾——

图源:网络

经过了整整三个星期的寻找,他们才发现,原来哥哥的尸体就在离弟弟三米远的地方,密不透风的垃圾墙隔绝了他活下去的机会。

那既然不缺钱,又何必委屈自己,做出这样匪夷所思的事情?

美国哈特福德市有一家机构,患者在这里练习“分离”,将从前依依不舍的东西“狠心地”扔出去。同时,机构还会组织患者开展不购物旅行,锻炼他们不去购买不需要的东西。

垃圾带来蟑螂老鼠,气味从门缝窗缝中溢出,爬进左邻右户的家中。

可那些发霉、生虫、腐臭的囤积物,明显是不符合的,甚至还会让囤积者生病,引发火灾等安全隐患,百害而无一利。

患病者多为老人,缺乏外界的关心,情感的缺失让他们自我蒙蔽,陷入用囤积物品的方式来填补内心空洞的怪圈。

没有规律,也没有陈列 图源:《Hoarders》

他们有着囤垃圾的共同行为模式,性格上也有迹可循:顽固、执着、不听劝。

高层住户,影响的是整栋楼,如果是低层住户,范围甚至会波及到整个小区,路过的每个人都会遭受感官上的冲击。

参考资料:Hoarding disorder - wikipedia

通常情况下,整理出的垃圾以“百袋”为单位起步,光是丢垃圾这个动作,四五个人一起帮忙,都要花至少一天时间。

除了会四处把垃圾捡回家的“拾荒型囤积者”,还有一种类型是“购物狂囤积者”。后者会不停购买物品,每项物品的数量,都远超实际需求的界限,动辄几十上百甚至上千件。

《囤积解密:用爱减量,告别杂乱人生》- Phyllis

然而,在许多屋主看来,这是子女亲戚居委会联合外人在和自己作对,丢掉的全是自己辛苦捡来的“宝贝”,哪里是帮忙,分明是害人。

而囤积,则没有明确的关联,不存在“陈列”,只是有缝就塞,也并不被爱护。

厨房里是各种从垃圾桶捡回来的外卖盒,里面是早已腐臭的食物残渣 图源:马俐管家

囤垃圾,是这群人的生活惯例。

不同的是,这些被打扫的屋子,多数是脏乱到了极端的“垃圾屋”,气味熏天,污水横流。

网友表示不理解 图源:网络

起初是客厅,而后堆满厨房,不知不觉中,厕所已经拥挤到无法正常使用,床上再也没有位置休息。他们只能蜷缩在垃圾的角落,或是搬进地下室,直至搬出房屋。

如果仅靠自己的力量,囤积症患者很难爬出生病的沼泽。有些国家和城市,设立了帮助他们的专业机构。

在我们的普遍认知中,一个人有囤垃圾习惯,也许是因为经济窘迫,需要靠卖废品来维持最低水准的生存需求。

不排除真的有老人只是勤俭持家,但大部分情况,是病了却无人察觉。在我们接触和分辨真相之前,早已被骇人的景象和气味赶跑,或是被患者的固执磨光耐心,最初的善意,也只剩下嫌恶。

但这和“收藏”有本质上的区别。德国人类学家威纳穆恩斯特伯格在书中揭示,收藏与囤积的不同,在于收藏品之间是有所关联的,通常由收藏者以积极手段收集,并且会被妥善陈列。

劝也劝不听,一说就吵架,即使强行丢掉,也无法解决长久问题。

图源:网络

和垃圾共生的老年人们 图源:《Hoarders》

在视频网站上,有一种另类的“解压视频”。内容很简单,就是把屋子打扫干净。

如果只是个别人的特立独行,还不足以引起大面积关注。然而,他们并非个例,大多数是高龄老人,遍及世界各地。

等待打扫的“垃圾屋” 图源:马俐管家

但“勤俭节约”的基础逻辑,是囤积的物品还可以使用,或是能够卖钱。

而这通常是因为患者曾经历重大失落后的残伤,来自于害怕“再被剥夺”的恐惧,致使他们失去处理混乱苦痛的能力。他们透过囤积,来安慰自己并未“失去”。

图源:百度

图源:网络

但事实上,他们中的大多数并不为温饱担忧

长辈的囤积习惯持续了三十多年,让女儿苦不堪言,两人的关系也因此时常剑拔弩张。

囤积范围逐渐从屋里到屋外 图源:Laura Eulalia Silva@flickr

从纸板、塑料瓶、破衣服、旧家具等稍微能卖点钱的,到发霉长毛的锅碗瓢盆、黏稠变绿的外卖盒等完全无价值的腐臭垃圾,种类俱全。

图源:网络

囤积障碍也被称作“囤积症”,患了这种病的人,会表现出过度囤积物品的行为。

囤积症的定义和表现 图源:wikipedia

网上也有很多人发帖求助,自己的邻居、亲戚、家人也是这种情况,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在19世纪80年代的美国纽约,科利尔兄弟俩也因过度囤积而闻名。

他们住在一栋三层楼的别墅里,某天弟弟兰利·科利尔被人发现饿死在了家中,而哥哥霍默·科利尔不知去向。

有些机构不仅提供清理,也同步心理治疗 图源:virginiabeach

也有观点认为,这群人或许是在成长过程中,经历过艰难的时刻,即使如今不再为生活发愁,但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还是保留了下来。

垃圾淹没了老人无声的求救,世人的偏见又将他们置于自生自灭的无助。

在家囤了10吨垃圾的老人 图源:网络

除了地面,桌椅和床铺上的垃圾也都堆积成山

然而,对于这群老人来说,这些臭烘烘的垃圾,却是他们极其珍贵的“藏品”。

根据《囤积解密》,对囤积症者来说,“囤积”像是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感阻碍。

但垃圾堆放的范围,仍在不停往外蔓延。

从垃圾屋到相对正常的居住环境,往往要经过团队的多日合作奋战。

他们千方百计地阻挠着团队,要么骂骂咧咧不让丢,要么把丢出去的垃圾趁天黑偷偷捡回来,让整个清扫过程难上加难。

清扫期间,时不时有蟑螂老鼠四处乱窜,偶尔还能看见猫狗蛇鸟等动物的干瘪尸体,让环境的恶劣程度更上了一层楼。

2013年,“囤积障碍”被纳入美国《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第5版)》的“强迫障碍”中。属于心理疾病范畴,患病率在2%-6%之间。

疫情期间,还出现过有人不顾封控规定,偷偷溜出去捡废弃塑料瓶,导致病毒传播的情况。

部分人甚至名下有多套房,存款足够支撑他们过上优渥体面的生活。

英国也有一部名为《英国囤积王》纪录片,讲述了一位女儿与囤积过度的长辈之间关于“丢垃圾”的多年拉锯战。

屋内有足足170吨的垃圾,警察不仅要从中收集证据,还要清理出过人通道,这让案件的侦破难上加难。

这档综艺从2009年至今,已经播出了14季,共计151集。节目组为每个人配备了专业团队,记录下他们的生活细节,探究他们背后的故事。

经过多年的沟通观察,这群人行为背后的原因才终于被世人所知。原来,他们并不是生来孤僻古怪,而是生病了。

“害人害己”“无可救药”“不可理喻”等不理解的声音,在这类视频的弹幕和评论区里随处可见。

房子不用来住人,用来放垃圾,是一种什么体验?

执着的长辈和困扰的女儿 图源:《英国囤积王》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